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黄圣依委屈的样子,我为什么劝你家庭教育最好只有一种声音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1-06-17
手机版

文|娇云

黄圣依又双叒叕被杨子吐槽了。

前几天,杨子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段视频:

黄圣依正在喂4岁小儿子安麟吃粥,孩子吃一口又跑开,在沙发上翻滚玩耍起来。

而杨子边拍边“解说”:

“谁家的小孩儿跟我们家的一样,吃个饭十八般武艺都得弄一次?”

“儿子,要没有你的话,妈妈怎么演贤妻良母?”

调侃的语气里,藏不住对儿子吃饭折腾以及妻子做法的不满。

而他当孩子面前拆妻子的台,并不是头一次。

在综艺《婆婆和妈妈》里,街舞老师上门给安麟上课,安麟跟老师讨价还价,杨子看不下去,亲自上阵教他,并严格要求学不会不能休息。

杨子严厉对安麟的样子,黄圣依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街舞终于结束了,黄圣依问孩子是否太累,杨子一听就火了,指责黄圣依不该给孩子报太多兴趣班:

“4岁的孩子你给他报街舞,你怎么不上天呢……”

说黄圣依再如此下去,只会把孩子养废。

一顿毫不留情面的训责,让一旁的老人也为之一惊。

而在为孩子找保姆这件事上,杨子更是当众拆台。

黄圣依考虑孩子跟保姆相处的时间更长,言行会影响孩子成长,因此希望找个好保姆,要求她懂英文、有爱心、会沟通。

但杨子却怼她以找儿媳妇的标准来找保姆,认为应该锻炼孩子来适应保姆。

黄圣依想把最好给孩子,却处处遭到杨子的否定,又被当着孩子面指责不懂教育。

而杨子并没考虑妻子的感受,这也动摇了孩子心中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观念,不知孩子会不会怀疑妈妈,以及以往自己所做出的努力?

拆台的背后,藏着“权利”之争

常州武进一对夫妻,妻子小美下班后见丈夫陈真在玩手机,而他又放任儿子看电视,小美有些窝火,要求孩子马上写作业。

一阵子后,孩子被一道数学题卡住,怎么都算不出正确结果,本来有情绪的小美,一急躁就训斥了孩子。而一旁的丈夫坐不住了,认为妻子把孩子管得太严,夫妻俩相互埋怨、指责,最后扭打成一团,妻子还被打伤入院。

夫妻俩都认为对方不对,应该照自己的方式来,进而就用责难,甚至武力来胁迫对方,这已完全偏离教育的立场,变成了一场夫妻之间权利的角逐,而如此暴力拆台,谁都不可能为赢家。

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顾家伟一向自负,认定自己就是家中权威,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

顾家伟要求女儿新月处处拿第一,不允许任何失败,而所有的学习和课外培训,都该为第一名服务,并不在乎孩子有无兴趣。

妻子刘芸芸却认为,孩子偶尔失败很正常,一直支持她的兴趣。

顾家伟从不把妻子的想法放眼里,常在女儿面前拆台。

刘芸芸陪新月练琴,母女俩聊了几句,顾家伟听见就批评刘芸芸说话毫无逻辑,所以才教出没逻辑思维的女儿。

他以孩子将来考虑为由,不顾女儿的兴趣,要求停止学钢琴,主攻逻辑。

刘芸芸极力辩解,但他一意孤行,而女儿早已委屈地哭了。

顾家伟打着替孩子着想的幌子,实际是在与妻子争夺权利。

《亲密关系》作者克里斯多福·孟说,夫妻间的权利斗争,多数源于童年时的经历。

如果从小在父母的高压控制下长大,进入亲密关系后就会试图弥补童年情感自主性的缺失,而跟伴侣产生权利之争。

处在权利之争的夫妻,小到鸡毛蒜皮,大到关系家庭存亡的事,都会成为争夺的对象,比如,饭桌上总是摆着不喜欢的那道菜、伴侣不讲卫生、孩子教育问题等等。

而在教育上争夺对孩子的话语权,教育就变成双方在家中宣示主权的工具。指责、否定,一方搭桥,另一方拆台,让家庭不和睦,最后造成做出大量努力,但教育结果却不尽人意的局面。

不止如此,父母相互拆台,孩子往往成最大的受害者。

拆台式教育下,孩子必然是受害者

亲子综艺《老师请回答》里,10岁的孙金洋自理能力很差,他告诉家中老人,自己恨妈妈。

妈妈为儿子付出得最多,反而招来怨恨,很是伤心。

然而,进一步了解发现,问题并不出在妈妈。

妈妈从小训练孩子自理能力,如让他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洗袜子内裤等。

但爸爸回家就会全部包办,不让孩子动一根手指头,理由是他还小做不好。以至于孩子已有10岁,还不会系鞋带。

孩子平时除了完成学校作业,还有课外作业,妈妈希望他都能按时完成。

但爸爸却认为孩子不需要写太多作业,于是,妈妈这边要求写,爸爸那头拆台让他不写。

孩子自然希望不写作业,于是也怨恨妈妈给压力,只跟爸爸亲近。

爸爸拆台式教育,让孩子走了条最轻松的路,却阻碍了能力的发展,而它带给孩子的伤害,远不止这些。

首先,会削弱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不一致的教育,往往让孩子无所适从,当他进入新的环境,遇到类似问题,就不知该如何处理,也谈不上有意识地改正自我行为,严重影响孩子自觉、自律的形成。

