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到头来却只怪孩子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2-08
手机版

  

  现在家长们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人父母都希望能够把最好的都给予自己的孩子,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孩子创造条件,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很多家庭都是如此,除了工作,就是忙孩子,一家子都围着孩子转,在孩子小时候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稍微大一点到了上学的年龄,又开始围着孩子的学习转。

  妈妈像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经常忙的不知道东南西北;爸爸就负责陪着孩子玩,经常认为妈妈照顾得不好。这就是中国很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不够努力,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虎妈猫爸"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不能当"甩手掌柜"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如果只有一方重视,另一方完全无视,那么教育永远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在中国,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家庭中永远都是妈妈做的家务更多一些,往往在妈妈做家务的时候,爸爸在旁边看电视。所以孩子从小就看到妈妈做家务,慢慢的孩子就会认为家务是妈妈该做的。爸爸就在旁边动动嘴。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暗示下,孩子也会变的不爱做家务,认为那是妈妈应该做的。但是假设一下,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爸爸经常帮助妈妈做家务,吃完饭后主动帮助妈妈洗碗,那么在这种家庭氛围影响下,孩子会认为做家务是一件很有爱的行为,等自己有能力时也会加入到做家务的行列中,不再做家庭中的旁观者。

  所以父母们要明白,孩子怎么做,很大一部分要看父母怎么引导。如果只动动嘴巴,不以身作则,那么孩子也会学习父母做一个旁观者。

  身教重于言传

  我们平时会看到很多父母不停的告诫孩子什么事情不能做,但是话说了几十遍效果也不是很好。父母要明白,孩子在未成年时是非观是不太清晰的。而孩子在判断这件事正确与否时,判断依据主要还是来源于父母。

  俗话说的好: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孩子十分喜欢模仿父母,很多时候都会学着家长的样子去假扮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因此,父母就要从自身做起,只有自己成为一个不错的榜样,才能成为孩子培养良好习惯的模板。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也会被父母带动,拥有良好的品质。

  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

  很多时候孩子所接受的教育能很大程度的影响孩子的性格及气质。所以很多父母在这面花了很多的心血,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性格气质都十分不错的人,未来步入社会也有相对优势的竞争能力。

  很大一部分父母会选择让孩子学习美术。美术作为一项需要动笔的艺术,十分能够考验孩子的耐性,长时间的作画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耐性,更是培养了孩子能够长时间的专注的能力。"在线美术1对1"就是一个在线学习美术的平台,让很多孩子在家就能够学习画画,学习氛围也十分自由。

  教育是一个过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作为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孩子作为镜子,父母能够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做的好的一面,同时孩子身上也能反映家长的不足。过于严苛或者过于温和都不可取,"棍棒式"教育只是孩子迫于父母的威严不得不从。

  如果父母没有做好榜样,教育的力度和有效性都会大打折扣。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作为父母没有反悔或者重新选择的机会,父母在严格要求孩子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给孩子起到一个不好的示范作用。

  

  教育就是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模仿父母,仿照父母的言谈举止所表现出的一言一行,久而久之形成性格和习惯,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不要害怕,这是大家都需要面对的。

  作为父母也需要不断的学习来精炼自己的育儿方式,达到理想的最佳效果。

上一篇:培养孩子3项能力,他未来能成大器,智慧父母提前看
下一篇:夸奖式教育?家长们要注意了,小心孩子形成错误认知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