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白人移民愧对大自然”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3-01-10
手机版

  新华社记者江亚平

  卡尔加里(CNFIN.COM/XINHUA08.COM)--加拿大西部石油重镇卡尔加里市以南180公里处,有一个地方早在1981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就是整个北美洲发现的最古老、规模最大和保存最完整的野牛跳崖遗址。

  记者近日在班芙加中绿色环保协会会长刘毅陪同下前往野牛跳崖遗址参观。刘毅在路上解释说,所谓野牛跳崖,是指过去几百年间,当地原住居民为了生存,巧妙地利用平原上的断崖,用计让野牛发怒,不顾一切地往前冲,而后跌落悬崖,成为当地居民猎物。一次能有几十头牛跌下悬崖,让他们一年都不用为打猎发愁。这比用武器围猎野牛要省事得多,而且安全可靠,是当地原住居民生存智慧的结晶。

  记者来到野牛跳崖遗址后得知,这里还有一个以北美原住居民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野牛跳崖只是博物馆的一部分。讲解员斯坦是当地的原住居民。他听说我们来自中国,就笑着说,“我的祖先是8000年前从亚洲跨过白令海峡来到北美洲的,想必我们是表兄弟啊”。

  斯坦告诉记者,博物馆1985年开工,1987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尽管地处偏远,但每年都有十几万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在其中一个陈列室里立着一头野牛标本,黑色的毛很长很厚,蓬松柔软,个头有一人高。斯坦指着野牛介绍说,在欧洲的白人200多年前来到北美洲前,这里主要生活着当地的原住居民。他们的生活方式虽然落后,但与自然和谐相处,几千年都没多少变化,而野牛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几千年来,美洲野牛是北美大平原上原住居民的重要物质来源和经济支柱。野牛一身都是宝,牛肉可以充饥,牛皮可以做成帐篷及衣服,牛粪可以生火取暖,牛骨可以制成工具,牛角可以制成号角。此外,野牛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南北迁徙,冬天往南走,夏天朝北来,使得南北的草可以杂交,生长旺盛。在数量最高峰的时候,北美的野牛数量高达6000万头,迁徙的时候阵容相当壮观。

  据斯坦介绍,他们居住在这里数千年的先祖对大自然十分尊敬,与其他动物和谐相处。他们每年把野牛赶下悬崖的次数只有一到两次,够一年食用就行,绝不滥杀。他们把跌下悬崖的野牛解剖,把肉风干,便于长期保存,把皮剥下来做衣服和帐篷,其他的骨头也物尽其用,绝不浪费。

  那么,这6000万头野牛到哪里去了?斯坦脸色阴沉地回答说,都被移民到北美洲的欧洲白人用枪干掉了。他们300多年前陆续乘船从英国等欧洲国家来到这里,不但抢占原住居民的地盘,破坏环境,还大量猎杀当地野牛和其他动物。在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6000万头野牛几乎绝迹。

  “1893年,最后一批野牛来到我们居住的地方,然后我的先祖就再也没有看到过野牛了,”斯坦的语气里充满悲伤。

  “白人移民愧对大自然,是因为他们太贪婪了。白人为了野牛的皮毛疯狂地猎杀,无数野牛倒在白人的枪口下,到十九世纪末几乎灭绝。这片草原没有了野牛,草的质量也每况愈下。过去这里水草肥美,湖泊纵横,现在都干旱成荒原了。我们这些在这里生活了几千年的原住居民也遭到白人的欺压摧残,至今起码的人权也得不到尊重,”斯坦叹息道。

  我们随后在博物馆观看了一部纪录片,完整地讲解了野牛是如何被引诱到悬崖边并冲下悬崖的。原来,当地的年轻人披上狼皮,装作要偷袭幼小的野牛,从而激怒大牛,奋不顾身地去追赶“野狼”,结果在断崖边刹不住,纷纷跌到崖底。野牛听觉灵敏而视觉不行,又有集体意识,习惯跟着前面的牛跑,结果就前赴后继地冲下十几米高的悬崖。个别没有马上摔死的野牛也被附近埋伏的原住居民赶上来给打死。他们认为,一旦受伤的野牛逃跑了,一定会告诉其他野牛,以后再把它们引诱到断崖边就不可能了。

  最后我们从博物馆顶层的大门出来,来到几十米外的断崖处。这里的地貌形成了一个断层,断层很长,看不到边,落差有一二十米左右。我们站在高处,看到脚下平坦的草原,一望无际。这里号称是北美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围猎场,但我除了看到供游客参观的护栏外,已经看不到任何当年的围猎痕迹了。一切都消失得那么快。

  在与斯坦的聊天中记者了解到,如今这些原住居民也被围在所谓的“保护区”内,只有一些补贴,让这些人自生自灭,他们没有政治权利,经济不发达,文盲率、失业率、犯罪率长期居高不下。难怪当地的原住居民对生活不满,对政府不满,对白人不满。但这些朴实又落后的当地居民处于弱势,只能任人宰割。

上一篇:首位!海宁职业高级中学毕业生考上研究生,他曾以为无缘大学……
下一篇:课通天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