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门槛渐高?有高校招博士辅导员,需28周岁以下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近日,有高校发布招聘聘任制辅导员公告,其中博士研究生年龄要求在28周岁以下,即1993年8月31日之后出生;硕士研究生年龄要求在26周岁以下,即1995年8月31日之后出生。在大学期间有参军入伍经历者,年龄要求可放宽两年。此公告一出,便引起了广泛热议。

  

  有网友表示,28年岁的要求属实有点高,大部分普通学制的大学生,4年本科、2-3年硕士、3-4年博士,对于22或者23岁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博士毕业出来,很多都超过了28岁。这其中还没有包括延毕的情况。

  越来越多的博士辅导员,来了!

  有人认为,辅导员的门槛似乎正在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开始招收博士辅导员,现在连年龄也开始要求,未来辅导员的岗位不知道还可以如何内卷。

  而高校招聘辅导员门槛渐高,博士生的热情却并不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曾刊登的一篇基于2014届代表性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写的论文中的数据显示,高校是吸纳博士生就业的一个主要渠道,平均一半以上的博士毕业生进入高校就业。

  大多数博士生会成为专任教师或科研人员,而如今,辅导员岗位也成了博士生的去向之一。

  从部分高校招聘博士辅导员的公告来看,其福利待遇确实较吸引人。比如很多高校会提供安家费、购房补贴、生活补贴等,此外一些高校还打通了晋升通道,提供配套经费等。这些都对博士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此外,博士生如今虽然还是高学历的代表,但却不像以前那样稀缺。近年来,博士生的数量逐年上升,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博士生毕(结)业生数及招生数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且近几年的招生数明显上涨。2020年博士生招生数(含应届生、春季招生、预科生转入)首次突破10万人。有人表示,博士生的增多是否代表未来其竞争也会愈加激烈,而出现越来越多的博士辅导员或许就是其中一个方面的体现。

  

  辅导员,重要!

  当博士毕业生越来越多且更多选择到高校谋职,提供较为充足岗位的辅导员便成了其就业选择。

  高校招博士辅导员并不新鲜,就博士辅导员这一话题而言,之前已经多次引起网友讨论。一方面,有人认为高校招博士当辅导员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博士作为高学历人群,培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辅导员的工作相对琐碎,工作耗费的时间长,在此之下没有更多的时间做研究。

  另一方面,有人觉得博士当辅导员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譬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博士层次专职辅导员不仅要开展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相关活动,部分还会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等。

  就辅导员本身而言,这个职位在高校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近年来,教育部极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中提到,专职辅导员是指在院(系)专职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学工组长、团委(团总支)书记等专职工作人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高等学校应参照专任教师聘任的待遇和保障,与专职辅导员建立人事聘用关系。

  教育部还提到,高等学校应当结合实际,按专任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专职辅导员可按教师职务(职称)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而很多高校也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比如,北京邮电大学持续优化新上岗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多渠道强化辅导员日常理论学习,定期组织开展校级政治理论专题培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导员活动,打造开放型、探索型、展示型交流分享平台;设立12个专业化辅导员工作室,指导和鼓励辅导员成长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鼓励辅导员积极申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开展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积极参与课题申报、论文发表、教材或专著编写等。

  此外,在激励、晋升等方面,北京邮电大学还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对辅导员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履职能力、工作实效等进行重点考核,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实行“双重身份,双线晋升”;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相应职务岗位,专职辅导员可按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更加注重考察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高校招来辅导员,自然也要好好留住。就目前来看,辅导员这个职位本身存在工作强度大、事情繁杂、职业发展空间小、自我认可度较低等问题。对此,高校或许需要思考如何优化辅导员福利待遇、拓宽其晋升渠道,为其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好地推动辅导员队伍发展。

  而对于博士个人来说,选择工作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适合自身发展的选择就是最好的。

  来源:麦可思研究综合自教育部网站、各高校网站、麦可思研究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举报/反馈

上一篇:教育部教材局申继亮: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开展百花齐放的教学改革
下一篇:【她说·基层妇联好声音】“1234”赋能家庭教育 协同共建和美社区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