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2-12-06
手机版

  1946年8月28日,苏中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延安,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少奇、朱德和彭德怀等在刘少奇的住所聚会,热烈庆祝这一胜利。毛泽东主席及时通报各战略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

  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建立的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充分反映了苏中人民对参战指战员丰功伟绩的怀念。

  一、 天下第一“刺刀”

  世界上最大的一把“刺刀”在什么地方?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全国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大师之一、东南大学齐康教授在美国讲学时给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把“刺刀”在中国,在江苏,它就是海安县的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创意。1988年5月在日本,由他撰写的《纪念的凝思》论文,荣获国际一等奖。著名书法大师、全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将军亲笔题写:“天下第一刺刀”。

  座落在苏中革命老区,海安县城长江中路68号,位于204国道与328国道交叉处,交通十分便捷,距新长铁路与宁启铁路交汇的海安火车站不到1000米,距海安长途汽车站不到300米,紧临盐通高速公路,近靠南通航空港,属于上海1.5小时经济区。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占地14.9亩,建筑面积为2162平方米。碑身造型为一把“刺刀”直插云霄,钨金般锃亮,高耸挺拔,直指苍穹,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之势,气势磅礴,所向无敌。碑身用古铜色天然花岗岩砌成,高27米,象征着当年新四军指战员驰骋苏中战场,浴血奋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每当夜幕降临,这把“刺刀”金光闪闪,光芒四射,照耀着苏中革命老区率先掘起,也让人们更加怀念那些为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727个字的碑文,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理事仲贞子书写,雕刻在弧形的花岗岩上,寓意七战七捷的伟大胜利,谱写了解放战争的新篇章;碑基四周有7个几何形的坑穴,寓意新四军指战员在7个战场上留下的足迹;主碑四周是凹凸不平的喷砂地段,意指新四军指战员走过的崎岖、曲折、坎坷的道路,也寓意战斗在河沟纵横、水网交错的里下河地区;级级升高的台阶,意指新四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碑前开阔地用中空形水泥方块铺成,天鹅绒草皮栽植其中,象征着苏中战役发生在广袤的苏中平原。围绕主碑四周筑有7道錾假石挡土墙,寓意新四军似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碑前两侧建有2只“祝酒杯”,意谓军民举杯同庆七战七捷的伟大胜利。“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九个大字,内镶黄金,由原华中野战军第七战纵队政委姬鹏飞亲笔题写。碑文署名为:南京军区、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

  1946年6月,国共和谈破裂,内战乌云笼罩着中国的上空,国民党反动派动用了正规军的80%。即192个旅、158万人的兵力向解放区猛扑过来,叫嚣要在3至6个月消灭共产党。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率部3万余人,面对大兵压境的严峻形势,在苏中老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进行自卫反击,迎击12万美械装备的蒋军。从7月13日至8月27日,先后在宣(家堡)泰(兴)、如(皋)南、海安、李堡、丁(堰)林(梓)、邵伯和如(皋)黄(桥)路战斗中连打7仗,歼敌53700余人,取得了驰名中外的七战七捷伟大胜利,是我军继中原突围后,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进攻的第一个战役,对于扭转整个解放区南线战局的形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战役获得了歼灭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的经验,对研究敌我军事力量的变化、特点,探索解放战争的基本规律,提供了很好的战例。这一战役的胜利锻炼了部队,打击了敌人进攻的锐气,坚定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并为党中央制定解放战争的战略方针和作战指导原则,起到了战略侦察和试战的重要作用。

  苏中战役,我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伤亡1万多人。但它所展示统帅的英明,将军的韬略,人民的奉献,勇士的壮烈,依然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1984年2月10日,胡耀邦总书记在南京人民大会堂给江苏省厅、局以上和南京军区师以上干部作报告时说:“全国都在大鼓劲,这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啊!讲到这个地方,我就想起了三十八年前,新四军在1946年下半年,七战七捷就是发生在江苏,把这个历史搬到今天打个比方,你们已经七年走在前面,这不也是七战七捷吗?江苏的同志能不能在今后的七年里再来个七战七捷!”大家长时间的热烈鼓掌。当时主持会议的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同志,立即动员江苏全省人民积极响应胡耀邦总书记的号召:“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中,江苏再打几个漂亮仗,为夺取新时期七战七捷新胜利而奋斗。”

