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孩子终将平凡而普通,家庭教育则决定他有怎样的人生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2-06
手机版

我们作为父母,似乎最大的骄傲不是自己有多牛X,而是自己的子女在家族群、同事群、朋友群里是最厉害的。爸妈都能接受自己混的很惨,却不能接受子女不是人中龙凤。


但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却愿意脱光衣服让你看到嶙峋的瘦骨。


假期宅在家,我又刷了一遍英国BBC拍摄了纪录片《人生七年》,它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跟踪采访了14个孩子,并每隔七年,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从而揭示了阶层的固化。


事实上作为一名老师,我也曾做过类似的调查和跟踪,我们除去社会最顶层和最底层生活的人群,针对剩余大概80%普通家庭的孩子,着重跟踪记录了10个孩子的成长路径。


调研结果显示,他们来自不同的省份,不同的班级,却似乎有相同的未来。



刚接触这届孩子时,他们刚刚7岁,马上要上小学的年纪。

  • 小龙很有才情,喜欢朗诵、喜欢音乐,喜欢自己躲在被窝画漫画,他的梦想是快点长大,长大就可以喜欢什么就做什么。

7年后,他学习成绩优秀,但有点胆小,由于不敢在聚光灯下而放弃了音乐。有点内敛的他觉得画画可以成就自己的梦想。


21岁的小龙在西安美术学院读大三,学习油画,成绩优异,他的梦想是成为梵高那样的艺术家。


28岁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在一家做雕塑的公司上班,开始在公司打杂,后来给雕塑做彩妆,工资从800一个月升到1500,娶了一个普通女孩做妻子。


2019年,这批孩子正好又一个7年,35岁的他是一个二胎家庭的父亲,有房贷、车贷。面对甲方的各种要求,他也是低眉顺眼;面对朝不保夕的工作,他也满眼焦虑。


虽然做了自由职业者,不用打卡上班、朝九晚五,但他也没有成为画家,没有过上高枕无忧的生活,甚至已有10年不再拿起画笔。

  • 静静有一个相对来说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父亲在部队任职,母亲有自己的小生意做。

她7岁那年,有很多机会可以学习不同的能力。她在班上担任班长,有很好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她对着镜头大方说话,摆出各种可爱造型。


14岁的静静学习成绩好,以很高的分数进入市里最好的中学,成为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7年后,她并没有进入清华北大这些别人眼中的顶级学府,甚至高考成绩都没有达本科线。父亲非常严厉,她被迫复读,最终读了一个普通的二本学校。


28岁,她选择和父亲一样做个军人,图个稳定、体面、收入还可以的工作,嫁了一个“同行”,生了一个女儿。


对于35岁的静静而言,家庭的鸡毛蒜皮已经耗尽了她的心力,但她很满足自己现在的生活,有稳定的收入、稳定的假期,还可以偶尔带孩子出去旅旅游。

  • 文娇和他们不太一样,她的父母都是忙碌的生意人。

她7岁的时候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上学放学都是自己走路来回,奶奶负责做饭和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她的梦想是自己可以挣很多钱,做个有钱人。


14岁,文娇是班上的“大姐大”,没人敢欺负她,她总能号召一些人围在她身边,她替人出头说是“行侠仗义”,不爱学习,希望自己像“十三妹”一样有“大哥”保护,也可以“罩”着自己的兄弟。


21岁的她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做前台接待,嫁人生子,笑着说有了孩子心就定了。


7年后,孩子读了附近的小学,文娇说“要是像我,他一定不是读书的料”,但转头就湿了眼眶,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


如今35岁的她,看着镜头说自己老了,但自己的洗车店生意还可以,也不觉得很辛苦,平淡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追溯将近30年的人生才发现,大多数人都活成了平庸的样子。


多年之后,他们没有金戈铁马,没有飞黄腾达,他们穿着普通的衣服、做着普通的工作、过着普通的生活......


作为父母,可能我们都不愿意接受、不甘心孩子普普通通,但事实就是这样。

就像我们小时候也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梦想,可长大后,我们也不过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位普通的父母而已。

记得一个焦急又无助的妈妈曾问过我:“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育儿知识,反倒不会教孩子了,我该怎么办?”


