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应处理好十种关系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3-07-05
手机版

  没有好课堂,就没有好学校。高效课堂是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最佳的师生状态,在最少的时间里实现最高的育人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效课堂就是好课堂,高效课堂回应了人们对美好教育的期盼。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校在实施高效课堂过程中出现了“统一模式”“规定形式”“限定教师讲授时间”等形式主义问题,给高效课堂蒙上了阴影,也让人们对高效课堂产生了疑虑。好课堂是五彩缤纷的,高效课堂也应是异彩纷呈的。要抓住高效课堂的本质,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需要处理好十种关系。

  1.继承与变革的关系。课改深处的高效课堂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继承优秀教育传统基础上的变革。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我们传统教育中的精心备课、 因材施教、精讲多练、夯实双基、学以致用、抓差补缺等等,这些好做法在高效课堂建设中依然需要坚持。

  2.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关系。高效课堂追求高效率,不是违背教育规律而揠苗助长,更不是为了教学效率而忽视教学质量,而是力争以最短时间、最好方法,取得最优质量。是高效率与高质量的统一。同时,高效课堂重视知能目标堂堂清,更重视人性的时时激扬,也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3.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高效课堂本质是优化教学,提高质量。这个本质内容必须通过一定教学形式来实现。二者是统一的。“一刀切”推行同一种高效课堂模式是不妥的,但明确高效课堂基本形式却是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引导教师正确认识高效课堂,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科学实施高效课堂。

  4.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关系。没有教师有效的教学主导,也就谈不上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高效课堂建设中,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是统一的。教师引导的重点是:提出有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情境、组织有效的活动、进行有效的启发、开展有效的评价。

  5.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关系。新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学生情感基础上进行的。学科逻辑必须建立在学生心理逻辑之上。

  6.行动与心动的关系。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高质量的有效活动,更需要学生高质量的思考(心动)。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行动与思考(心动)的统一。

  7.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高效课堂必须要有科学的预设(教学案或导学案),但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基础与反应,适时调整,使预设始终与学生需求相适应。同时,特别关注学生有价值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学生,关注课堂的生成性问题、知能与价值观,始终做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

  8.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关系。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独立学习。无论是学生独立学习还是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组织。

  9.展示与内化的关系。高质量的学习,需要学生讨论合作、动手实践、展示交流,更需要学生默默的倾听、悄悄的思考、静静地内化。高质量的学习是展示与内化的统一。

  10.教师素质与高效课堂的关系。没有好老师就没有好课堂,没有教师高素质,就没有教学高质量。教师高素质与高效课堂是统一的。因此,要坚持一手抓高效课堂建设,一手抓教师专业发展,促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文/镇安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丁吉念)

  举报/反馈

上一篇:梅艳:在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诗意绽放
下一篇:高中数学提分最快的方法?找到快捷的学习思路!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