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天》:青春期孩子以身试法,家庭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2-24
手机版

01

以前看到宫斗戏,总觉得是那是皇帝太忙,后宫皇后、娘娘们太闲,才会干的事。

最近重温电影《过春天》,突然惊奇的发现,其实这种女生之间斗心眼的事,在青春期就有了一个很明显的表现。而且很多是跟早恋者相关,这不得不让我们警惕。

想起之前看新闻的时候,总会有青春期男孩、女孩们,因为喜欢同一个女孩或者同一个男孩而引发群架事件。

在《过春天》这部电影里,对青春期女生之间友谊,有一种另类的表达。

这部电影的导演白雪,是在家当了十年全职妈妈后拿出来的作品。

很长时间以来,她从北影导演系毕业以后,在家里做全职妈妈的时候,曾经以为做个电影导演,只能是她的一个梦了。

不过改变也是来源于自身。这部电影也是她重新给自己的生活定义,攻读艺术硕士时的毕业作品。

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作品。问世后斩获多项新人奖。

我觉得不仅是因为电影讲了一个好故事。而是这部电影的导演白雪,曾公开感谢自己的丈夫,因为他对自己说:“你一定会是一个好导演,用心去拍吧。”这样的鼓励,丈夫还在这部电影里做了音乐监制以及自己的制片人。

这种来源于家人的鼓励似乎更有爱的动力。因此白雪,表达青春期少女内心情感细腻戏的时候,特别的温柔。

这部作品也开启了一个全新青春片的类型,完全没有一般讲述青春期那种大胆的性冲动,表现出的则是那种朦朦胧胧的欲望。

因此豆瓣上有很多人评论,认为这才是青春文艺片里的高级性感。毕竟性和暴力这样的冲击,对于大多数的青春期孩子来说,只是很极端的表现。

正因为白雪当了妈妈,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孩子的感悟和理解会更深,不由自主的就会激起内心的保护欲,用一种温柔的视角去打量着这个需要关注的群体。

这部电影,吸引我的不仅是影片本身好看,主角是青春期女孩的故事。更因为导演自身本是一个西北女孩,小学的时候,跟随家人来到蓬勃发展的深圳。

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和香港的各种复杂情感,激发了导演本身的创作欲望。

我自己的感受则是:“与其去拍一个所谓的热点题材而自己不熟悉的题材,远远不如拍一个对自己熟悉,但是对别人却是相对陌生的题材。”

通过这部电影,我还思考了普通人从事写作的意义。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看似限制性的条件,却更能激发一个人的独特创造力。

对那些渴望从事写作的人来说,从自己最熟悉的题材入手,这种独特的经验和体会,会有着极大的启发。

观察小说家们,往往会发现,他的第一部作品的主人公身上,绝对是有着浓浓的自传意味。

而这部电影的导演白雪更为高明的一点是,并不是只考虑了自己从小生活的经历。

而是结合这段经历去思考,最终将拍摄的视角聚焦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即那些生活在深圳,每天往返于香港读书的青少年。他们成为了走私的重点“带货”群体。

很多这些在青春期的孩子,冒着生命的危险,帮水客带走私的货品。只是因为对方常常赞许自己,有的时候报酬就只是请孩子们吃巧克力或者是冰淇淋。

这部电影的片名《过春天》,其实就是一个水客们的行话,意思是顺利通过了海关,走私物品成功。

这个行话,用在这部电影上,表达出青春期的一种危险,真是很深刻。

我想起一个知名的教育家,曾在一个小范围家长分享会上,讲了她做某地未婚堕胎的少女心理援助师的一些案例。

真的无法想象,很多缺爱的女孩,在网上遇到的陌生人,有些就因因为对方甜言蜜语上当受骗,还有些就因为对方给买零食,或者是游戏充值这些诱惑,最终酿成苦果。

当寻求帮助的时候,才发现对方已经逃之夭夭,根本找不到人。

而这些事情并不光彩,她们不会也不敢告诉家人们寻求帮助,最终还是通过心理援助热线,找到一些能为未成年少女免费堕胎的医院,解决自己的问题。

但这种身心俱损的解决方案,让这些女孩真正懂得什么是爱的过程,却付出了这么巨大的代价,真令人痛心。

那位教育专家说,这种社会保护,最终也只是帮助到一部分少女。

很难想象,还有很多生活中没有及时得到帮助和保护隐私的少女,她们的未来会不会破罐子破摔?

或者就过早的进入了社会?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我们不得而知。

《过春天》选取的素材,其实也是为了给更多的青少年以及家长启示,怎么样才能避免因为缺爱或是无知,被不法分子利用?

