“智慧教育之城”什么样?河南省郑州市的经验来了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民小编说

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泛在,“智慧教育”即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以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近年来,各地教育“云平台”纷纷建立,但如何让“云上”的资源真正“落地“,成为撬动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

依托教育云平台,集中部署优质教育信息资源,郑州市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教育信息网络的性能,加快智能校园和智能教室建设,还以此为抓手,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如今,“智慧教育”正逐步拓展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社会化开发利用,使郑州市真正成为了一座“智慧教育之城”!

教育是一项智力型、智慧型劳动。近年来,郑州市扎实推进智慧教育工作,构建以“智慧教育”为核心的区域教育新生态,创新思想认识,提升创新能力,创新资源应用。

郑州市教育局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强化市级统筹,创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加强体制和内涵建设,强力推进智慧教育发展,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持久发展。

在此期间,郑州市政府先后投资4亿多元推进郑州市中小学“班班通”提升工程项目,覆盖了郑州市所有公办中小学及职业学校,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市级“班班通”运行维护服务中心,高标准搭建7个县级中心机房平台和635套校级平台,所有学校实现教育城域网和教学专网并行,全市教育城域网总出口宽带达到26.5G。

同时大力推进智能录播教室建设,累计投资2.85亿元,建设完成7套县区视频课程直播系统、176套标清录播教室和242套高清智能录播教室;完成了郑州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郑州教育云计算数据中心、郑州教育无线城域网、直属学校高清视频监控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

1

搭建平台,推进全网融通

2013年,郑州智慧教育建设正式起步。按照“规范、开放、协作、共建、共享”的要求和“平台 资源 服务”的模式,探索“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的教育资源准入机制,为郑州市智慧教育建设打造一个优质共享的教育资源云平台。截至2018年,郑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应用平台,共收录学校2117所,注册人数共1040281人,教师和学生注册率均达90%以上。

郑州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综合运行平台,把教育管理服务平台、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名师网络工作室、数字图书馆、创客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等功能平台实现集约化管理,统一认证,一键登录,并在平台和各类数据基础之上,通过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挖掘工具,建立灵活、多维度、多层次的智能分析模型,深度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核心资产价值,对教育系统运行和发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动态监测,为教育管理及教学提供决策支持。

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在平台上看到备课资源、学科教研、学生辅导等服务,共享其他教师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得到同步导学、专项配有、辅导答疑、课外拓展等服务。家长则可以看到孩子全面的学习成长信息,帮助家长实现对孩子成长过程的有效引导。

2

协同建构,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郑州市教育局结对帮扶卢氏县工作,通过两年时间对卢氏县教育信息化进行帮扶,加快卢氏县教育信息化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步伐。新建或升级卢氏县中小学校的录播教室,实现同上一节课,远程教学互动,精品课资源点播等,让卢氏山区的孩子们共享郑州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提升卢氏县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郑州七中与卢氏一高“同上开学第一课”活动

2018年秋季学期开学的第一天,郑州七中和三门峡市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同上开学第一课。郑州七中作为卢氏一高的“1对1”定点帮扶单位,用视频直播系统,将名师“优质课”同步送到卢氏一高,相距300多公里的同学们“共聚一堂”。

异地共上一堂课,是郑州七中智慧课堂与卢氏县教育信息化创新机制的有机结合,将郑州七中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卢氏一高无缝对接,实现教育精准帮扶。

3

云端服务,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

郑州教育公共管理云服务平台,实现了“电子政务、教研培训、招生考试、高清监控、数字校园、数据中心”等六大应用一体化发展。数字化校园平台统筹全市学校建设学校网站、校园微信公众号、校园电视台、中小学学生证等;云计算数据中心集中管理全市教育类数据,彻底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实现所有学生及教职工信息化应用统一认证。

2014年至今,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的通知》等7份文件,2017年,根据省厅和省电教馆的有关文件精神,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暨2017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和学校高度重视并扎实开展网络课程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及2017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试点项目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活动,以活动促进应用,加大各项应用的创新力度。

