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沉迷手机和游戏,父母该怎么办?一个案例告诉你真实的原因
很多父母都面临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现在青春期的孩子天天抱着手机玩游戏,基本处于手机不离手的状态,家长为此非常担心,既怕沉迷游戏影响学习,又怕对身体不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诉求出发,来探讨一下孩子为什么离不开手机和游戏,只有知道了具体的原因,才能针对性解决!
孩子沉迷网络缘由是内心情感的缺失
我们先来看个案例,一个初二的男孩因为父亲批评他一直玩手机,就把自己反锁在房间当中,一整天不吃饭。这父亲就忍无可忍了,踹门而进,夺过手机直接从阳台把手机给扔到小区前的内河了。这孩子愣了会突然冲到阳台,就在孩子要翻阳台而出的时候,父亲一把把他给拽回来了,并紧紧的抱着他,父子俩当场是抱头痛哭,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手机和游戏能引爆这么大的能量吗?在一个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一位心理学老师和这孩子聊了将近三个小时,在孩子很少的话语当中就多次谈到,“谁都不要我”。
其实这位老师已经从他父亲那了解到他们的家庭情况了,但是当孩子说出谁都不要我的时候,还是非常的震撼。这孩子大家想想是何其的孤独。母亲在他5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一直带他的奶奶一年之前也去世了,孩子性格比较孤僻,成绩也不好,在学校跟老师同学关系一般,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也要早出晚归的,没有更多的时间,也不懂得怎么去跟这孩子有更多的交流,哪怕他心里是多么的爱这个孩子,当父亲一把把他从阳台上拽下,并且把他抱在怀里,在紧急情况之下的一个紧紧的拥抱,其实是给了孩子很大的力量,可能比父亲跟孩子讲的两大堆的道理更加的有效。
所以各位家长朋友们,也许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孩子在学校不太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没有社会的归属感,在家里感觉到孤独,在家里也没有归属感。孩子之所以离不开手机和网络,核心还是因为他想透过渠道找到跟他人的连接,与他人在一起的归属感。接下来呢,我会从三个方面来分享这个话题。第一,与他人的连接和归属感是人的本能需求。第二,亲人都在身边,很多青春期孩子为什么还会没归属感?第三,对孩子的了解、敏锐、耐心,让孩子感觉到,无论怎么样,父母都在你身边!这是避免孩子沉迷网络的解决之道。
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
我们来分析第1点,与他人连接和归属感是人的本能需求。当我们谈到人的本能需求的时候,总会想到人得有吃、喝、拉、撒、睡、性和繁衍后代,这些人的生理需要比较容易看得见、摸得着,比较好理解。但人还有本能的心理需求,人活着必须要与他人有心理上的这种连接,要有归属感,这样心才会踏实。这种需求就比所谓的价值感、掌控感,这样心理的需求更加的重要。不知道各位家长朋友小的时候,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一种经历?如果一群小伙伴当中有一个人的行为不太为伙伴们所接受,就会有人发动一场不理他、不与他说话,孤立他的一种运动。
由此可见,人在小小年纪就已经本能的感知到把某个人排除在自己的团体之外,不与他有交流,可能比打他、骂他会让他更加的难受。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很多的农村地区又兴起了建家族祠堂、寻根问祖、编族谱这些事,看起来有些封建陈旧,但其实从人的心灵深处来讲,它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会让人们对生命更加的有归属感,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还有很多人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在外奋斗,到老的时候总想落叶归根,这都是属于归属感的范畴。西方基督文明不太强调家族故乡,但还是一直强调“上帝与你同在”,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当然属于这个范畴的还有很多,比如孩子从小离开妈妈,离开家庭通常会有很大的心理创伤。老年人太孤独会很容易生病。所有这些都说明一个道理,人是需要活在好的关系里才能幸福。
