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得高分,大考成绩却不理想,什么原因呢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2-11-30
手机版

  孩子上课所学内容都会,单元测试也能得高分,为什么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成绩却不理想?

  有家长说,自己孩子平时测验成绩特别好,试卷正确率很高,可一到正式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心理素质差还是另有原因?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无非是以下几种原因:

  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会融会贯通,孩子综合应用能力差。

  平时课堂测验都是基本题型,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部分孩子每节课的知识点都能学会,所以平时小测验成绩较好。而期中或者期末考试测验题综合题型较多,考查学生举一反三能力,考查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题目综合几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去分析。能力差的学生就举手无措,失分颇多。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在培养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平时做题要多思考,多想想为什么这样做;做题时要知道这道题目想考察哪个知识点;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还有什么?平时建立这种思维,考试时自然轻松应对。

  二、孩子平时测验成绩不真实。

  有一些学生平时有抄袭同桌答案的习惯,老师和家长往往被他虚假的成绩蒙蔽了双眼,以为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期中或者期末考试,每个学校都比较重视,有的学校老师换着班级监考,有的学校不同级部的学生同桌考试,甚至有的学校单人单桌考试,没有了抄袭答案的机会,这样的学生就显示了自己真实的水平。没法给家长交代,就谎称自己脑子一片空白,所以没有考好。

  对于这样的孩子,每次小测验后,家长让孩子重新把试题做一遍,检验考试成绩是不是他的真实成绩。

  三、家长给孩子压力太大。

  有些家长很关注孩子成绩,对孩子期望值太高,考试前,家长比孩子还紧张,千嘱咐万叮咛,就怕孩子出一点差错,在这种压力下,孩子就容易产生紧张情绪。

  试卷没有批完,有的家长就到处打听孩子的成绩,恨不得老师一批完试卷,就告诉他成绩,这样的家长无形中给孩子很大的压力。有几次我观察他的孩子拿到试卷后的表情,别人考九十几分欢天喜地,他却趴在桌子上闷闷不乐,我问他原因,是因为考试成绩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 对于这样的家长,我想说,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放弃完美追求。是放过孩子,也是放过自己。

  四、孩子心理素质差。

  明明试卷上的那道题那么熟悉,老师已经讲解过类似题目的解题方法,自己就是想不起来,越解不出越心慌,最后成绩出来当然然不理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心理学上的有一个概念——詹森效应可以给出答案。

  人们把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有些孩子很努力,也很有实力,但是由于心理素质不过关,面对大考的压力时,往往容易造成“考试焦虑”,从而造成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抑制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才会出现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的现象。

  一方面,压力来源于父母、老师的期待;另一方面,压力还来源于自我的高要求,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如何应对詹森效应呢?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保证睡眠,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适当运动,劳逸结合;最关键的是家长不要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孩子也要以平常心参加考试,正常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就可以了!

  举报/反馈

上一篇:刚升高一的孩子基础不好,怎么办?
下一篇:轻松学数学 小学数学计算技巧与口诀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