这个妈妈是个普通人,她自己做销售工作,生活充实,但为了孩子的教育,她辞掉工作,全心照顾孩子。


她看了书,有人说孩子要散养,她做了一段时间觉得孩子没有规矩不行;

又有人说要鼓励孩子,她夸了两天,又觉得助长了孩子的骄纵之风;

后来又有老师叫她陪读,于是她又盯着孩子学习,写作业,一盯就是几个小时,但又觉得孩子越来越叛逆了,不能老控制他……

最后,这位妈妈崩溃了,情绪变得很糟糕,她觉得自己不得不变得大喊大叫,歇斯底里。


我问她:“为什么这么焦急的要管理孩子呢?”
她说:“因为我是他妈”。


父母的角色让我们不得不紧张起来,操心起来,担忧起来,攀比起来。
新的一代总是代表着希望和未来,我们当年没有完成的梦想,希望他们实现;
我们对孩子严苛、控制、寄予厚望,是希望他如今多吃苦、将来少流泪;
希望他在我们走后、无所依靠的时候,独立于这个生存艰难的世界而不被打垮;
希望社会吊打孩子的时候,他能依靠自己的一点技能,过得不那么辛苦......
所以我们对于他们的未来是恐惧的,而这种恐惧,还有可能来源于社会对我们所做出的“批评”。


对于一位妈妈而言,可能最害怕听到的就是“你不是一个好妈妈......”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可以那么优秀而你的不行?为什么你教不出样样拔尖的孩子?为什么你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也是无数焦虑父母背后最大的恐惧。

当然,这种焦虑可以理解,父母希望孩子有远大前程,最正常不过了。

但怎么对待这焦虑,却能区别出高下,坏的教育者,希望迅速将焦虑传递给孩子,他们大吼大叫、讽刺挖苦、消极否定,发泄完了,自己情绪得到缓解,孩子有变得更好吗?

答案是不会。

你焦虑,否定孩子,孩子紧张,表现差;你更焦虑,否定升级,孩子更紧张,表现更差,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毁灭过程。

所以,一位好的教育者,绝对不会把焦虑传递给孩子,指望他们替你承受。

我曾在抖音上看到一位勇敢的母亲,她在视频里说:

“小叔家有两个孩子。女孩8岁,画画特别好。男孩5岁,数数能从1数到1000。我儿子就在旁边看他俩表演。
看完以后,我老公就说:来,走了儿子!去(玩)滑滑梯。我当时就觉得,我老公真的特别牛,是一个特别伟大的父亲。我老公在面对儿子的平庸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从容和不屑太令人佩服了。”



她是勇敢的,是值得敬畏的,是把孩子当成一个人而不是神去对待的。
而这个被父母接纳的孩子,终究会有他自己长远的人生。


最后和大家讲一个菲律宾原住民诺曼金恩考上名牌大学的故事,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启发。
诺曼金恩小的时候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皮肤颜色像泥土一样,别人都说我们很脏。”
妈妈扶起金恩的下巴,看着他说:“心里不干净的人才是真的脏”。


他没有钱,总是穿补丁衣服,他生气、难过,他妈妈问他:“你要隐瞒你是个穷人的事实吗?”“你觉得是轻松过日子的人,还是经历过苦难的人更值得尊敬?”。
当他为了引起同学注意而戴假发、穿流行衣服的时候,他妈妈说:“你真的有必要为了被别人接受而改变自己吗?”。


这个母亲没有给孩子提供所谓的富裕的家境、华丽的名牌服装、虚伪的打肿脸充胖子和人云亦云的焦虑、控制,但她却永远都在鼓励孩子接受自己的状态,勇敢的做自己,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而非被欲望、诱惑裹挟着过自己的人生。


最后诺曼金恩穿着阿埃塔(原住民)的衣服,骄傲的对着台下几万人异样的目光说:“我妈教会我,只有接受自己,才能走得更长更远。我是诺曼金恩,我以我是阿埃塔人为荣。”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是一个人能否拥有幸福人生的重要力量。


如果我们不能肯定我们的孩子终将拥有怎样的未来,请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一对三观正、爱学习的父母,一个爱他、接受他、包容他、支持他的家!
共勉。


作者:小雨老师,知子花高级讲师;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知子花家庭教育】(ID:zhizihuajy),18年专注于家庭教育,20000家庭的选择。关注我,了解更多教子方法。

上一篇:运动帮大脑抵抗压力、思维更敏捷、记忆力提高
下一篇:家庭教育怎么做更有效?先避开这8个常用的“无效方法”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