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剧离审美疲劳还有几步之遥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所谓话题剧,即探讨颇具争议性话题的现实题材剧,以婆媳关系、家庭教育、医疗房价、空巢老人、二胎政策等社会热点话题切入。在诸多话题中,家庭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从中考到高考,从学区房到课外补习,从假期游学到国外留学……都是舆论潮流中长盛不衰的话题。承载教育话题的作品拥有非常广泛的受众,常常凭借直击观众痛点的表达,引起大众情感共鸣,从而斩获高收视与高口碑。

前些年,几乎每年有一部家庭教育话题代表作问世。比如,2013年的《孩奴》,2014年的《二胎》,2015年的《虎妈猫爸》,2016年的《小别离》,2017年的《我的老爸是奇葩》……随着现实题材创作热潮回归,以家庭教育话题剧开启了“爆发”模式:去年的《归去来》《陪读妈妈》;今年一口气上新了《少年派》《带着爸爸去留学》《小欢喜》三部。这些扎堆“厮杀”的家庭教育剧,在反映教育现状、击中社会痛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吐不快的问题。

从《我爱我家》起步,屡屡掀起全民嗑剧热

家庭教育剧从来都不是电视剧市场的稀缺品,因为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每个个体,甚至是关系到家庭、国家发展的重点、痛点和难点。这也不难解释,为何家庭教育剧能始终占据市场主流。

观众对家庭教育剧的最初印象,可以追溯到《我爱我家》。虽然已经播出了26年,但剧中一家六口真实、接地气的平凡生活,仍让人记忆犹新。这部剧在豆瓣获得9.2的高分,不仅得益于它准确击中了观众的笑点、社会的热点和生活的痛点,也因为细节处理到位,代入感很强,本色还原了“我家本家”。

2005年,深得《我爱我家》“真传”的《家有儿女》横空出示,不仅成为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更捧红了杨紫、张一山等童星。这部剧展现了未成年人的快乐、记录了三世同堂的幸福时光、书写了两代人的心路历程。既有家长里短的展示、也有寓教于乐的精神表达,折射出新世纪之初很多社会现象以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后,家庭教育剧迎来了如火如荼的高速发展阶段。2007年,由左翎、奚美娟主演的《爸妈不容易》将视角锁定高三学生家长,再现中国式望子成龙的父母的真情实感,家长里短的情节非常贴近国人生活。2008年,由陈宝国、李立群主演的《穷爸爸富爸爸》则将目标对准了“代际沟通”,“海外陪读”,展现了两代人的内心矛盾和生活冲突。

经过短暂沉寂,家庭教育在2013年达到了又一小高峰,演员阵容也进行了“大换血”,陈思诚、小宋佳、沙溢、胡可、李光洁、佟丽娅、张萌等一批80后演员开启了“爸妈”视角,《小儿难养》《宝贝》《孩奴》《二胎》《酷爸俏妈》等剧以“育儿”为切入点,融合当时80后年轻人在赡养父母、婚姻情感及抚养孩子等压力下引发的一系列社会话题,深入解析“都市大小孩们”在身份升级后的欢喜忧愁。这些作品在制作上中规中矩,口碑则差强人意。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由新丽传媒出品的《虎妈猫爸》以1.37的收视率成为家庭教育剧的佼佼者。这部剧以“虎妈”为中心,构建了职场、婆媳、夫妻等多重矛盾,探讨了新手爸妈、幼儿早教、东西方教育分歧、学区房、隔辈带娃等问题,在当时曾掀起了一轮讨论热潮。

自去年以来,家庭教育剧迎来了“百花齐放”,《小别离》围绕中学生出国展开,低龄留学热、拼爹、应试教育这些话题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归去来》呈现的是留学生在海外的生活,《陪读妈妈》《带着老爸去留学》则是海外陪读日常;《我的老爸是奇葩》《少年派》《小欢喜》则将目光锁定在了“高考”命题。接下来,还有《我在北京等你》《藤科动物也凶猛》《小舍得》等待播剧也将提上了议程。

直击国民痛点和嗨点,“带热”小演员成超强附加值

家庭教育剧为何频频受到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这类剧集善于抓住社会痛点,从新手爸妈育儿到孩子长大留学海外,“一条龙式”的话题可以与任何其他元素排列组合,内容涵盖逐渐细分到教育领域各个阶段和层面,越来越垂直化。

另一方面,成功的家庭教育剧无疑都做到了真实、接地气、不悬浮。在剧情方面,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在现实生活有迹可循,容易让每个人产生情感共鸣;至于演员表现,他们无疑都做到了自然、舒服、不做作。从服化道来看,剧中所呈现出的细节真实,为剧情逻辑的真实打下坚实基础,从而让观众产生极强的代入感,奠定了坚实的观众基础。