  为纪念苏中七战七捷胜利40周年,南京军区、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根据胡耀邦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省党史工委的建议,于1985年5月8日,由韩培信书记、顾秀莲省长、沈达人主任等主持召开省委办公会研究确定“四个一”工程,即开一个会,编一本书,树一个碑,建一个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1986年10月8日,上述三单位联合在当年战役的指挥中心——海安,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和纪念碑奠基仪式。参加会议和奠基的领导有:江渭清、惠浴宇、管文蔚、梁灵光、饶守坤、胡炳云、卢胜、谢云辉、段焕竞、伍洪祥、钟国楚、刘文学、宋文、钟民、张闯初、洪泽、包厚昌、韦永义、周一峰、欧阳惠林、汪海粟、戴为然、夏光、周泽、谢克东、谭肇之、朱成基、向守志、傅奎清、韩培信、顾秀莲、储江、朱剑等。会议由中共南通市委书记朱剑主持,省委书记韩培信在奠基仪式上宣读了碑文。由胡耀邦总书记亲笔题写的:《苏中七战七捷》大型史料丛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纪念碑由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花岗石雕刻厂和海安县建筑工程公司承建。

  1988年5月17日,南京军区、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省军区、省委宣传部、省党史工委、省民政厅、南通市四套班子、南通军分区、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市党史工委、南通市民政局、南通市建筑设计院以及如皋、泰兴、江都、海安等县(市)党政部门的领导。江渭清、惠浴宇、管文蔚、齐康等新四军老同志及社会各界800多人隆重集会,举行“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落成典礼。

  1996年1月24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在南京中山陵8号,对新四军老战士、建馆顾问王强同志语重心长地说:“苏中七战七捷是解放战争初期,集中优势兵力,在内线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范例,她的经验上了毛泽东选集……”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被誉为天下第一“刺刀”,高耸入云,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建馆以来,先后前来视察、瞻仰、参观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彭冲、陈丕显、姬鹏飞、叶飞、洪学智、廖汉生等新四军老战士和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国际友人、海外侨胞、人民群众、大、中、小学生等500多万人次。

  1996年5月20日,即七战七捷胜利50周年前夕,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率军委三总部领导前来瞻仰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向在苏中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敬献花蓝,鞠躬默哀,亲手栽下一棵长青松,愿英烈们的精神万古长青,并题写了:“七战七捷,功垂千秋”八个大字。

  2004年11月25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偕夫人马龄松等,参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挥笔题词:“七战七捷是粟裕同志运用创造性地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奠定了解放战争战胜美械装备的蒋家军的信心”。

  2005年5月16日,原23集团军150多名新四军老同志,在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炎和海安县委书记张爱军陪同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原23军,军长黄浩将军动情地说:“阔别59年的战场,今天回来啦......”23军,1946年5月在江苏省如皋县成立,是参加苏中战役的一支主力部队,也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

  2005年5月20日。陈毅元帅的儿子陈小鲁,粟裕大将的女儿粟惠宁来到他们父辈曾经战斗、工作过的革命老区海安,在中共海安县委副书记陈友龙、县委党史工委主任王其银、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吉光等陪同下,参观了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并在誉为“天下第一刺刀”之称的纪念碑前照相留念。参观结束时,挥笔题写了“踏着父辈的遗迹前进,建设美好家园”。

  2005年8月26日,由中直育英学会原中央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张闻天、任弼时、邓子恢、左权、胡乔木等中央首长子女及新四军后辈40人组成的“红色之旅”寻根参访团,参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刘少奇的女婿沃保田亲笔题写:“弘扬七战七捷精神,促进海安全面发展。”

  张震副主席亲笔题写书名的《七战七捷颂》诗词集,由海安县委宣传部编辑发行。由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编辑,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制作出版的《七战七捷革命历史题材歌曲选》出版发行。由南京军区文化部、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的革命战争题材电视连续剧《七战七捷》首映式于1996年1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张万年、迟浩田等军委副主席出席。该片相继在中央及全国各省、市、县电视台播放,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二、巍巍红色“丰碑”

