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为人知的新闻媒体和大学新闻专业之间的秘密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3-07-19
手机版

  网络红人张雪峰惹事了。在高考分数出来、全国学生忙于报专业之际,他说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别报新闻专业,闭眼摸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

  一石激起万重浪,万万重浪:在读的新闻专业学生没有尊严,新闻学教师们没有尊严,新闻学没有尊严。更为急迫的是,作为一个网络红人,他这一嗓子喊出来,今年新闻专业招生的事,只怕是比往年更难,这是砸人饭碗的勾当啊,张雪峰,你不厚道!

  

  作为曾经的新闻人,作为后来进入高校担任过13年新闻学教学的人,作为当时的新闻系主任,对新闻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做过实际改革的人,我想,我有资格谈一谈张雪峰惹出的事,也对新闻专业的在读学生和即将进入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说说我的提醒,我的前瞻。

  我先宕开,说说新闻事业与新闻学专业之间的关系。

  它们显然是皮与毛的关系。

  世间有对新闻信息的需要,于是产生了新闻传播事业,因为人手不够且不专业,于是,大学新闻学专业应运而生。也就是说,没有新闻事业,也就没有新闻传播学专业。

  

  回顾一下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1949年前,中国报业有过繁荣的阶段,大学是否有新闻专业,我还真不记得。1949年以后好长时间,我国只有两所大学办有新闻专业。改革开放之后,新闻事业大发展,全国各综合大学相继办起了新闻专业,后来快速发展的民办高校,新闻专业风起云涌,一时出现了传媒与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相互借力、比翼齐飞的局面。

  报纸扩版。遇到节日,广告登不完,加张,一份报纸印到108版,或者158版。

  电台扩频道。扩展频道,创建分台。

  电视台扩频道,扩分台。

  大量高校教师、艺术团体的专业人才,流向新闻传播事业。本人就是由一位中专教师考取某城市报纸的新闻评论员,走进新闻媒体的。

  那时媒体经济效益很好,比高校好。

  2000年左右,媒体开始走下坡路,社会出现了一个回流现象:大量新闻从业人员,被高校招聘去成为大学新闻专业的教学科研骨干。

  现在新闻媒体效益如何呢——注意,到了得罪同事和同行的时候了。

  新闻事业是否景气,看人才的流向,看街道的报摊,看报纸的厚度,看电视里的广告多少,看多少媒体宣布关门。

  

  当年为民众讨工资的记者,也上街拉横幅讨工资了。一位电视媒体的朋友跟我说,他们近年来,经常不能按月发工资,或者,发一点生活费,余下的欠着。我说,你那电视台,以前该是多少人向往的单位,怎么弄成这样的?

  人家都要关门了,你还想去就业,充当逆行者,何其勇哉!

  新闻媒体的新闻和广告之间,也是皮和毛的关系。

  没有好新闻,就不会有商家投入高品位的广告。一个媒体没有广告,必死无疑。有读者会问,有些媒体已经靠广告养不活,它怎么还活着呢?那一定是有其他资金渠道在养活它,这个事,不往深处说了吧?

  总之,尽管我们受众厌烦大量广告,但有大量广告的媒体,一定是做新闻的。而没有广告的媒体,一定是做宣传的。你愿意前者,还是后者呢?何况,所有广告,又不多收你一分钱,你不看跳过就是了。

  那,新闻专业是不是像张雪峰说的,都不报考,让它死掉呢?我的结论是,不,新闻学专业,还有广泛的用途,只是人们不屑或者还没有意识到那些岗位的重要性。

  我在大学教新闻的时候,新闻学院的院长是吴天明,我的大学同学。这同学刀子嘴豆腐心,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前景,早知道只有改革才能有更好的生存。所以,他带着我一起研究,一起强调,非重点大学的新闻学专业,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培养新闻记者与编辑,至少,不应该把目标定在中心城市媒体从业人员以上。强调为地级城市以下媒体培养新闻从业人员,更要为各企事业单位培养新闻传播人员。

  这个定位,在目前看来,是接地气的。

  举个例子。哪一所学校,哪一个企业没有微信公众号?这就相当于当年的企业报呢,没有哪一个单位不需要宣传企事业形象和他们产品的。

  可是,有专业的人才吗?知道如何变工作为新闻吗?知道如何发现新闻吗?知道如何烹调新闻信息吗?知道如何做标题吗?知道传播中的政策方针敏感词吗?知道如何排版吗?知道如何发布吗?知道如何剪辑视频吗?知道如何在新媒体里传播吗?

  还有许多许多,进了大学新闻系学习4年,这些都能学到皮毛,再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磨炼,一定是一位很好的新闻传播人才。

  

  告诉各位家长和准新闻传播专业的大学生们,现在新闻媒体的新闻人,很多都是新闻民工,铁饭碗的时代,已经不在了,你的事业定位,也该改改了。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张小强教授恨了张雪峰。他说,“千万别被张雪峰这样的网红忽悠,他害人不浅、误导公众。新闻专业能文能武。”“张雪峰本人也是在享受着新闻传播所带来的红利,一边吃着传播的饭,一边砸着传播的锅,真的是太荒谬了!”

  张小强教授的这番言论,更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说新闻专业能文能武,只怕未必。新闻媒体在实践中有一个铁律,很少有人知道,我来泄密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从事新闻事业,只领先其他专业人员半年,半年之后,来自中文系、哲学系、历史系、社会学系专业的从业人员,必超。这就叫“半年效应”。另,张雪峰不是新闻专业毕业的,他能变成一个自媒体的大V,应该有他独家的经验,我们应该研究张雪峰,加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传播素养,而不应该指责他吃饭砸锅。如果吃哪锅饭就不能砸哪口锅,这逻辑不知从何而来,是不是有奶就是娘的翻版?这是不是也“太荒谬了”?

  新闻专业可报,但新闻专业一定要改造,按部就班培养传播学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培养他们无可替代的传播能力,孩子们出来,就有一个饭碗了,以后,说不定会做出一番事业。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三下乡活动之放风筝
下一篇:广西大学生暑期“三下乡” 助力儿童快乐成长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