在演员阵容上,该类型题材往往更倾向于中生代实力派演员,最“标准”的模式是启用中生代实力派搭配新人演员。《少年派》中张嘉译与闫妮继《一仆二主》之后再演“虎妈猫爸”,《小别离》与《小欢喜》均是黄磊搭档海清。此外,《带着爸爸去留学》请到了孙红雷和辛芷蕾,《陪读妈妈》是梅婷、许亚军主演,可以看到,他们都是实力派中年演员,凭借扎实的演技功底带动了剧集流量,自身热度也水涨船高。

对于参演家庭教育剧的新人演员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镀金”之旅,一夜爆红对他们而言并非难事。比如,《小欢喜》让“春风四子”周奇、李庚希、郭子凡、刘家祎“身价大涨”;《少年派》捧红了“精英四子”赵今麦、郭俊辰、王玉雯、姜冠南;曾出演《小别离》的张子枫已当选为新生代四小花旦……家庭教育剧的“造星力”可以追溯到《家有儿女》,这部剧让杨紫、张一山等童星“一战成名”。不可否认的是,教育剧正在成为接替古装、青春剧之后的又一“造星”利器。

这些作品“捧”红了一批亮眼的小演员,他们凭借扎实稳定的演技,跟着剧集的调性节奏一起上扬。与此同时小演员们自然表演和CP文化代入,也为家庭教育剧的内容供给了新鲜血液:《少年派》中的林妙妙和钱三一的CP线,让网友们嗑到了“全能学霸和古灵精怪少女”的甜;《带着爸爸去留学》中武丹丹与黄小栋的CP线,被称为“史上最渣组合”;《小欢喜》刚收官,网友们便脑补了一部“方一凡和乔英子”的《南京爱情故事》。

同质化加剧,在“审美疲劳”的边缘游离

家庭教育剧容易出爆款,但也存在诸多不吐不快的“通病”。其一,是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从选题立意来看,《小欢喜》《少年派》等剧都是以“教育”为内核,再杂糅进其他社会议题,比如教育观念的差异、中年夫妻情感危机、工作危机以及代际冲突等等,每部剧都试图以“大乱炖”排列组合。

其次,家庭教育题材在剧情架构往往千篇一律:选取几组有代表性的家庭,每组都带有不同标签,以其中一组为主线,进行平行叙事。例如,《小别离》涵盖了富人、中产、平民三组家庭;《小欢喜》三组家庭都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再从代际之间的情感亲疏进行区隔;《少年派》以“林妙妙”和她的三个死党为重心,汇聚了四个家庭。

第三,家庭教育剧中父母形象日渐固化为“虎猫爸妈”,“严父慈母”的人设过于单一。从赵薇、佟大为的《虎猫猫爸》,到张嘉译、闫妮的《少年派》,再到黄磊、海清的《小别离》《小欢喜》,夫妻俩的角色设定始终是妈妈像“老虎”,爸爸像“小猫”。主角家庭的家长人设单一化,群像描写的刻板化,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深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背后有着现实的根基,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采取“多组家庭”的配置可以辐射更多家庭、反映更多问题;“虎妈猫爸”的设定则更容易制造戏剧冲突,吸引注意力;另外,则是创作上的跟风严重,一旦有国民爆款“套路”获得成功,其他“后来者”便选择紧随其后,遵循“套路”所产生的市场风险往往小于创新。

除了剧情逻辑和人物设定存在套路,国产家庭剧中的广告植入也是一大槽点。《带着爸爸去留学》中感冒药、学校、培训机构、奶粉、汽车、辣椒酱、电动牙刷、手游、零食等广告无处不在。《少年派》中“林妙妙”是吃货人设,也是妥妥的广告代言人。有她的地方就有良品铺子、自嗨锅、牛奶、泡面等食物。有时候显得过于突兀,影响剧情整体观感。

最后,家庭教育题材还有一大争议,是剧情是否要为了追求大团圆而放弃针砭时弊的力度。比如,《小欢喜》大结局中,林磊儿考上清华,但有网友发现,林磊儿与童文洁的台词与口型对不上,也引发了话题热议。此外,《少年派》中林妙妙临近高考追求做直播网红,甚至还为此闹跳楼,观众直言“毁三观”想弃剧……从这些情节可以看出,这些电视剧一方面试图触及教育问题的症结,另一方面又试图照顾国内主流观众对于大团圆结局的观剧诉求,在两者之间,尚未找到能兼顾左右的解决方案,这也是每一位现实题材的开发者正在面临的问题。

上一篇:《家庭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家长辅导作业越多,孩子成绩越好
下一篇:同为家庭教育题材剧,《少年派》和《小欢喜》,为何口碑差别大?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