  1988年5月25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视察落成不久的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时指示:“纪念碑设计雄伟壮观,但光有个碑还不够,在纪念碑旁建一个纪念馆。要把七战七捷中的实物、史料收集起来,如毛泽东主席的电文……以后,在这里还要建反映苏中根据地的陈列馆,展示苏中根据地人民英勇支前,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1994年4月10日,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和江苏省党史工委举行“粟裕”与“苏中”研讨会在海安召开,粟裕大将的夫人楚青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与会者瞻仰了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

  1994年11月8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姬鹏飞在北京对新四军老战士王强讲:“海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设计新颖、独特、有气派,但缺少革命文物与珍贵的史料陈列,这是美中不足……”

  中共海安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和新四军老同志及苏中老区人民的共同愿望,于1994年10月28日,特具报告并经南通市委、市政府转呈南京军区、江苏省委、省政府。有关方面领导向守志、傅奎清、陈焕友、郑斯林、季允石、张连珍等先后批阅。省委副书记顾浩批示:“续建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配套工程——纪念馆一事,我已听南通市及海安县的同志汇报过,并已实地看过,确属必须之举,拟同意。”江渭清、万海峰、马苏政、金逊、孙克骥等许多新四军老同志也多次建议。省计经委于1998年3月5日(426号)批复,同意续建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并先后拨款500万元,最终完成了当年提出的“四个一”工程。1998年3月16日,中共海安县委、海安县人民政府(1998)10号,建立“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建馆领导组。

  1998年12月28日,原中顾委委员姬鹏飞对续建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发来贺信:“苏中七战七捷是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在主要战场上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初战,带有战略侦察和试战的性质,内线歼敌的胜利,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对全国战局产生了颇大的影响,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借此机会,请代向到会的老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并请转达我对革命老区海安人民的深切怀念之情。祝他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希望他们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七战七捷的优良传统,在实现跨世纪的伟大工程中取得新的胜利。”

  1999年5月,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由南通华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2003年7月,展厅设计装饰由江苏东恒集团国际展览工程有限公司施工。2004年元旦,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对外试开馆。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馆名,由原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七战七捷纪念馆”馆名,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亲笔题写,陈列馆仍由齐康教授精心设计。总投资1300多万元,占地15.2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该馆由一层空间,7支步枪(对空鸣射)组成,局部两层,水平向展开的外观造型与纪念碑竖直向的造型相得益彰。馆与碑相隔30多米。纪念馆由门厅、展厅、书画厅、贵宾厅、茶室、休息廊及能容纳200多人的报告厅等组成。

  门厅展示有毛泽东主席亲笔起草的电报,金色的电文呈现在鲜红的五星国旗上,气势恢宏;还有粟裕、谭震林、陈丕显、刘先胜、钟期光等指挥者的大型浮雕,再现了他们当年从前线胜利归来的谈笑风采,将欢乐喜庆的气氛直接带给参观者,使观众自然的回到了解放战争的初期.......。功能设施齐全的报告厅配有声、光、电高科技设备,用于讲解、播放“七战七捷”和相关的影视片,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馆内中间为一庭院,两条临水的休息廊从庭院中间穿过,将其分成一大一小两个院落。90高龄的张震上将望着七道冲天的喷泉,脱口而出:“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怒气冲天,奋勇杀敌”。水池中7支枪托型雕塑组成变幻的喷泉,闪烁的灯光,寓意新四军指战员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前赴后继、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与南侧徐徐而下的水幕,把苏中人民英勇支前运送粮草、抢救伤员的战斗景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又与庭院错落有致,相映成趣,使纪念馆变得多姿多彩,又有《粟司令从前线归来》的革命歌曲相随,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徜徉其间,让参观者窥见了历史印迹。

