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学霸的路上,离不开这三点觉醒……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2-11-29
手机版

  在刚刚过去的二十大会议上,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二十大代表刘秀祥,或许你对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要说起14年前那个背着“疯母”上学的大学生,你一定恍然大悟。

  时过经年,现在他的身份是一名党的二十大代表,我真的很感慨,他从一个穷苦的山村娃,到如今成为党代表,当我们总是抱怨时代不公、命运不济的时候,那个比我们拿着更坏人生剧本的人,却始终低头赶路,走到了高处。

  正如知乎上有一句高赞:你可以拥有一段糟糕的经历,但是不能放纵自己过糟糕的人生,命运只负责洗牌,出牌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我们要做的,就是拿到一副坏牌后,怎么样去把它打好,活出积极向上的人生。《认知觉醒 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青少年学习版)作者周岭不仅在书中提到如何获得更强的学习动力、更好的学习习惯、更优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周岭指出,人生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不得不走的路,一条是自己想走的路,为了自己想走的路,我们通常需要先走那条不得不走的路。

  通俗的说,那条不得不走的路是指在学校学习的时光,考出好成绩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但这远远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想通自己想走的路,就是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怎么样从事自己真正热爱和想做的工作。别因为它看上去很虚而忽略它,一旦想通了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你就会爆发出超乎自己想象的能量,这就是觉醒的意义。

  在我看来,要想找到人生最大的使命,重点需要走好三步:想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把命运的分界线掌握在自己手中,学会“心理建设”,改变自己的终极力量,并运用积极向上的语言潜意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你也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1、找到人生的使命,想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说,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可是如果只是仅此而已,孩子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没完没了的排名和考试,从而丧失对学习的乐趣,更别提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调动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呢?作者周岭在书中强调一个观点,不是单纯的“学知识”,而是重点“学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还包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应具备的抗干扰能力、抗压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掌控自由时间的能力以及转换视角获取积极情绪的能力等。

  当我们重点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觉知,就会激发孩子内在的原动力,即NLP逻辑模型中提到的6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环境、行为、能力、信念和价值观、自我意识和使命,这个模型就是衡量学习等级的标尺。

  

  运用NLP逻辑层次模型,我们可以清楚看清孩子处在学习的哪一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学习。

  处在第一层环境的是最低层的学习者,一旦遇到问题和困难,往往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千方百计抱怨外在的环境,其实外部环境是改变不了的,只有面对问题找到主观原因,才能有突破困境的可能。

  第二层是行为,即意识到要努力学习,但有时候很多努力效率并不高,满足于所谓的打卡、每天复习就算学习,这样的学习也是停留在浅处,不能直达学习的本质。

  第三层是能力,虽然开始动脑琢磨自身的优势,但是当他知道方法论的那一刻,便不再愿意花更多精力去踏实努力,习惯耍小聪明走“捷径”,最终成了“道理都懂,就是不做”的那伙人。

  第四层是信念和价值观,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终有一天会明白,比方法更重要的其实是选择,所以先搞清楚“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从根本上启发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是为了家长而学,而是为了他自己而学。

  第五层是自我意识,孩子开始从哲学的角度思“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应该去做什么样的事”,从以往的被动到如今主动来选择学习方法,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觉醒。

  而第六层的使命则能催生出真正的人生目标,激励着孩子哪怕身处困境之中,也依然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斗志。

  

  就像贫穷不坠青云之志,写下《感谢贫穷》的北大女孩王心仪,她完成了心灵层面的觉醒,坚定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考入北大中文系,入选人民海军辽宁舰,成为一名航母操舵女兵。

  虽然出身寒门,但她从未被贫穷限制她的认知力,在困境中自强不息,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始终怀抱强烈的使命,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2、学会“心理建设”,改变自己的终极力量。

  作为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的张桂梅,从推动创建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到帮助2000多名山区女孩儿圆梦大学,张桂梅的脚步从未停歇。

  她之所以执著的要让大山里的女孩儿都有书读,就是深知“知识改变命运”这个真理,帮助更多女孩子意识到她将来的归宿不仅仅是嫁人,更有着无限宽广的未来和成长的空间。

  她为学校制定的教训,不只是对身份和信念的重塑,更是熟知“心理建设”这个工具,而这也是改变自己的终极力量的法宝。

  作者周岭指出,当我们正视自己的心理建设和身份建设时,就等同于把潜意识的心理改造放到桌面上,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就算你不告诉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内心也有一个默认的身份存在。

  廖智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下肢也从膝盖靠近大腿的地方被齐齐截去,经历过难以言说的伤痛后,她振作起来,在世界小姐的舞台上表演“鼓舞”。虽然鲜血染红了绷带,她依然坚持完成全程表演。

  不管跌到怎样的谷底,也不管别人怎么评价“玩儿完了、没希望了、没出路了”,她都在心里坚定地跟自己说:“感谢苦难,我的生命里面已经不剩下什么可以被我挥霍的,所以我必须珍惜每一天,我必须把握好每一天。”

  没错,信念从来都不是空的,它是一种特别强大的力量,会支撑你走过黑暗无光的日子,创造主宰自己命运的可能。

  如果我们能够教会孩子学会“心理建设”,就能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的坚韧品质,把学习当成一种挑战,不断去攀登人生路上的新高峰!

  3、积极向上的语言力量,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嘴里说的,也会影响我们心里的想法,就像《富爸爸穷爸爸》 罗伯特清崎给我们做的“沟通示范”。

  《穷爸爸富爸爸》中,穷爸爸总是习惯说:“我可付不起”,而富爸爸则禁止我们说这样的话,他坚持说:“我怎样才能付的起”。

  富爸爸解释说,当你下意识地说出“我付不起”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停止思考,而如果你自问“我怎样才能付得起”,你的大脑就会动起来。

  对此深以为然,当我们下意识说出“我可付不起”时,大脑会停止思考,前者带来的悲哀和无助会使人们失望以至意志消沉,而如果自问“我怎样才能付得起”则会让大脑树立正向的思维方式,打开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大门。

  那么,对于习惯性说“我可付不起”的人,甚至说“我可做不到”的人,有什么办法改变吗?

  当然有。李笑来在他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说的一句话,很适合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说:“恰当而又正确地使用语言,可以帮助修复思维漏洞。在很多领域,有些‘思维训练’其实只是需要更改语言习惯。”

  语言和思维之间其实是双向车道,所以,我们平时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不尽人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使用,不说消极的话,多说包容和鼓励的话语,让孩子树立“你真的很棒”、“你可以做的更好”的信心。

  写在最后

  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是觉醒,正如《认知觉醒 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青少年学习版)作者周岭所说,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来自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才能真正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日本和中国建交的首相田中角荣曾说道:“所谓命运,即青春时期开拓的种种可能性。”如果能在青春时期对孩子加以引导,启发孩子内在的觉醒,那么对于提升孩子的内驱力和自控力,则大有好处。

  在我看来,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学习方法的书,更是教会家长和孩子站在更高层面上审视自己,不是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在成为学霸的路上,想清楚学习的意义,是为了将来的某一天,让自己站在人生最高处,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保持终身成长!

  

上一篇:省招生考试院发布高考志愿填报须知
下一篇:高中生,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英语成绩还是提不上来!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