郑州教育云平台为郑州市100余万教师、家长、学生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同时开通了“郑州学习在线”网站,打造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开发社区教育课程4122节。广大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等学习活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指导学生学习等活动。

2016年,郑州市教育局投入优质资源建设经费1200万元,用于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引导全市各学校通过“一校带多校”,“名师课堂”,“名校网络工作室”等多种形式,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登封市、荥阳市、郑州三十四中、二七区汝河路小学等县区和学校,通过创新管理和应用机制,加大应用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网络交互功能,采用网络学习、面授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推动优教通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中,郑州三十四中基于上海交大慕课研究学院的合作,打造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个性辅导的大数据平台。慕课平台集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于一体。线上集中在线学习、互动和达标等,线下翻转互动及线下考试过关。平台包括任务单自主学习、校本资源、讨论互动、提交作业、线上测评、数据分析、监控评价等功能。

平台上建立了与“现在完成时”相关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及需求选择学习资源,参加在线自主学习,边学习边做学习笔记。学习过程结束后,从所学、所获和所惑三个方面对学习内容进行笔记整理、总结,拍照上传至慕课平台内部讨论区,同学们互相评价、讨论,对存疑的地方进行研讨解决疑惑。学习结束后进行线上当堂自主测试,了解学情。

教师在慕课平台上开设课程,或在相关的学习类APP上建设班级,以信息技术创新促智慧学习的班级达到全校总班级80%以上,覆盖到90%以上的学生。建设属于每一个人的“学校”已成为郑州三十四中以信息技术创新促智慧学习的共同目标。

4

智慧应用,引领创新与变革

为响应“互联网 ”的全国战略规划,推动“互联网 教育”建设,郑州市作为全国首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在“互联网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面做出了尝试和探索。

郑州市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深度合作,通过搭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网络平台,实施基于网络“大数据”进行的教育质量提升活动,积累了一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的郑州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发展成果和创新经验。教育局与城市一卡通有限公司合作推出郑州市中小学学生证,实现了一卡多用的目的。

“绿城通”卡可从学生小学一年级使用至高三毕业。该证包含了学生的基本信息、教育信息等,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有效身份证明,具有电子识别 功能,可用于学籍管理、考试、竞赛及查询。 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出行提供便利,“绿城通”卡应用模式还被面向全省进行推广。

“云网端一体化”基础设施,智能型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学习分析,多元协同的个性化服务体系,为郑州市道德课堂建设、智慧教育、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多种形态的教育生态圈,提供了一个互操作的、泛在的、无缝的学习场景框架。教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外的社会优质资源得到融合,把优秀的教师、资源和服务联系起来,使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服务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到达学生“指尖”。

5

创客教育,引发学习方式转变

2017年4月27日,郑州市首届创客教育文化艺术节在郑州第十一中学主会场拉开帷幕。当日,各种出自中小学生之手的创意“作品”纷纷精彩亮相,机器人舞蹈、3D打印模型、无人机空中列队、水中足球等众多体现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作品向来宾展示。

展示现场,会飞的“机器人”在空中灵活飞行,一时成为吸睛焦点;立体模型展区,“天安门”“布达拉宫”“悬空寺”等一批出自小学生之手的精致建筑模型令观看者惊叹。

据了解,在“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郑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切实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三大目标任务、六大创新行动、五大服务保障和一个评价指标体系的“郑州创客教育15条”为纲要,对创客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导学校创客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目前,创客教育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两届,围绕“放飞梦想,智创未来”为年度主题,设置“创之学”“创之说”“创之赛”“创之展”“创之做”等项目主题活动。在其带动和影响下,郑州市其他的创客教育文化艺术节暨郑州创客教育论坛、郑州市中小学生机器人比赛等活动也在陆续开展。

上一篇:合力推动教育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下一篇:科技带给教育怎样的改变? “2019国际数字教育展——科技赋能青少年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