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庭教育,首先要学会做合格的父母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2-28
手机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果排除基因决定的先天因素,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

----------01---------

我认识的一个教授,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的课堂十分生动有趣。与大多数只传授知识的教育工作者不同,他重视教书,但更重视育人,擅长启发,引人思考,深受大家的尊重,他的言谈举止处处印证着“博学多思敏于行”这句话。

一次他深有感触地谈到现在的年轻一代和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

许多人缺乏自立、自强意识,没有责任心,动手实践能力越来越差,做事情遇到问题,不善于从自身找原因,总喜欢怨天尤人。

究其根本,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大多数家庭的教育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吃饭不老实,许多家庭都是家长端着碗,拿着勺子、筷子,跟在孩子背后满大街跑,孩子东吃一口,西吃一口,一边玩、一边闹,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家长也是不辞劳苦,连哄带骂,一点点地喂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等孩子吃饱了,喝足了,感觉喂的差不多了,家长像是完成了艰巨的任务,才算松了一口气。

这导致孩子们长大后,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做事马马虎虎,不上心也没有责任心。

当孩子蹒跚学步时,一不小心摔倒了、磕着、碰着了,大声哭着。家长总会闻声赶到,一边哄,一边骂着无辜的桌子、椅子,门子、窗子。如果骂也不管用,就连打带踹,直到孩子停止了哭声,或者转哭为笑了,才罢手。

于是当孩子再次不小心跌倒,他不会爬起来,因为习惯了用哭声引来家长,等着他们为自己“报仇”,这导致孩子长大后,认为自己总是对的,错的只是全世界,做事喜欢找原因,找借口。

好不容易上了学,家里又当宝贝供着。啥也不用操心,啥也不用干,只需埋头学习,考个好大学,依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服不用洗,家务不用干,脏活累活靠边站。

这导致孩子长大成人了,体虚肥胖,生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差,不懂为人处事,不会待人接物。如果没有契机去成长与改变,那么最终变成光荣的啃老族。

----------02---------

富人家庭或许可以买单,但如果是普通的家庭呢?溺爱出一个这样的啃老族后,将是整个家庭的悲哀。

小姨家的大儿子毕业好几年,好吃懒做,挣的钱还不够自己花,小姨家也就是农村里极普通的人家,姨夫在外打工,本来指望着孩子工作后家里能够好一点,没想到往外倒贴的更多。

小姨就是典型的那种溺爱孩子的母亲,从小舍不得打,舍不得骂,一切都随着孩子,两个儿子的胃口都很刁,吃顿饭得哄着,衣食住行照顾得周周到到,姨夫年年在外打工挣钱,从不参与孩子的教育。

大儿子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农村的姑娘要求条件高,加上长得矮,于是就这么被剩下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便把气都撒在家里,认为是家里穷才让自己找不到媳妇儿的,于是愈加放肆,心安理得地躺在家里,出门管父母要钱。

当周围人都慢慢成家立业,大儿子愈发变本加厉,话里话外地嘲讽父母没本事,没钱,导致自己没能娶上媳妇儿,为了能让他成家,家里借钱为他买房买车,姨夫更是整年整年地打工,不舍得休息一天,小姨也想尽办法在农村找工作挣钱,家里更是节俭地让人心酸。

矛盾愈加激化,父亲与儿子之间除了吵架,根本没得谈,结果就是父亲在外宣称根本没这儿子,儿子有什么事从来不给父亲打电话,用钱时则千方百计从母亲处下手,小姨天性比较懦弱,整日整日哭泣,想尽办法为孩子成家立业,完成所谓“任务”。

钱扔了不少,被骗了好几次,姨夫为了小姨安心,也不管这些,只是拼了命去赚钱。

小儿子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从记事起就是父母与哥哥的矛盾,以及家里为了哥哥过分地省吃俭用,饶是如此,小姨对待小儿子的生活亦是溺爱,不舍得打骂,或者觉得是亏欠,小儿子在学校调皮捣蛋成绩不好也从来不教育,只会自己唉息,结果就是小儿子上初中后开始厌学、上网,而性格比起大儿子更是内向,娇气,迥然朝着哥哥的方向走去。

如果说一个孩子变成这样是偶然,而两个孩子则成了必然,当父母老去,将来何去何从?富裕人家尚怕如此,何况是普通的农村家庭呢?

