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学习有妙招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2-14
手机版


“以家为始,助力战‘疫’”,美知园家庭教育继续通过互联网在线课程的形式开展科普活动,为家庭赋能,传递正能量!

第十一天科普的活动主题为《陪伴孩子学习有妙招》,由美知园家庭教育首席专家方泉院长主持,并邀请美知园“千人计划”导师阮敏尔老师连线分享陪伴孩子学习的妙招。


阮敏尔老师是美知园“千人计划”导师、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位二孩妈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15年,担任《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课程教师,擅长解决大学生学业、人际、情感等方面的困惑以及心理危机干预。曾获校级优秀辅导员、“家庭事业兼顾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直播开始,阮老师分享了对前一天刘晓和老师分享的婆媳相处之道的感受。阮老师说,婆媳关系也是家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关系,作为家长我们常常会较多关注我们跟孩子之间的关系,但很少去关注自己跟自己的关系、自己跟父母的关系、自己与爱人的关系等,这些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样需要我们来经营。

接着,阮老师分享了自己陪伴孩子学习的五个小妙招。

一、保持微笑平和的状态

阮老师说微笑平和的状态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基石,而保持微笑平和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阮老师分享道:在遇到美知园之前,自己的脾气很大,陪伴孩子学习的状态就是“不提作业母慈子孝,一提作业鸡飞狗跳”,曾经也一气之下撕掉了孩子的作业本。遇到美知园后,不断修炼,调整自己的状态,现在能够做到微笑平和地陪伴孩子一起学习,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跟老公一起在旁边看书,共同营造全家学习的氛围。

二、探索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

阮老师说:在探索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上,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因为爱孩子,想帮助孩子,必须想各种办法,逼着自己去学习,去改变。孩子不喜欢阅读,就想办法带着帐篷陪孩子到户外阅读,一起制定每次的阅读目标。孩子看到方院长在直播,羡慕有粉丝送鲜花,我就抓住契机,在喜马拉雅开专栏由孩子来练习朗读。孩子上钢琴课,厌倦不想练习的时候,我撒娇向孩子示弱,说“一曲优美的钢琴曲就可以储备满满的能量了”。因此孩子弹得格外起劲。示弱竟然可以激发孩子弹钢琴的内在动力,孩子愿意用自己的努力来爱妈妈。

三、鼓励孩子独立思考

阮老师说,写作文是体现孩子思考力和所思所想的一个重要的呈现。在陪伴孩子写作文方面,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畏惧写作文,“五步作文法”陪伴孩子一起完成。一是孩子自己说想写什么,确定题目;二是孩子口述,妈妈记录;三是孩子来修改记录的内容;四是妈妈把记录的内容录到电脑里,打印出来;五是孩子自己誊写在作业本上。长期坚持下来,孩子不再畏惧写作文了,能够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写作文的效率越来越高。在妈妈的全程陪伴和接纳下,孩子保持了自己的童真和童趣。

四、了解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当孩子表现出不佳的状态时,不急着责骂孩子,而是多相信孩子出现这种状态是不是碰到什么困难了,是不是在逃避,我能提供些什么帮助。阮老师提到孩子不喜欢做口算练习。这时就多多观察孩子,后来发现孩子不是不喜欢做口算,而是不喜欢做练习时计时被约束的感觉。当发现这点后,按照孩子喜欢的方式练习口算,孩子的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发现孩子当下的最近发展区,及时给孩子搭建脚手架。

五、善用情绪支持法

情绪支持法是美知园的核心理念和方法。阮老师分享到情绪支持真的很好用,其中有两个方法自己基本每天都在用。一个是爱的拥抱,另一个是“好的,妈妈知道了”这种回应方式。孩子不愿意上兴趣班,连用了四个“好的,妈妈知道了”,孩子情绪得到舒缓,后来主动去上课了。这两种方式组合,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不多说什么,一句“好的,我知道了”,抱抱孩子就是在支持孩子的情绪,给孩子时间,孩子可以自己调节好情绪,静下心想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做。这两个法宝非常推荐大家使用。


最后,阮老师表达了对美知园的感谢。遇到美知园后,陪伴孩子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善,即使工作再忙,也会利用碎片时间反复听美知园300分钟核心课程,每次听都有不同的收获。而系统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的途径就是打卡记录,保持觉察内省,最重要的是平台上有很多导师和学员分享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场景和内容可以共同探讨。在这种专业引领,相互扶持,终身陪伴的学习氛围中,期待继续跟大家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面对疫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配合疫情防控。传播正能量,播种希望。美知园家庭教育通过线上传播落地实操的科学家庭教育理念,为一起宅在家里抗“疫”的家长们赋能,为孩子创造健康美好的家庭环境,传递温暖,打通家庭生态,共建美好家园。

感谢方院长的精彩主持,感谢美知园“千人计划”导师阮敏尔老师的智慧分享!

明晚直播继续。如果你有育儿困惑,欢迎在直播间互动留言,方院长将为你答疑解惑!

每日直播间,我们不见不散!


上一篇:成功的家庭教育,父母一定要做好3点,会让他受益一生
下一篇:3-12岁新年好习惯清单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