  在建馆过程中,彭冲同志多次指示:“碑、馆要建设好,管理好、保护好。”多次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予以支持。原江苏省常务副省长金逊、原南通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新四军老战士王强带头捐款,许多新四军老同志,机关干部、学校、民营企业等也纷纷捐款,表示对建馆的一份心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24集团军和中央警卫3师(前身为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6师)是参加七战七捷的两支劲旅,我们分别到河北、承德、哈尔滨和北京等地,征集苏中战役中珍贵史料、文物及复制、复印件150件;征集退役T34坦克、大、小汽车各一辆;向南京军区和省军区先后征集:56式85加农炮、65式双管37高射炮、54式122榴弹炮、65式单管37高射炮各一门退役武器装备;向南京空军部队征集红旗2号导弹一枚;向粟裕大将的夫人楚青多次征集她珍藏了近60年极其珍贵的文物数十件;向时任政治委员谭震林之女谭泾远同志,征集谭震林光辉生涯光盘和百年画册及其大量珍贵史料数十件(份);向时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之子钟德鲁、钟德苏3次征集数十件(份)重要历史文献史料;向粟裕生前秘书鞠开和夏介文,以及许多新四军老同志、老首长和支前民兵民工,征集了一批革命文物:有粟裕司令员使用的望远境、照相机、放大镜、敌我态势图;有谭震林政委用的文件箱、公文包、指南针等,系国家级珍贵革命文物;有历史照片、战斗日记、负伤血衣、军用电话机、抢救伤员用的药箱、新四军军服、军帽、军鞋、绑布、子弹袋、干粮袋,新闻报道及各种战利品等等。并向全国各地许多新四军老同志和著名书画家征集书画作品1000多幅,热情歌颂了粟裕大将的光辉一生和苏中战役的战斗历程。

  在征集文物的同时,我们还向国家发改委争取资金50万元,向财政部争取200万元,向南京军区争取50万元,向南通市政府争取50万元,我县地方财政支持400万元。

  碑、馆、园,展示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乳白色的碑墙衬托着古铜色的主碑,苍翠的龙柏又衬托着乳白色的碑墙,造型别具一格,形成一组精美的艺术建筑群,铁道部一位领导在参观时说:“全国所有的铁路沿线我都去过,博物馆、纪念馆看过不少,但象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这样的设计,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认为,中央领导机关的同志到了南方,特别是到了江苏,不参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他将终身遗憾。”

  三、 精神启迪后人

  丰碑耀伟业,“红色”育后人。碑、馆是苏中老区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体现,它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警示,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战争,不要忘记我们今天的安定生活,来源于无数革命先辈与先烈的奋斗与牺牲。这既是苏中人民,也是全国人民的一笔精神财富。

  粟司令员从前线胜利归来的雕塑,耸立在碑、馆之间,再现了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的高风亮节。粟裕一心为公,二让司令,三次先遣,四过长江,五前委之一,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程,九死一生,十大将之首......誉为常胜将军。他一生立功,立言,立德,品德高尚。他永远活在苏中老区人民的心中。江泽民总书记1997年8月16日在粟裕大将诞辰90周年之际,亲笔题词:“出奇制胜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高度概括,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心愿。雕像前面是大型的广场,广场后面是如镜的水幕。国防园设有飞机、坦克、导弹、大炮、机枪等各种武器装备,可以直观地进行国防教育。

  1、革命文物史料是纪念馆的灵魂和生命,是七战七捷精神的载体和见证,苏中战役时间短,建馆晚,加之老同志越来越少,抢救征集文物史料是我馆的首要工作。一次在与老同志联系中得知,参加过苏中战役的孙海云同志,有一件在如南战斗中负伤的血衣,仍然保管在家中,经多次与其沟通,孙海云同志为我馆诚心所动,愿意捐献给纪念馆,并动情地对我们说“在你们馆陈列展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接受教育,但我再开一次家庭会,把这件血衣再给子女看一下,照个相纪念,要他们牢记这段历史,珍惜今天的和谐社会。”

  还有北京某大学教授胡月来馆参观,反映他家有部分苏中战役的资料和当年他爸爸在部队办报纸的情况,当时我们就主动把他们请到办公室,交换了联系方法,得知她父亲叫胡石言,已去世,是电影“柳堡的故事”创作者,是军旅作家。我们与他母亲(余金芬,南京军区政治部干休所离休干部)取得了联系,专程登门拜访,余老深情地对我们说:“胡石言同志生前有一个愿意,要把苏中战役写成一篇小说,从1957年就开始收集七战七捷的有关资料,采访相关人员,进行创作。10年动乱期间,被迫停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重新开始创作,并得到南京军区政治部领导的大力支持。粟裕大将对小说,“苏中战役”的创作极为关注,分别在1978年5月16日和1980年6月中旬,对苏中战役作了深刻的回顾和论述(录音材料)。1981年9月10日,粟裕大将又对初稿提出了极为重要的意见(录音材料),余老接着说:“胡石言同志在病重期间始终不忘“苏中战役”的创作工作,还多次说这个任务不能完成,是我最大的遗憾。”同时征集的还有抗日战争和苏中战役期间的战斗报、江海报、荣誉奖状以及胡石言回忆录共20多本。这样不仅丰富了馆藏,而且丰富了多彩的陈列,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了教育的作用。