导演白雪在走访了大量在深圳和香港往来的“双非”和“单非”家庭的孩子,形成了几万字的调查的笔记。

可以说剧本各个环节都通过的很顺利,的确是因为白雪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

实现了在这个专业话题领域里,独一无二的专家。以至于在拍摄中,遇到的任何认知障碍,白雪都能第一时间和拍摄团队以及演员们进行有效沟通。

这一点,也是促使我二刷这部电影的最直接原因。

02

这部电影里的女主角佩佩,是一个“单非”家庭的青春期少女。

影片中,大量的镜头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佩佩的生存环境。

佩佩的妈妈没有工作,每天就在自家那不大的房间里,和牌友们打牌度日。

佩佩放学后,看到家里,都是烟雾缭绕的闹哄哄的牌桌。

这时母亲会从麻将桌上抬起头来,让佩佩过来招呼她的“麻友”们。

佩佩总是一声不吭,头也不回的进了自己的房间。身后留下母亲尴尬的解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好叛逆的。”

时不时,牌桌上的“麻友们”也会唠叨一下,真不该把孩子送到香港去读书。学习内容又是英文又是繁体字的,自己根本整不懂,根本没法辅导孩子。

佩佩的母亲,这才惊叹一声:“哦哟,我从来没经历这些,佩佩的学习都是她自己弄。”

众人一片羡慕:“你家佩佩好懂事啊。”那个时刻,在麻将桌上的佩佩妈妈,养出一个让别人羡慕的孩子,内心是无比自豪的。

只是尴尬的一点,佩佩妈妈的身份成谜。

在电影中,佩佩妈妈很明显的是一个单亲妈妈的身份,但似乎一直不停寻找异性作为“长期饭票”,还畅想着带佩佩一起去西班牙,以实现人生真正的转运。

她的梦想就是别人女儿有的一切,她都想让自己的女儿佩佩拥有。

佩佩的生父,是香港一个普通的司机。每隔一段时间,佩佩都会去探望一下他。

能感觉到佩佩对父亲,明显比对母亲热情了很多。而且佩佩很能体会到,父亲生活的不易。

可有一次,当佩佩看到父亲和自己现在的家人以及孩子,一起在外就餐时。她也只是默默的看了一会,接着就转身离开了。

我想,那一刻,这个女孩有多心碎,内心是有多孤独。

某种程度上,佩佩的原生家庭破碎不堪。尤其是她和母亲的关系很微妙,也许在这个少女的心里,还会有那么一点儿看不起自己的母亲。

这也就是为什么她能被走私团伙看上,成为了这个非法团伙中,“肉身带货”的一员。

第一个,这个比她在快餐店打工更赚钱。第二个,这个走私团伙中的大姐大,对她很亲密,这让她找到了一种被一个群体认可的感觉。

03

起初,她想努力赚钱的目的,是因为她的好朋友Joe,约佩佩圣诞节的时候、一起去日本旅行。

佩佩不想找妈妈要钱,也知道爸爸没有能力给她钱,她就想通过自己打工赚钱,买去日本的机票。

一次在通关的时候,她无意中碰到了Joe现在的男朋友阿豪,才知道阿豪平时做这走私带货的事。也正是因为保守了阿豪的秘密,佩佩后来也成为了,这个走私团伙链中的一员。

慢慢的,这种以身试法的共同危险体验中,佩佩渐渐和阿豪产生了情感。

自己男朋友和自己最好的好朋友,共同走私代货赚钱的事,其实是连Joe都不知道的。

也正是因好朋友Joe的关系,佩佩默默的把这份情感埋藏在心底。

只是后来Joe时不时的要跟佩佩抱怨,感觉最近阿豪对她爱搭不理。

过去佩佩,以为Joe接下来,就会离开香港去欧洲发展,但是后来才知道,Joe父母的人生版图里,根本没有考虑带女儿去欧洲,只是希望她在香港嫁人就行了。

那一刻佩佩,才感觉到自己眼中衣食无忧的Joe,同样有着难以诉说的家庭伤痛。

为了Joe,佩佩其实下定决心和阿豪这个香港男孩保持距离,让这段朦胧的情感快速结束。

可这时,Joe不知道在哪里听说佩佩和阿豪可能有着不一样的关系,她不分青红皂白,就选择学校里,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大骂佩佩和佩佩妈妈都是不要脸的女人,因为Joe骂了佩佩妈妈,佩佩为了维护妈妈的尊严,勇敢的还了手。

就这样,青春期少女佩佩,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好朋友Joe。因为一个男孩,被迫选择了和友情告别。

佩佩内心里,把自己和阿豪的关系定义为工作伙伴。

其实她早就攒够了,去日本的机票钱,可随着和Joe的关系破裂,她眼下只把赚钱当做证明自己的价值,把钱当成自己的安全感。

只是一次被海关查获,她和阿豪的故事也戛然而止了。

影片的最后,让我们看到近年来随着香港方面政策的变化,已经终结了单非和双非家庭子女在港读书。随着海关加强管控,曾经参与走私带货的青少年,已经是一段历史了。

但透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反思很多。

如果青春期的孩子,缺少来自家庭的关注,缺少在学校团体中的存在感,那种孤独感几乎是可以致命的。

要不然,怎么总会有青春期孩子,以身试法?

愿这样的人生悲剧不再上演,感谢导演白雪,用这个故事让我们深刻了解青春期的危机缘由。

我深信,只有充分理解青春期,才有办法有效帮助,那些正在青春期里迷茫的孩子。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14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官方海报,感谢原图作者。

上一篇: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就让他受益一生‖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下一篇:家长们,这四个家庭教育通用公式,值得收藏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