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以关怀为核心的家庭教育,热播的背后(二)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1-19
手机版

家庭教育中关怀的缺乏

诺丁斯所理解的“关怀”的本质在于关怀的关系性,超越了关怀作为一种美德的局限性,重点关注被关怀者的需要、感受和回应,并且注重关怀关系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关怀作为一种关系性美德,始于家庭。但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家庭对孩子的关怀却是日益萎缩。

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现象。

现象一:家长们的时间都忙于挣钱、忙于人际应酬,疏忽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导致孩子在心理、精神发展方面出现了偏差。

现象二:农民工子女关怀的缺乏。由于经济困难的原因,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了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孩子的身边;从感情上讲,想把小孩接出来,但在这里上不起学。

现象三: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由于“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根深蒂固,承担抚养和教育孩子责任几乎全部落在了母亲身上,父亲成为养育子女的局外人,这也造成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

这些现象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关怀的缺乏。

湖南卫视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收视、赢得共鸣的真正原因就是聚焦其中最严重的父子女教育缺位问题。“爸爸去哪儿”引起了社会的共鸣。

除此之外,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诸多的苦恼和困惑。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反映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孩子好,对自己的也是百般关爱呵护,但孩子就是不领父母的情,反而指责父母干预自己的自由。

由于家长们很少陪伴孩子,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孩子们自身从小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体验到家庭教育中亲情的关怀,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沟通稀少,和父母的关系变得陌生。

由于家长的教育理念的缺位,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以分数论“英雄”,把考试分数当成孩子的唯一评判标准,使得孩子感到父母的关怀是那么令人烦,关心不在点子上。

家庭教育中关怀的缺乏与无效,如此这般形成恶性循环,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的家庭教育缺位。

关怀式家庭教育及其实现

关怀式家庭教育

关怀式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关系性是家长关怀最明显的特征。家庭关怀关系意味着父母或是长者在关系中的起引导作用和子女处于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诺丁斯认为,关怀意味着一种关系。关怀是需要双方努力,其中一方出了问题,关怀关系就会遭到破坏。

其实,关怀是家庭教育中的关怀以满足子女的需要为前提的,而不是以家长自身的意志或希望为出发点来盲目地给予孩子所谓的关怀。

孩子的需求是随着成长不断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家长应及时加以关注。在此关怀关系中,家长要付出更多的能量流动。

第三,关怀双方是互动、情感沟通和交流的,同样需要孩子对家长关怀予以及时的回应,当然家庭关怀关系也是注重双方关怀方式的选择。

关怀式家庭教育的实现

首先,学会尊重和认可孩子。当前家庭的亲子关系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乏尊重和对孩子的不认可的问题。

有些家长的头脑中还存在着僵化的传统思想,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可以主宰孩子的一切,对不听话的孩子进行打骂,实行家庭教育上的专制。

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对子女更重关爱,更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生活与学习上的诉求,然而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过度或关心得不在点子上。

因此,父母要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孩子的需求、想法和选择,同时对孩子的进行认可,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天空。


其次,学会与孩子沟通和对话。真正的对话,如诺丁斯认为,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和和睦相处。

对话是父母和孩子共同了解、沟通和欣赏的过程。作为父母,在情感沟通过程当中,与孩子对话之前,不能先做预判和决定,而应该是轻松的、真正充满想象力的、没有预设答案的探寻。

再次,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关怀式家庭教育的榜样树立,体现在孩子与人相处、交流、合作的各个方面。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我们看到,明星爸爸们虽在面对孩子的哭闹和孩子遭遇挫折、情绪失落时不知所措和无所适从,但爸爸们以身作则,和孩子们共同去体验,在具体的情境中,渐渐地让孩子懂得在困难时中鼓足勇气,在遭遇挫折时不退缩,在面对失败时不垂头丧气,想办法去解决困难,给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

最后,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快乐成长。家长应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把孩子(特别是儿童)所应有的多彩烂漫的生活交还给他们,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有机会发展必须的个性态度。


在家庭里,家长需努力创造条件与机会,给孩子以表现的机会。如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送茶、拿苹果等,大一点的孩子,让他们体验洗菜和指导他们如何去炒菜,让他们在劳动中知道感恩。在关怀式家庭中既应洋溢着平等、民主的氛围,又不缺少权威给孩子的榜样与影响。

上一篇:家庭教育的3个关键词
下一篇:教育专家公布10大家庭教育愚蠢行为,有几条你肯定也做过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