其次,让孩子形成不良习性。

孩子很敏感,如果夫妻双方教育观念不一,总拆对方的台,孩子就很快判断出所处的局势,他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并与之结盟。

双时僵持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在父母双方面前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而养成“两面派”、“见风使舵”的不良习性。

甚至,这还会阻碍孩子人格发展。

父母之间的争执,导致家庭氛围不和谐,而双方不断要求孩子顺应各自的教育方式,让他安全感尽失,内心压力重重,严重阻碍孩子人格的发展,甚至会形成双重人格。

同一件事,给孩子两种不同的标准,只会混乱他的心智,而只让他听到一种声音,孩子才知道该何去何从。

家庭教育,只用一种声音

多数家庭,在教育孩子上会出现分歧,但无论如何,有利于孩子的,是双方达成一致,对其始终传达出一种声音。

1、有分歧私下解决,不当面否定对方。

夫妻双方意见不合,要避免当孩子面否定对方,更不要发生争吵。孩子很敏感,能从父母的态度,语气中判断出双方的分歧。

王弢和刘璇的育儿理念,有太多相左的地方,比如饮食,刘璇严格控制孩子的盐、糖等。

王弢却认为,4岁的孩子应该桌上有啥就能吃啥,而孩子至今也没尝过果冻、巧克力以及冰激凌,王弢觉得他太可怜。

尽管如此,他也不会在儿子面前否定妻子。

王弢想让孩子尝尝月饼,征得妻子只让吃一口的要求,他就真给了一口,孩子还想吃,王弢反劝他不能多吃。

等孩子走开,王弢才对妻子说出意见,希望能放开孩子的饮食。

王弢虽然不赞成妻子的做法,却懂得不在儿子面前否定对方,这既避免混淆孩子的观念,让他产生负面情绪,也维护了妻子为人父母的威严。

2、多沟通,摸索出双方都认可的教育方式。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获益。

双方教育有分歧,父母需要私下达成统一后,再传达给孩子,如此,夫妻就能逐渐摸索出一套双方都认可的,有益于孩子的教育方式。

童书作家三川玲,曾分享教育孩子的事。孩子上一年级时,一次语文考试得了68分,看到分数时,同为文字工作者的三川玲和丈夫,嘴上虽没说什么,内心却是崩溃的。

到底要不要干预孩子的学习,两人各有想法,但经过商量,最终达成一致,决定不插手,他们只让孩子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相信成绩终究会有提升。

而接着经历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等来了语文名列全班前三的好成绩。

三年中,三川玲跟丈夫也有动摇的时候,但都在协商沟通中,以孩子的长远利益为重,维持初衷,始终保持统一。

最终,不但解决了孩子语文成绩垫底的问题,也找到了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3、尊重对方,放下权利争夺。

为人父母,都希望在孩子面前有威信以及话语权。

然而,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一半是靠自己的言行建立的,另外的一半则是靠伴侣的支持建立的。

太多时候,夫妻间忙着争夺育儿话语权,以为谁得胜谁就更有威信,然而,为人父母的威信,不是踩低伴侣得来的,它恰恰需要另一半的尊重和支持。

有“最年轻博士”之称的卡尔·威特,小时候他因想吃一块蛋糕,被爸爸拒绝。

原来,爸爸考虑过多饮食会影响健康。结果小卡尔发起脾气来,躺在地上大哭大闹。这时,不忍心的妈妈却递给了孩子一块蛋糕。

妻子的行为有违老卡尔的想法,但他还是尊重妻子的意愿,并没有阻止。

事后,才对妻子说,孩子的哭闹是挑战父母的权威,如果这次满足,下次他还会以同样的方式来达到愿望。

妻子才明白老卡尔的用意,从此改变自己的做法。

夫妻间彼此尊重,会向孩子传达出为人父母的尊严,而他们又总是相互支持,孩子就越发体会到他们的威信,从而对父母更加信任,内心也更有安全感。

教育家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说:

“家庭集体的完整和一致,是良好教育的必要条件,谁想真正地、正确地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他就应该很好的爱护这个一致。”

家,在于两个不同的人,磨合经营出让彼此喜爱的生活环境,而教育,更是两种不同观念的互补互助,最终汇聚成朝一个方向奔流的水源,给孩子生命以更全面地灌溉。

家合万事兴,合育子女旺。

——End——

作者:娇云,以文字疗己悦人。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塑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会让孩子性格越来越好,父母要记住3点
下一篇:曹植和李煜为何都能成为大才子?家庭教育很重要么?子承父业居多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