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让人文素养培育在高职院校变得鲜活生动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3-11-07
手机版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丁蕾 长沙报道来自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的高艳老师,在十余年的教学育人历程中,在夯实该校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经验与成果积累方面,于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示范效应。从学工线转战教学线 不变的是教学育人初心在成为一名专职教师之前,高艳拥有8年的学生工作经验。“教育应该给学生展示爱和温暖的价值,教他们人生功课,使学生成为内心丰盈的人”,高艳说到。承担辅导员工作期间,在严抓班级建设、注重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高艳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综合素质、团队精神的培养,为人文素养培育搭建各类平台。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跳绳比赛、手工艺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趣味篮球赛、创业比赛、“感动中国”征文比赛等。同时积极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征,自行策划开展如英语演讲比赛、“地球日”环境保护活动、爱鸟周志愿活动、学雷锋活动、主题班会、各类户外活动等。高艳开始逐渐摸索出对高职院校学生实施人文素养培育的优化路径。不仅仅要在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开拓视野、拥抱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培养审美志趣,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主战场进一步凝练教学与实践成果。丰富传统文化教学团队基础性成果多年以来,高艳以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为主阵地,突出人文素养培育的核心内容,持之以恒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形成了大量卓有成效、推动成果凝练的教研经验与案例展示。先后主持省、校级课题5项,参与省级课题8项;出版专著1部,主、参编教材4部;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校级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公开发表论文12篇,软著2项;多篇论文在省级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得名次。高艳认为,教育最基本的底层逻辑是“让人变得更好”。她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信念,同时,为了凸显德育浸润、美育体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如MUSIC动机模型理论,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互信、适宜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联结生活、质疑探索来激发潜质。注重创设和谐的课堂情境,加强情感渗透。学习过程常伴愉悦与成就,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自会得到激发。高艳积极参与《大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人文素养类教材的编写。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教材将各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哲学、现代汉语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碎片整合成完整体系,确保学习者对课程有全方位的认知。与教研室同事共同打造应用文写作、大学语文等多门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微课、慕课、公开课,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人文素养培育这一核心内容。构建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为探索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人文素养培育路径,高艳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从三个维度入手:第一是文化观念。阐释中国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这些内容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气质与思想内核。第二是文化习俗。通过衣食住行、岁时节日、传统礼仪这些中国人的日常行为,来展示中国文化反映在生活中的本来面貌。第三是文化产物。介绍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如中国美食、茶、酒。遴选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内容,同时注重学生基本能力、审美情感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实训展示。这种理论与实训的结合,不仅表现在能够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表现在通过让学生制作PPT和视频来展示和讲述自己喜爱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同时,积极开展演讲比赛、情景演示、制作美食、动手剪纸等一系列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学习品味文化经典的同时唤醒文化自觉与自信,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体现学生的渐进性成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但由于课时有限,有些知识在课内无法完成。高艳将实践活动表现严格挂钩期末考评成绩作为硬性要求,安排学生积极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如:在中国大学慕课等学习平台上收看教学视频,并计入平时成绩;推荐阅读书目,如:期刊《中华遗产》,并点名查验自学成果;安排学生观看中国传统文化电视节目及纪录片,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上新了,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等。同时,还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学习,如:参观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教育基地,要求学生在参观完后进行小组讨论,发表感想,制作PPT和视频展示参观成果;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传播功能,结合网络资源,独立或者合作摄制各类短视频作品,并通过抖音、朋友圈、微博等平台来发布、分享作品,在各专业的学生群体有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直观感知、认知和思考,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提升文化自信。扎实推进“三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文本教学与情境教学相结合。高艳经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兴趣和热情,甚至可以说有些淡漠。寓教于乐、寓乐于学,显得格外重要。她又通过教学发现: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课堂上,通过形式上图文并茂,内容上精选优化,注重新颖性、艺术性、科学性、系统性相结合的课件演示和视频影像的播放、图片的展示、音乐的渲染,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专题讨论与分组展示相结合。课堂上设置讨论问题,如: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今天的影响有哪些体现?“裹小脚”是不是传统文化?如何理解“舍生取义”究竟是义务还是高德?我们应该怎样继承传统文化?学生通过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合作讨论,群策群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辨析力。知识讲授与现实体验相结合。高艳认为,无体验不学习,只有当知识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发生联系时,习得的知识才是鲜活灵动的。她赞同布鲁纳关于“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观点。为高职院校学生讲传统文化,就是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存在于当下中国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从而激发他们对于学习接受和实践运用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引用社会热点文化事件和生动案例,使学生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联紧密,其魅力不但深深吸引着中国人,还在海外各类媒体平台频频收获“点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极强的时代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传播价值,能够跨越国别与种群隔阂。在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只有通过鲜活生动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适应力、生命力、吸引力,以及自我革新的能力,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真实写照。举报/反馈

上一篇:南信合高铁最新进展!南阳段设三座车站
下一篇:儿童友好 家教先行丨0-3岁婴幼儿如何科学养育照护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