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不如“身教”父母要是做好这3点,还怕娃不跟着学?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邻居丽丽希望孩子能够懂礼貌,总是苦口婆心地告诉孩子,在公交上遇到老人一定要让座,并且告诉孩子让座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美德,孩子听了之后,默默地点了点头。

  这天邻居带孩子去书店借书,上车的时候公交车上并没有什么人,于是母女俩一人坐了一个座位。

  快到书城时,上车的人变得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来了一个老奶奶,但丽丽母子俩却没有任何反应。

  下站之后丽丽问女儿,为什么老奶奶上来的时候没有给她让座,孩子告诉妈妈:"每次你都跟我说遇到老人要让座,但每次我看你都没有这样做,那为什么我还要站起来呢?"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一些父母,告诉孩子不能玩手机,自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打游戏,我们自己总是熬夜刷剧,却要告诉孩子早睡早起。

  很多家长总会觉得跟孩子讲了千万遍道理,可他们依然不听话,甚至还会将自己的话当成耳旁风,其实这些父母永远都在用"嘴"教育孩子。

  也许很多家长会说,难道在教育孩子时真的不能用"嘴"吗?言传真的没有任何意义吗?

  一、说教是最无效的教育

  1、会让孩子出现逆反心理

  民间有句老话叫做"忠言逆耳",但"忠言"也应注重讲话的方式,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利用刺耳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了解父母教育的意义,同时还会让他们出现逆反心,总和父母对着干。

  

  2、孩子难以听进父母的话

  站在家长角度来看,我们告诉孩子某件事情背后的道理,无非是想让他们不要这么做,要让他们听话。

  但站在孩子角度来看,处于幼龄阶段的孩子,对于家长所讲的大道理,家长的说教方法往往难以消化,很难真正将父母的话听进去,这样一来父母说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无法起到实质性作用。3、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姨妈是一个特别喜欢啰嗦的母亲,在教育子女时也总喜欢唠叨一番,每当此时孩子总会将耳朵堵住。

  而姨妈看到孩子的举动之后反而更生气,长此以往母女俩的关系变得特别僵。

  其实很多家长跟我姨妈一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喜欢空口讲很多大道理,但这样根本达不到效果,反而还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疏远,孩子也会选择远离父母。

  

  之前泰国有一个小男孩不愿意上学,妈妈对此并没有采用说教教育,而是让孩子真切了解到生活的不易,上学的幸福,所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外面捡垃圾。

  一开始小男孩非常开心,但走了没多久之后就开始喊累,但妈妈并没有放弃,依然带着孩子走了很远的路程。

  走了那么长的路,小男孩又热又累,想吃冰激凌,但妈妈告诉他,捡垃圾的钱不够买一支冰激凌。

  一天的时间过去了,小男孩终于理解工作的艰辛,而这位妈妈的教育目的也达到了,可见与其说教不如身教。

  二、家长如何以身试教来培养孩子?

  

  1、先改变自己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的时候,家长应首先想一想自己是否出现了问题。

  如果自己也有问题的话,那么首先便要改变自己,然后再去改变孩子的行为。

  当然也可以跟孩子采用互相监督的方法,把对方的坏习惯罗列出来,与孩子一同改变。

  2、尊重孩子

  没有一个人愿意听别人唠叨,也没有一个人喜欢听别人对自己大呼小叫,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要做到尊重。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总希望别人可以理解自己,能够帮助自己。

  那么孩子也是一样,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帮助他们,而不是上来一顿骂,更不能在别人面前贬低孩子,尊重永远是任何教育的第一步。

  

  3、重视承诺,理解孩子

  很多家长在答应孩子一件事情之后,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做到时,也不会跟孩子道歉,反而告诉孩子,没做就是没做,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家长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即便因为某些原因没办法完成,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解释,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

  同时当孩子做错事情时,我们也不要一味责骂,应该先听他们解释,然后分析问题再给出合理的建议。

  

  刚出生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就像白纸一般透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有的言行其实都是观察别人的习惯所得。

  而家长又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人,所以我们要格外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想让孩子听话,以此达到教育目的的话,那么就要少说多做,坚持以身试教,相信最终孩子的成长结果一定会让你自豪。

上一篇:“好孩子”和“熊孩子”的家庭教育,仅仅一字之差
下一篇:投资者提问:针对目前抗击冠状病毒疫情非常时期,全国广大学校积极推广在线教育...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