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工与交大医学院共建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3-01-23
手机版

  利用金属3D打印技术研发多型号定制型植入器械、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材料和工艺升级手术缝合针、借助光学力量打造裸眼3D临床手术显示器,今天揭牌成立的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生院”已将这些高科技医用新品列为今后的攻关项目,并通过医学与工学、理学紧密合作,共同解决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提出的真实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大力培养知识复合、有能力解决医学技术实际问题的医工交叉研究生。“医”“工”专家携手 集中“会诊”需求难题

  对接需求一直是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交大医学院在科研之路上攻坚克难的重要内核,如何提高诊疗效果、缓解病人痛苦、降低治疗成本,成为“医”“工”专家携手的“必然使命”和“终极目标”。由交大医学院的众多名医提出改进诊疗手段和医疗服务的关键问题,由上理工优秀的工程科技团队集体攻关,如今,双方以需求为导向启动了40个医工交叉合作项目,其中就包括如何升级国产缝合针。

  手术缝合针项目是由交大医学院附属九院的医生提出的原创想法。国外进口的手术缝合针使用方便且安全系数高,但高昂的价格使得许多医院仍选择使用国产缝合针,然而,容易弯折且扯破皮肤成为国产缝合针的“卡脖子”问题。接到了这一“需求”难题,上理工材料学院的教师牵头攻关,仅用了2个月就拿出了国产替代方案,而且制作成本仅仅约为国外的二分之一。像这样合作的项目还有很多,未来,在“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这一平台上,将有更多的“医”“工”专家携手,对临床难题进行集中“会诊”,为人民健康需要提供切实的服务保障。

  谈及双方的合作,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指出,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生命医学的前沿研究和转化创新领域的实践越来越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相互合作。他说:“在医学科学飞速发展,在健康中国、健康上海战略全面实施的时代背景下,深化医工交叉,既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所在,也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天地所在。此次交医与上理工的合作,就是一次有益的实质性探索。”他期待通过双方的合作,一方面能够聚焦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布局一批重点项目,力争通过若干年的扎实工作,产出一些具有核心技术价值的原创性成果;另一方面能够聚焦培养有温度、有灵魂的具有医学和工学复合型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健康中国”“健康上海”建设打下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

  在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合作共建“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与“医工交叉研究生院”建设启动会上,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满怀信心地谈道,交大医学院以重视临床为优良传统,上理工以工程应用研究为办学指引。双方在医工交叉这个点上找到了最佳的契合,必然会在临床医疗科技领域形成一大批创新成果。两校共建的研究院将提供平台,举办论坛、沙龙等交流活动,同时在合作的组织形式、体制机制方面不断创新,致力于打造全国高校医工交叉的典范。学科交叉融合 打造复合人才“蓄水池”

  作为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的两大高校,在项目合作的同时,上理工与交大医学院又进行了一次创新探索,成立了“医工交叉研究生院”,以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不同的大学文化共同致力于为行业可持续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目前,已有200余名上理工研究生进入开展合作的40个项目中,并且从参与项目的医生中遴选出15名医工交叉博导和38名联合培养导师,由工科教师与医科教师通力合作,带着研究生共同攻关形成解决方案。

  “我们每个项目配4至6名研究生,并且每个项目必须有1至2名研究生新生参与,让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在项目中磨炼。此外,针对工科研究生新生我们要求必须修读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医工交叉课程以及参加医学前沿领域系列讲座课程。”上理工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艾连中说道。

  在谈到医工交叉研究生院的定位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董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和联合培养,能够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医工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个医工复合型卓越创新人才的培养平台,培养人民信赖的卓越医生和工程师。”

  工科学生也要必修医学课程,这让上理工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的2019级研究生李虎飞感慨万千。近日他刚刚和其他96名参与医工交叉项目的新生们上完第一堂“人体解剖学”课程,“第一节课上我们观看了人体手术的视频和学习了人体的骨骼系统,这对于我这个工科学生来说非常的新颖,对此充满着好奇。但是如何能把医学这个陌生领域引入到我的所学知识中去,这是个极大的挑战。希望通过三年的学习,我能成为一个既懂医学又精通工学的人,将科学研究与医学实际需求对接,为服务老百姓做出贡献。”医校“跨界”合作 源于丰富“实战”经验

  上理工与交大医学院的此次合作并非“突发奇想”,事实上,两校在合作之前就已经在医工交叉领域开启了前沿探索:交大医学院牵头组建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在糖尿病筛查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研发的智能医护服务机器人项目,打造多模态混合智能交互医护服务集成示范区,解决医护人员短缺、照护不全面、人性化服务缺乏等一系列医改核心问题,在全国多个扶贫省份医院以及医联体中投入使用。同样,上理工研发的“裸眼3D临床手术显示器”,让医生不用戴着厚重的3D眼镜也能精准手术;研发出的全球首款可定位的“胶囊内窥镜”,让近7万名患者免除做胃镜的痛苦……这诸多成果填补了国内乃至国际研究的空白。然而,随着各自研究的深入,双方都逐渐意识到,靠着医学专家“单打独斗”、工科教师“单枪匹马”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跨界”携手、深化合作,才能将医工交叉领域推至发展的快车道。

  早年,上理工庄松林院士和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联手推动成立了“智慧医疗联合实验室”。明确医工交叉发展战略后,上理工先后启动了与上海九院、仁济、新华等各大医院的合作。在此基础上,由交大医学院陈国强院士亲自推动,全面开启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和上海理工大学的合作共建,这将是上海高水平大学主动作为,服务民生和社会重大需求的重要举措。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玫)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上海市这8所“非211”大学,综合实力强、性价比高,值得报考!
下一篇:2023年河北省成人高考报名时间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