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家长的焦虑如何缓解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2-12-10
手机版

      所谓“鸡娃”,就是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不断给孩子安排补习班,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的教育行为。家长选择让孩子成为“鸡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一些名校的中小学招生中,会把学生是否获得过哪些社会竞赛项目的奖项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

      最近,北京市海淀区的家长张娜认识了很多新词汇。她告诉记者,除了“鸡娃”之外,现在家长圈中还有很多“黑话”。比如“牛娃”是指某些方面特别优秀的孩子,奥数好的叫“奥牛”,英语好的叫“英牛”;“青娃”也叫普娃,指普通的孩子;“素鸡”指以素质教育技能为培养方向,如音体美等才艺;“草校”就是普通学校,“六小强”指位于北京海淀的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十一中、一零一中、首师大附中六所中学。如果孩子能够进入“六小强”,上清华北大的概率会大大提升。张娜说,自己的孩子是“青娃”,目前上的是“草校”,想踏入“六小强”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还是有很多家长正在为此努力,张娜就曾加入过一个“鸡娃”群。“奥数必须参加并且要获奖,想进实验班的话还需要考托福,此外还要看孩子各种社会竞赛的成绩。如果不逼着孩子去参加各种校外培训班,以后想进这些学校几乎比登天还难。”张娜说。

      与火热的“鸡娃”现象和校外培训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社会竞赛出现虚假行为,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丛生。近日有家长表示,有的机构老师声称花1.2万元至1.5万元即可保证获得北京市级比赛的一等奖,能够在小升初简历中有所帮助。

      事实上,多年前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部就已经注意到中小学招生与社会竞赛挂钩这一问题,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规制。但目前看来,想让社会竞赛完全与中小学招生入学脱钩还十分困难。

      如何才能让中小学招生入学与社会竞赛真正脱钩?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除此之外,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加强竞赛项目管理方面,严格按照竞赛项目管理规范和举办方的承诺,加强竞赛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保障竞赛项目依法依规举行;在严肃查处违规竞赛方面,对没有经过审核通过的竞赛活动加大查处力度,严禁中小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违规竞赛活动。

      (《法制日报》5.7 张守坤 王阳)

上一篇:2021年全国甲卷优秀作文范文十篇(一)
下一篇:北京明起办港澳台通行证三表合一 不再填政治面貌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