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文理分科到综合素养,火花思维如何定义下一代人才培养模型?
导语:
打开互联网舆论场,这里几乎和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所描绘的一样:充斥盲目、冲动、狂热、轻信,个体思想被群体思想所淹没。
逻辑思维、判别能力,像黄金一样稀少。
但它本该是人的底层能力,帮人认知世界,针对重要事件快速地做出正确决策。任何行业的专业人士,都能从该项思维中受益。观察身边的优秀职场人,不难发现,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极强,比如,有长期规划、工作目标清晰、能条理清晰地推动业务前进、能快速获取并关联数据和事件等等。
逻辑思维让职场人深度受益,而该项思维能力的发展关键期,其实在人生的早期阶段。从小培养逻辑思维,可让人受用终生。
人才培养为何不能缺失逻辑思维这一环?它又究竟该如何培养?桃李财经将为你揭秘。
桃李财经「产业观察」的第23篇。
主笔/ 丽艳
文章架构师/ 静静
出品/ 桃李财经
01
文理知识 专业能力 综合素养
三代人才培养模型的变迁
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人才培养的认知不同。
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人才培养更注重文理知识的获取,当时书籍昂贵,知识难得,能读会写已算小才,金榜题名更是国家栋梁。
最早受重视的,是文类知识。中国社会自宋以后,科举名额扩大,凡是通过科举筛选的,就可以进入仕途,导致儒家学说被奉为经典。
及至清末,理科兴起。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以西方为师,大量引进科学思想、火器、养兵练兵之法,壮大自身。百年西学东渐随之而起,新文化运动之后,“赛先生”,即科学的地位日渐提高。
建国后,国家要发展工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为家长们的口头禅。几十年间,国家完成扫盲的重大进展,把中国从文盲国家转化为人力资源大国,为打造工业化国家提供了客观条件。
可见,文理知识能推动社会发展,而在社会的不同阶段,所需的知识类型并不相同。
建国后,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开始推行,互联网又带来了知识爆炸,让知识的稀缺性有所降低,毕业包分配已是过去式。有专业能力,能在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的,才符合人才标准。
专业能力涵盖文理知识,它的发挥需要文理知识的参与,但更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前两年商科大火,以经济学为例,将它运用于二级市场,通过汇率浮动判断各家公司基本面起伏,即为专业能力。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说的便是能力的培养。
而当下社会变动剧烈,专业能力迭代迅速。社会更需要有综合素养,可不断穿越周期,将专业能力跨行业迁移,甚至能迅速习得新能力的人才。
综合素养包括知识、能力、思维方式等等。逻辑思维就是一种优质的思维方式,通用性和迁移性更强,可在变化的世界中稳定发挥作用。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劳厄曾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经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
思维方式造就你思考的方式,举例而言,公司即将宣传新款儿童足球,如何找到合适的宣发点?假如按金字塔思维分层,即可按照公司战略、新款产品定位、宣发目的、宣发点的次序依次梳理,可做到与公司需求完美匹配;假如按联想法跳跃式思维,可天马行空发散,记录一切想法,在创意性上做到极致。
长期来看,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逻辑思维,是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也是第三个全新的人才培养阶段。顺应时代潮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大有裨益。
02
逻辑思维是孩子学习的底层能力
需要从小培养
