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老师,我们来迟了”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3-07-03
手机版

  图片

  水稻产量显著翻倍

  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拥有世界第二长的水稻种植历史,仅次于亚洲国家。然而由于水稻种植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极大阻碍了产量。2006年,袁隆平援非杂交水稻团队来到了马达加斯加。在中国表现良好的杂交水稻,却遇上了不少困难。基地里没有自来水,只在很远的地方有一口井。他们只能用大铁桶把水收集起来,用明矾沉淀两天,再烧开才能使用。当地的水质有多差?随行的小翻译全身长满了小疙瘩。图片生活上的问题,团队可以克服,可是他们又遇上了另一大阻碍。当他们满怀热情地告诉当地人,要帮助他们种植产量可观的杂交水稻时,当地人充斥着“不相信、不理解、不了解”,觉得这是“魔稻”,是不可想象的。此后,更严峻的技术难题摆在了他们眼前。当地有一种青蛙,不爱吃害虫,就爱吃水稻。还有一种变色龙,虽然不吃水稻,但喜欢在成熟的稻田里“冲浪”,压倒大批水稻导致减产……图片团队将各种困难一点点全部攻克,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试种大获成功,种植面积达到两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7吨,而当地水稻原本的产量仅有每公顷2.5吨。2017年的一次水灾,当地的水稻都倒了,只有中国的杂交水稻屹立在那里。图片而后,团队走出了马达加斯加,在非洲的16个国家都种上了金黄的稻穗。马达加斯加当地人再提到杂交水稻,再不称其为“魔稻”,而是直呼“擦拉贝”,也就是当地语里最好的东西。截至2023年3月,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累计推广面积已达到5万多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7.5吨左右,是当地平均单产的2—3倍。马达加斯加成为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非洲国家。

  为什么在非洲发展杂交水稻?

  袁老这样说

  在一档节目的采访中,袁老在被问及为什么要在非洲发展杂交水稻之时,袁老立刻来了精神,用英文坚定地告诉全世界:“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的毕生愿望之一。”“For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is one of my lifelong wishes. ”图片马达加斯加虽然条件复杂,但在中国农业技术专家们的努力下,已经成功培育出适合当地土壤气候,且高产、耐旱、抗洪、抗倒伏的优质杂交水稻种子。他希望,可以用杂交水稻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解决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图片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印在了马达加斯加的货币上

  2017年8月,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萨乎里一行专程来到湖南长沙,为袁隆平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面值2万阿里亚里的新版马达加斯加币。上面印着一束杂交水稻。图片萨乎里向袁隆平介绍道,水稻是马达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马达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经摆脱了饥饿。“为了感谢您,我们特地选择水稻作新版货币图案”。这个位于非洲大陆以东、八成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岛国,气候适宜水稻生长,但水稻产量一直不高,近200万人面临饥荒威胁。现在,这个以稻田、稻穗入国徽的国家,靠杂交水稻,将终结进口大米的历史。图片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撰文写道:“当我在世界各地访问时,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这确实是我深信不疑的,中国就是我的回答。”自1979年起,中国在亚洲、非洲、美洲、南太平洋近70国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技术,累计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超过1.4万名专业人才。如今,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致敬袁隆平

  致敬面朝土地种下梦想的人

  也愿世界不再有饥饿

  END

  来源 | 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央视新闻、CCTV1《主持人大赛》、观察者网、央视网,网友评论等

  推荐阅读图片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怀化! 图片定了!怀化市市树、市花,是它们→

  图片怀化消费券来了!600万元!每周五发放!领取使用攻略→ 图片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上一篇:范玮琪发小作文力挺老公,一举动撕开伪善的真面目
下一篇:二年级语文成绩不好怎么提高?分享我的经历与想法!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