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教育:让孩子成为大人自己,真正的教育永远缺失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4-17
手机版

当我们在谈中国式教育的时候,我们其实在谈的是中国式青春。家庭教育发生在我们从童年到青年的生命时期,在这十几年当中,我很少看到有父母有真正用心去教育孩子。

我见过的父母大抵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不管不顾型,这些父母自己的人生都已经管不过来,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

二是砸钱报班型,这类家庭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他们拼命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英语、舞蹈、钢琴,他们把孩子打扮的跟上流社会的人一样,就如同他们自己。

三是考上大学型,这类家庭可能经济条件一般般,他们对于孩子仅能尽到的责任就是把孩子送进大学,乖的孩子辛苦读书不让父母失望,笨的孩子在补习班中苦苦挣扎,也不想让父母失望。

所以,中国式青春中,家长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总是缺失。很少父母会尊重并去培养孩子自己的爱好,他们不允许孩子带着他们走,他们只愿意把孩子当提线木偶。

最近网上十分流行把人各种长大后的毛病都归于原生家庭,说是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伤害或者得到的爱不够,导致了他们现在的性格或者心理问题。我想大概还真的有几分道理。

下面,我们来看看两个截然相反的案例,父母懂得尊重孩子和不尊重孩子时的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会有多大的反差?

01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了武亦姝等“古诗词网红”?

最近,一位叫武亦姝的高一女生、一位叫侯尤雯的初一女生,先后成为网红,引发上海市民的广泛关注。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据专家估计,前者能够背诵2000首古诗词,后者能够背诵1000首古诗词——要知道,她们还只有16岁和13岁。

侯尤雯是闵行区文来中学的学生,以如此小的年龄有如此惊艳表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童子功”——据报道,她从2岁多就开始学习唐诗三百首。

在独生子女成长特别是“00后”的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普及,这一代父母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迅速增加。更多家长是从小送孩子上奥数、英语等等培训班。

侯尤雯的父母一直坚持,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的个人兴趣。“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哪怕学奥数,心里也会有抵触。”

侯尤雯的父母并非文学专业出身,但他们看女儿如此喜欢古诗词,还特意为她请来了故事文老师。

这才有了我们在央视频道里看到的复旦附中的高一女生武亦姝。这种对古诗词的喜欢,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因为古诗词里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这种感觉”。

侯尤雯成为“古诗词网红”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而这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尊重孩子的兴趣,为孩子发展兴趣创造条件、改善环境,这对于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来说,都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02 当你纯粹按自己意愿教育孩子的时候,小欢喜英子跳海

对个体而言,青春期是敏感的。生理上已经渐渐成熟,要独自一人面对渐渐成熟的身体;心理上,想要独立于,可你又不得不依附于家庭。这个围着你转的家庭,甚至你连家庭的底细是什么都不知道。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家长的中国式教育的模样,总是把孩子当成孩子,不会去放手,也不懂得尊重。给孩子布置任务,就像给自己下属布置任务一样简单利落。

面对社会,我们慢慢有了自己的认知,你很想参与一下,可是却不知道从何下手。真实世界让你明白了社会不是那么温暖纯良,而是有些残酷的黑暗森林。

你开始想很多人生方面的问题:我这辈子要干什么?我到底喜欢什么?我应该去做些什么?我要去爱谁?我要去哪里?

这些迷茫和困惑,你的父母跟你聊过吗?你跟你父母聊过吗?有几个中国的父母会和孩子聊这些问题呢?可能这些父母自己也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吧。他们想的是让孩子努力学习、找到工作、赚钱、结婚。

一切成长过程中,需要家庭给的教育都不存在了。学校教育是教孩子学习知识,可关乎于孩子自己的人生教育,是父母需要做的事情。

在学校里,孩子还会遇到很多事情。有没有那么一次,你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因为这关乎到你的尊严。可当你告诉爸妈的时候,你听到的是无情地嘲笑。