纵观过往人才培养方式,重知识、轻思维的趋势明显,家长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将大量知识塞入孩子的脑中。
但孩子本身并未建立起逻辑思维框架,导致这些知识松散而没有脉络,无法互相打通,知识多却无法有效运用。
知识并非不重要,但只重视知识,轻视逻辑思维,绝非良策。
逻辑思维的培养,可在生活的多个方面带来正面影响。比如,逻辑思维训练可以让孩子从小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主决策能力。
它也可以影响孩子的日常表达,包括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述,让观点阐述得有重点、有条理。
当面临争议性事件,逻辑思维则能让孩子分不同侧面进行分析,看到其中的多面性。
人生“横轴”:孩子所需的关键逻辑思维能力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细分起来有20种之多,有我们熟悉的类比思维、归纳思维、分类思维、分布思维,也有名字不熟悉但一直在使用的多角度思维、极端思维等等——
有序思维、对应思维、分类思维、分步思维、整体思维、转化思维、类比思维、排除思维、逆向思维、图形化思维、符号化思维、容斥思维、假设思维、归纳思维、多角度思维、极端思维、不变量思维、模型化思维、对称思维、递推思维。
单个思维方法可以较为迅速地被掌握,但需要不断地进行训练,才会形成思维能力,即运用思维方法解决某类问题的能力。
而不断地刻意练习,思维能力会逐步提升,最终成为人思考时的本能,这时一些共性的思维特征就形成了思维品质,比如批判性思维。它构成了人的个性,成为个体的灵魂烙印。优秀的思维品质,可让人受益终生。
人生“纵轴”:孩子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期
从人生“纵轴”上看,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三个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期。
0-3岁是动作思维,3-6岁是形象思维,6-12岁是抽象逻辑思维。
三岁以下孩子的思维发展,主要靠动作来实现。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曾在美国《心理科学》杂志上发表过相关论文,结论证明了18~30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明白因果关系,孩子能够从“观察结果”推理出“高阶关系”的因果原则,亦即“会推论”。
这种推论往往开始于在宝宝餐椅上扔盘子,当宝宝不小心把盘子摔在地上,家长为此而生气时,宝宝就掌握了主导大人情绪的方法,并试探性地重复丢盘子。其实,只要在宝宝丢盘子时,情绪平静地将他抱离餐椅,宝宝就能认知到“没有盘子不能吃饭”这一因果关系。
这个阶段,宝宝的思维都在动作中进行,动作停止,伴随动作的思维也停止,宝宝还无法凭空思维。
而在三到六岁期间,形象思维开始发展。
心理学上认为,把一件事物拿走了,眼前并不存在该物体,但脑子里仍然留下了它的形象,这就是形象思维。这个阶段,孩子会渐渐把物品和事件关联起来,比如经常带孩子去乒乓球室,后来在家里孩子看到乒乓球,就能联想到打乒乓球的场景,继而要求家长带自己出门玩。
为推动形象思维的发展,家长可丰富孩子的活动类型,剪纸、绘画、拼积木、玩沙子,让他们大量地去看、去听,接触各种各样的形象,并在脑内建立思维联系。
六到八岁,逻辑思维不断成熟。
这一阶段,孩子的逻辑性迅速增长,家长可以清晰地看到抽象思维能力在孩子身上如树枝一样伸展。他们会化身“十万个为什么”,不断追问“星星为什么会闪”、“月亮为什么跟着人走”等问题,呵护这份求知欲,启发孩子自己预设观点、思考、打破观点,可推动逻辑思维发展。
孩子的大脑到了8岁才开始接近成人的形态,在8岁之前完全是一个快速生长阶段,这一阶段后天教育的作用最显著,最有效。所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讲,“假如一个人到了17、8岁智力的成长为100%的话,8岁之前就完成了80%。”
逻辑思维能力是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上几个关键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成效最强。随着孩子年龄的持续增长,后天教育的作用会渐渐减小。
03
动画交互课件+沉浸式课堂
全面提升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孩子需要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具体又该如何建立?