----------03---------

溺爱从古便有: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

翻译为白话文: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小偷要行刑,母亲和他永别。小偷对他的母亲说:“我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母亲的乳汁,死了尚且没有遗憾。”母亲给他乳头,小偷却咬断了母亲的乳头,血流了满地,母亲死了。小偷于是对行刑的人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导致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因为怀恨,所以我杀了她。”

现实中有多少因溺爱而犯罪的案例?我们见过太多太多因心理扭曲而犯罪的青年,除却社会造成的因素,更多是来自家庭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形成了孩子未来的性格与处事方式,不良的影响更容易导致孩子走向极端!

现如今家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再加上双方老人,孩子更是成为土皇帝般的存在,骄纵、溺爱,愈多的小胖子出现,越来越多的熊孩子出现,而父母更是助纣为虐。

其实这各方面也折射了社会某些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家庭因着比如征地等某些社会因素而导致财富剧增时,个人的素质还停留在野蛮时期,也就是我们常常调侃的土财主、暴发户,他们的教育本身就是野蛮的,某些程度也带着自傲,在对待孩子方面则变成了溺爱,把钱砸在孩子的物质基础上,却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这样的孩子不是个案,而是整个地区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我们用富人教育和穷人教育来定义的话,这些家庭物质上是富裕了,但在家庭教育上还是穷人教育,或者说,父母本身就是穷人教育,野蛮思维。如何世界上有如何成为父母的学校,那么绝大多数家庭是不合格的。

----------04---------

每一个啃老族背后都有一个溺爱的家庭,透过孩子看家庭,八九不离十。我们常常讨论贫富差距与教育的问题,毫无疑问于“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状态。

英国BBC拍摄了一部很了不起的纪录片《56UP》,导演的初衷是想验证在英国社会阶级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去年的56岁。

几十年过去,还是那个导演——从青年到老年,还是那群人——从儿童步入老年。这些人的人生仿佛验证了导演最初的猜测,一群毕业生在银行实习后各自不同的表现和最终归宿,让人无法言语但却就是残酷的现实,优良的社会资源早已经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尽,从父母辈承传到子女辈。

除了社会资源的既定格局被瓜分殆尽外,影片以一种最直接的姿态向我们呈现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家庭教育观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未来。

富人与穷人的视野、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对待孩子的教育观有着天壤之别,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未来人生,渗透在方方面面。富人则更重视孩子的教育,更懂得如何帮助孩子为未来的人生买单。

穷人则更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也是,他们整天忙着挣钱补贴家用,哪有闲功夫去教管孩子,养大已然不易。

而“寒门再难出贵子”背后的深层意思是:寒门的家庭教育观很难教出贵子,而来自“寒门”的溺爱则生生断送了孩子的未来。

----------05---------

从某些方面来看,“寒门”所代表的无关物质。

还记得那位首次在哈佛毕业典礼上演讲的大陆学生何江吗?他还曾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并作为获奖代表发言。何江来自中国典型的农村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学历不高,但是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何江的父母堪称典范:

  • 宁愿物质贫困,不愿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 严格要求孩子的学习,鼓励孩子向上,读书才是唯一出路

别小看这两条,很多城市家庭或者富人家庭都无法做到。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她是美国黑人,是金牌律师,是超级演说家,是哈佛高材生,而她的出身更是卑微,非洲黑奴的后代,米歇尔兄妹出生后,母亲为了照顾孩子放弃工作,一家四口只能靠着父亲的日夜奔波勉强糊口。尽管生活艰难,米歇尔的母亲却从没放弃让孩子读书成材的梦想,家教甚严。

从奴隶后代到第一夫人,良好的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富足。

纵观世界上所有的寒门出身的贵子,其成功的背后大部分归功于家庭教育及父母对待孩子的“富人教育”。

是的,谁说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物质的富足不一定培养出贵子,但精神的富足一定会培养出才子,父母及家庭教育才是寒门贵子的关键。

是我努力了十八年才能坐在你身旁喝咖啡的基础。

在我们感叹社会多纨绔时,不如哀叹不合格的父母,反思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和观念吧,毕竟父母是为孩子买单的第一人,正确及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是才是社会的根本。

上一篇:家庭教育22条军规,看看你做到几条?
下一篇:好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糖”,更需要“钙”和“盐”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