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没成年打人不负责?这是危险的无知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近日,一名身穿校服的女生被三名女子殴打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引发网友关注。据四川省三台县警方通报,打人者与被打者是同校学生,目前,打人者已全部被抓获。被打者经医院诊断,伤情无大碍。

    又是一起让人气愤的校园暴力事件,虽然引发暴力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但是现场视频传达出的信息,也再次引发人们关于校园霸凌事件为何屡禁不止的思考。视频中,一位女生直接威胁被打女生说:“你把事情说出去了,我们就把视频发出去……报警没用,我们都没成年”。

  “报警没用”的说法,当然是一种无知,可是这无意间暴露的想法,也确实点出校园霸凌总是很难杜绝的重要原因。

  今年3月1日,备受关注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对刑事责任年龄相关规定作出调整,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虽然,刑事责任年龄有条件地下调了,但对于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也只有几种恶劣犯罪才负刑事责任。至于校园中日常欺凌,本身界定标准就模糊,现实中就算报警,确实多数时候也是让学校或者家长“加强教育”,不会对当事人有太严重的法律惩罚。

  因此,要有效减少校园霸凌事件,就要有针对性地去扭转少部分学生的这种“报警没用”的心态。

  首先在校园层面,就要有更细化的操作规范。只有学校畅通渠道,规范流程,被欺凌的学生才会敢说。“告诉老师有用”,这在遏制霸凌上非常有效。2019-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针对六省130余所中小学的1万余名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遭受欺凌后选择“藏在心里”的学生,经常遭受欺凌的概率为45.2%,而选择“跟父母说”的仅占比11.7%,“跟老师说”的仅占比14.3%。

  可见,让学生知道遭霸凌之后能去找谁,而找了之后“有用”,这对于减少霸凌就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足以应对大部分浅层次的霸凌。因为校园霸凌相比于社会意义上的犯罪,有着很强的年龄特征。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冲动,喜欢拉帮结派,有些行为如果能得到及时提醒和制止,就未必会演变成恶性暴力,而一旦长时间失控,也可能急剧变质恶化,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当然,也不排除少部分“不学好”的学生,就是很难通过教育提前预防。这部分群体不大,但可能起到的“示范”作用却很坏。目前法律对这部分人确实有些处置乏力,即便出了暴力事件之后,通常也就是让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管教,必要时候才会由政府收容教养。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校园霸凌等事件屡屡引发争议,关键问题也就是很多人觉得,一些未成年人抓住法律“漏洞”而变得无法无天。

  下调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震慑校园霸凌。但对一些尚不构成刑事责任的,也有必要把现有的法律手段用到位,比如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校园霸凌“惯犯”,应该更坚决地通过收容教养的手段,让更多未成年人看到,霸凌别人不可能“报警没用”,而是必须要付出沉痛代价。危险的无知观念少一点,现实中的危险就能少一点。

上一篇:青岛上清路小学开展营养与健康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下一篇:西安市2020年教书育人楷模、基础教育突出贡献校长、最美教师事迹选登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