  根据彭冲同志的“布展要能反映苏中战役的全貌,要符合客观实际,要用这段历史和业绩,激励当代、教育后人”的要求,纪念馆已成为一颗闪亮、耀眼的星星展现在苏中大地上。并以千件丰厚的珍贵文物,千份极其重要的文献史料,千张战争历史照片,千幅名人(家)书画作品,以观点现代化,陈列艺术化,功能齐全化,讲解情感化,旅游纪念品多样化,景点群体化,环境园林化,管理规范化,奉献给社会各界。

  2、革命纪念馆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观众,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建筑构思和基本陈列设计用不同的讲解词,认真解决好“因人施教”的原则,力求讲解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激发参观者情趣,达到教育后人的目的。在接待时,注重设身处地为观众着想,做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单一服务为多方位服务,形成全馆所有工作人员,人人关注服务质量,处处提供优质服务的浓厚氛围,真正提高对观众服务的亲和力。我们还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娱乐活动,把教育寓于活动之中,让观众步入纪念馆的大门后,感到不单纯是只是接受教育的场所,还是休闲娱乐,陶冶身心,提高素质,调节心态的场所。让观众在参观中始终有一个愉快的心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留恋忘返,来有所获,不虚此行.

  我馆是研究苏中战役的史料宝库,是思想文化宣传教育的阵地,是进行入队、入团、入党、入伍、成人宣誓仪式的最好场所,是培养“红色”下一代的新课堂。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未成年人和青年提供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手段新颖、生动形象、直观易懂的精品。成为引导参观者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好教材。2004年11月14日,江南大学师范学院粟裕团支部在我馆成立。

  海安是我国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的生息活动。海安也是革命火种之地,1925年诞生了中共海安第一个党支部,蕴藏着红色的精神财富。红色旅游是新中国的血脉发祥地,苏中战役是一部传奇史,海安人民继承苏中战役的优良传统,发扬新时期七战七捷的新精神,让一仗仗战斗辉煌的丰功伟绩,一位位留名青史的英雄人物,一桩桩撼天动地的历史场景,一件件英雄支前的动人故事,在广大人们心中树起一座座不可磨灭的丰碑,千秋当歌、万古流芳。七战七捷的连续作战、勇猛顽强、艰苦奋斗、以一当十的革命精神就是苏中地区的延安精神。苏中人民在战争年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在和平建设时期勤劳朴实的海安儿女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具有苏北平原浓郁地方特色的海安龙舞和海安花鼓,已闻名全国,海安不仅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而且是著名的旅游圣地。

  珍视历史是为了现在,珍视历史是为了未来,七战七捷的光荣传统永远激励人们不忘先辈、开拓争先、再创辉煌。光阴流转,时代变迁,但前辈先烈们那种广阔的共产主义情怀,那种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那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那种无私忘我的牺牲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埋头苦干的作风……却依然可以穿越岁月烟尘,与日月同辉,是千金难求的精神财富,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典范。

  “七战七捷”碑、馆,获全国建筑设计优秀奖、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区、江苏省建筑设计一等奖。并先后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军区青年官兵传统教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以及成为20多家大、中、小学校外德育基地等。中共海安县委、海安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和旅游局等十三个部门指示精神,决定在景区北侧征地70亩,扩建“苏中根据地陈列馆”修复“苏中战役指挥部旧址”、“兵器馆”、“射击馆”及“书、画馆”、“碑林”等。打造“红色旅游”的品牌。真正做到可看、可学、可游、可玩、可购物、可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把纪念馆建成具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讲解员队伍、研究人员队伍、经营人员队伍,真正使“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上一篇:“想对你说,长大了一定要善良”! 面对疫情,年轻人写下正能量遗嘱
下一篇:本市获得北大清华推荐资格的学生名单(学校和学生姓名不分先后)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