填鸭式灌溉肯定不行,过往,我们这代人接触的通行教育方式,是老师直接把公式给学生,并告知如何套用,如何应用于试题。这套方法是快速的,但长期来看,“会用而不会变”,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有限。
思维课的开发,应当与此不同。它需要启发孩子们,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分析推导能力,感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以此为筛选标准,当下国内做得较好的有火花思维。
在深度参与中启发逻辑思维能力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孩童的思维模式不同于成人,他们的无意注意非常发达,也就是说,对鲜艳的颜色、强烈的声音、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更感兴趣。维系他们的注意力,引发思考兴趣,成为思维课设计的重中之重。
为此,火花思维设计了一套动画式交互课件+沉浸式课堂,以兴趣和互动为先,让思维课变得简单有趣。
从教学规模设计就可窥见端倪,6-12人规模的小班直播课,让老师能密切注意到每个孩子的反应,从而做针对性沟通,教会每个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小班直播课也会给出更多课堂沟通机会,让课堂成为火热的“讨论课”,孩子们进行社交式学习,逐步提高有条理表达观点的能力。
打开火花思维APP,三小只从屏幕跃出,方块猴、圆圆鼠、三角兔,它们有各自的性格,陪伴孩子一起探索世界,解决难题。原创特色的IP形象,以可爱的形象外观,生动易懂的言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思维课内容设计上,不同于传统的课本+黑板+PPT,加入了更多互动形式。有趣的游戏,让孩子进入动手环节,寓教于乐;IP人物动画,吸引注意力;与内容相烘托的音乐,增加沉浸感。整套沉浸式课堂的设计,都在尽可能增加孩子的投入程度,将老师的引导提问与孩子的动手体验融为一体。
以“按要求过桥”的题目为例。火花思维将问题与动画和实际生活场景结合,将问题包装成了一个孩子们能够更容易接受、更好理解且更愿意尝试的小游戏。孩子们在不知不觉间可以主动思考并尝试如何安排可以使所有人用最少次数过桥成功。
题目和动画的连贯性已经很强,设计者仍在思考如何能让孩子更能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于是,在课件交互上设计为可以点击上桥、过桥的方式,让孩子以游戏的方式操作验证,老师也会辅助孩子将实际生活场景抽象为能自己画出来的图,尽可能地发散思维。
用科学育儿方式陪伴孩子长大
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但他们匆忙“上岗”,也是第一次探索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去年年底,火花思维针对家长,推出了“系列家长课”,帮助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长课虽然不直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但轻松温情的家庭环境、健康自信的孩童心理状况,正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养分。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主动跟其他孩子玩儿?为什么孩子上一年级后,似乎变得有些焦虑和没有自信?为什么孩子的情绪这么不好?这一系列问题,都在家长课中得到解答。内容时长设置在3分钟左右,方便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
04
桃李财经的思考
逻辑思维,孩子人生必修课
说回到桃李财经的人才培养观,最理想的培养方式,是让逻辑思维成为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仅是在书上学会的一套本领。
拥有成熟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应当做到:
慎思明辨:客观评价文章、图书中的证据,不盲从盲信;
独立探索:巩固不断增长的知识,更好地理解世界,发现世界运行的规律;
掌控人生:对人生重大抉择,可以自主思考,找到方向;
长期主义:对自己的发展,有长远规划能力。
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本质是帮孩子们架起自己的帆,划起自己的浆,驶上自己的航道。
参考资料:
- Walker, Caren M;Gopnik, Alison《Toddlers infer higher-order relational principles in causal learning.》
- 尼尔·布朗 《学会提问》
- 火花思维《“我在火花当‘树洞’,自豪,满足”》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1北京大学本部毕业生9704人,本研比为3:7,19%本科生选择留学
下一篇:2022年杭州亚组委拟安排近51项亚运测试赛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
- 新发现:成都不孕不育医院排名“排名名单”成都孕前检查去哪个医院
- 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
- 听川财老校长讲校史诉校情:狠抓教学质量助推学校发展
- 深耕诉源治理,共奏新时代调解工作新乐章
- 网友反映有中学面试掐尖招生,吕梁回应
- 系列红色教育 塑亮培训底色
- 2020年4月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简章
- “四课”协同 全面推进中小学反邪教教育
- 《以创意之名遇见可持续未来》展览在雷士德工学院旧址展出
- 赞!建德三所学校上榜
- 公开排名!贵阳市心理咨询机构”排名前十”
- 托福独立写作评分
- 北京国际摄影周 | 影像·北京论坛活动招募
- 量子之歌旗下讲真学堂打造短视频训练营 助力大众用专业知识抓住市场机遇
- 产教融合共发展(人民眼·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浦东大力推进“宝宝屋”建设,给予幼儿最温柔的呵护
- 加拿大艺术类留学费用大概多少
- 注册会计师月薪一般是多少?揭秘来了!
- 四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色足
- 贵州毕节一在建铁路隧道发生爆炸致5死1伤
- 重走西北角 | 兰州新区:“引才机制”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 游泳世界杯雅典站|张雨霏夺得含金量极高一冠 覃海洋连夺蛙泳15金无敌
- 济南历下区燕山小学六(10)中队参加法治宣讲志愿服务活动
- 报名自考专科后怎么进行学习?
- 各乡镇以不同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