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十大高校排名!
安徽省,简称皖,以古皖国为名,省会合肥市,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新安、庐州、皖江四大文化圈。安徽创造的“小岗村精神”,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安徽省至今保持中等偏上收入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安徽省也有许多一流的大学,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了解其中的几所。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院校,首届校长由郭沫若担任。该校有中国“科技英才的摇篮”之称,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声誉,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曾称赞该校为“世界一流大学”。
2、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简称“合工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曾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创新建设高校行列。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3、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简称安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 ,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拥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产业园,专业涉及理、工、文、史、哲、经济、法、管理、教育、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
4、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简称“安财大”。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的多科性财经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三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安徽省重点建设大学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建高校。也是省属重点建设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5、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是安徽省重点动作片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具有推免研究生资格,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6、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简称安师大,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与民国时著名的安徽大学一脉相承。安徽师范大学是省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高校,也是安徽省优先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具有副教授自审资格和推免研究生资格。
7、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心城区,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社会影响广泛的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前身省立安徽大学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学校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8、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简称淮师大,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有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具有副教授评审权。涵盖法、文、史、教育、经济、管理、艺术、理、工、农等10大学科门类。
9、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国最早开展矿业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选拔基地。
10、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简称安建大,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安徽建筑工程学校。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学校。郭沫若先生曾为学校亲题校名,享有"皖江建筑人才摇篮"的美誉,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也是中国千年古建流派之一"徽派建筑"研究与传承的主要高校。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
- 新发现:成都不孕不育医院排名“排名名单”成都孕前检查去哪个医院
- 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
- 听川财老校长讲校史诉校情:狠抓教学质量助推学校发展
- 深耕诉源治理,共奏新时代调解工作新乐章
- 网友反映有中学面试掐尖招生,吕梁回应
- 系列红色教育 塑亮培训底色
- 2020年4月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简章
- “四课”协同 全面推进中小学反邪教教育
- 《以创意之名遇见可持续未来》展览在雷士德工学院旧址展出
- 赞!建德三所学校上榜
- 公开排名!贵阳市心理咨询机构”排名前十”
- 托福独立写作评分
- 北京国际摄影周 | 影像·北京论坛活动招募
- 量子之歌旗下讲真学堂打造短视频训练营 助力大众用专业知识抓住市场机遇
- 产教融合共发展(人民眼·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浦东大力推进“宝宝屋”建设,给予幼儿最温柔的呵护
- 加拿大艺术类留学费用大概多少
- 注册会计师月薪一般是多少?揭秘来了!
- 四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色足
- 贵州毕节一在建铁路隧道发生爆炸致5死1伤
- 重走西北角 | 兰州新区:“引才机制”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 游泳世界杯雅典站|张雨霏夺得含金量极高一冠 覃海洋连夺蛙泳15金无敌
- 济南历下区燕山小学六(10)中队参加法治宣讲志愿服务活动
- 报名自考专科后怎么进行学习?
- 各乡镇以不同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