我们再来聊一下第2点,为什么亲人都在身边,很多青春期孩子还是觉得孤独和缺乏归属感呢?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厌学、不去学校,整天泡在手机网络里的青少年,他们有个共同的人际特点,就是不为老师和同学所接受,和老师、同学的关系都不是很好。同时当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够好的时候,往往也会忽略孩子情感上的孤独,而更多地跟他们谈要努力,表现要好一些。其次青春期的孩子不舒服的时候就不再像小的时候会主动找父母说话,依靠父母,更多的是独自承受着这种孤独寂寞。再次,现在十几岁孩子的家庭,很多都是独生子,这表兄弟,表姐妹来往也不多。在城市当中,邻里关系都比较冷淡,留守乡下的都是老人相伴。现在青少年的这种孤独所造成的心理伤害,远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这个时候手机和互联网就会轻易满足孩子心理的需求了。特别是在社会当中,同样孤独的孩子到处都是,人在天南海北,可在互联网很快就让他们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觉瞬间产生了。另外在网络当中聊得开心就聊聊,不开心就不理你了,在不开心我就删了你、拉黑你,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这就是掌控感。还有在网络世界当中可以把自己说得有多好、多拽,头像也可以用美图修过的,可以把自己打扮成很牛的人物,这又满足了人的价值感和英雄感。在网络游戏世界当中,只要有这么一点点的小成绩,游戏就会给出及时的奖励。所以孩子就很容易对游戏爱不释手。
我们再来看看第3点,对孩子的了解、敏锐、耐心,让孩子感觉到无论怎么样,父母都在你身边,这是避免孩子沉迷网络的解决之道。第一就是了解,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所谓闻道有先后,对孩子的工作如果没做在点子上,不要说事半功倍了,甚至会越管越糟。无论您自己的经历,您身边的故事,您看到的报道,对孩子沉迷网络,如果只是讲道理、批评、威胁,效果都非常的有限。戒网学校的各种奇招百出,你看看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依然确信一条,避免减少孩子沉迷手机解决之道,一定是从经营好家庭关系为出发点,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并满足他,才会让孩子有归属感。
第二就是家长管教的时候需要敏锐,这指的就是孩子10岁前后,不论是否开始发育,都会跟幼小的时候不太一样,心里不舒服,不会轻易的跟父母开口了。父母呢一定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越早关照孩子的内心需求,孩子越不会躲到网络当中去。第三就是家长需要有耐心。不论和孩子建立好的亲子关系,还是让孩子有归属感,都需要时间,需要真正投入感情,急功近利的手段,只能离目标是越来越远。
在手机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是非常重要的,这确实有些抽象和难以理解,但我相信通过家长的耐心付出,一定可以改善孩子沉迷网络的不良习惯的!
举报/反馈
上一篇:高中历史选择题,怎样有效的节约时间并提高分数?学霸给你支招
下一篇:清华学姐:我将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成140页手写笔记,建议打印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
- 新发现:成都不孕不育医院排名“排名名单”成都孕前检查去哪个医院
- 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
- 听川财老校长讲校史诉校情:狠抓教学质量助推学校发展
- 深耕诉源治理,共奏新时代调解工作新乐章
- 网友反映有中学面试掐尖招生,吕梁回应
- 系列红色教育 塑亮培训底色
- 2020年4月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简章
- “四课”协同 全面推进中小学反邪教教育
- 《以创意之名遇见可持续未来》展览在雷士德工学院旧址展出
- 赞!建德三所学校上榜
- 公开排名!贵阳市心理咨询机构”排名前十”
- 托福独立写作评分
- 北京国际摄影周 | 影像·北京论坛活动招募
- 量子之歌旗下讲真学堂打造短视频训练营 助力大众用专业知识抓住市场机遇
- 产教融合共发展(人民眼·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浦东大力推进“宝宝屋”建设,给予幼儿最温柔的呵护
- 加拿大艺术类留学费用大概多少
- 注册会计师月薪一般是多少?揭秘来了!
- 四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色足
- 贵州毕节一在建铁路隧道发生爆炸致5死1伤
- 重走西北角 | 兰州新区:“引才机制”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 游泳世界杯雅典站|张雨霏夺得含金量极高一冠 覃海洋连夺蛙泳15金无敌
- 济南历下区燕山小学六(10)中队参加法治宣讲志愿服务活动
- 报名自考专科后怎么进行学习?
- 各乡镇以不同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