这是一种年龄之间的鸿沟吗?不,这是一次让你孩子变成你自己的预谋。

父母们总是希望孩子的价值观和自己一样,做生意的爸妈不喜欢孩子多读书,觉得没有用,以后反正要继承家业的。做学问的父母总希望孩子以后能跟自己一样也是硕博导师大学教授。喜欢安定的小夫妻养大了孩子,他们不希望看到自己孩子去大城市打拼,他们劝说孩子考一个县城的公务员,平平稳稳地过一辈子。

所以,中国式家庭教育就是扼杀孩子的声音,放大父母的权威。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小欢喜》英子跳海就是这样一个悲剧。宋倩觉得自己管教英子过于专政,为了缓和与英子的关系,约女儿去吃蒜蓉虾。宋倩跟英子说:妈妈想和你成为真正的朋友,你有什么心里话可以跟妈妈说说。

英子鼓起勇气,说:妈,其实我不爱吃蒜蓉。

是不是很讽刺?妈妈竟然不知道女儿不爱吃蒜蓉。是她平常根本就没有去听女儿的声音。在这次饭局上,英子在百般犹豫之下,跟宋倩说,妈妈,我想上南京大学的夏令营。

宋倩愣住了,思考两秒钟说:

“妈妈查过许多资料了,上夏令营对考大学有帮助,不过为什么要上南京大学的夏令营呢,咱们又不考那个学校。”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以考大学为目标的成年人思维模式下说出的回答。

宋倩给英子在这方面的失望,不是一次两次了。最后,英子得了抑郁症,也不选择告诉妈妈,大概是因为她已经不知道怎么和妈妈说心里话了。

最怕父母说,尊重你的意见。可当你掏心掏肺说了一堆意见,最后没有被采纳还好,搞不好还要被骂。

中国式教育有的是一种以家长价值导向为目的的教育,却没有以孩子自我发展为目的的爱的教育,无条件给予孩子支持的教育。

《小欢喜》之所以如此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父母按照宋茜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她们过多介入孩子生活,没有教给她们独立和坚强。孩子的人生成为了他们做家长的人的竞技场。

03 多给孩子一点空间,而不是控制他们的人生

孩子与父母在这一生都要学会成长,父母总要适应孩子的离开,孩子也要相信自己有一天能独自生活,这是双方必须都面对的事情。没有谁可以真正控制谁。

在如今的社会,反而是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父母教育出了优秀的孩子。他们控制欲非常弱,弱到不足以支撑孩子的未来。于是他们跟孩子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我们尽力了。

他们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教育条件,把孩子送上了大学,免于在村里一辈子走不出去。

第二句,你要靠自己。

我妈经常跟我说,你去到外面的世界,我帮不上你了,我供你读完大学就到头了,没能力帮你找工作,没能力帮你遮风挡雨,所以你一定要努力。

第三句,我们相信你。

我妈觉得,我比她厉害,能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在她眼里,我比马云还会说,跟山口百惠一样漂亮。所以她一直觉得,自己女儿一定能行的。

家里条件一般的孩子展长大后,可能很早就要靠自己谋生,没有人给你安排工作,你具体干什么工作都要自己去寻找,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试验自己最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让我想到19世的,写《白鲸》的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出生在名门望族,可在他十二岁时,父亲因破产而忧虑成疾,不久便去世了。小梅尔维尔不得不辍学做工,他先后当过银行小职员、农场工人、皮货店小伙计、农村教师等。家庭的不幸与环境的骤然变化使梅尔维尔感到被生活所遗弃,形成了复杂深沉的性格。最终,他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伟大的作家。

但今天,在父母对子女人生近乎全盘的操控与安排中,当孩子到青春后,他们会疑惑为什么我的人生只能这么过?长大成人的意义是什么?人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记住,中国式家庭教育不该长此以往,当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当父母以后,也总要学会支持孩子而不束缚孩子,鼓励孩子而不要求孩子。

上一篇:家庭教育的十二法则,有用
下一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要错过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