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声名狼藉的诗人,逃归途中写下一首思乡诗,末2句家喻户晓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2-12-29
手机版

  历史上最声名狼藉的诗人,逃归途中写下一首思乡诗,末2句家喻户晓

  说到唐代的明星诗人,人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敬仰。但对一个人例外,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例外:宋之问。

  对这个为汉语律诗最终定型立下功勋的初唐后期大诗人,世人常常会投以轻蔑或鄙视。有人认为,宋之问代表着唐诗中最耻辱的一面,甚至可以用“卑鄙”二字来形容。

  

  宋之问的“三宗罪”

  《新唐书·宋之问传》说他,“伟仪貌,雄于辩”。就是说宋之问个头高,相貌好,口才佳。

  同时,本传中毫不隐晦地说,这人献媚于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不仅为二人捉刀代笔写诗,甚至还为张易之捧过尿壶。这是很多人以宋之问为耻的第一宗罪。

  宋之问的第二宗罪,是从贬所逃走而成为逃犯。

  神龙元年(705)初,宰相张柬之趁八十一岁高龄的武则天病危之际发动政变,武后被迫让出帝位。

  神龙二年(706),唐中宗李显重新坐回大唐的龙椅之上。

  武周时得意的大臣们当然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宋之问远谪到了岭南泷州做了一名小小的参军。他的弟弟宋之逊也从兖州司仓贬到了播州。

  两《唐书》都说,已经习惯养尊处优的宋之问经受不住蛮荒之苦,与其等死毋宁一搏,思来想去,一个大胆的计划浮现出来:逃离,尽快逃离这个鬼地方。

  兴许是想到权力中心去寻找点可能性吧!

  宋之问的第三宗罪,是忘恩负义而成为告密者。

  回到洛阳之后的日子,宋之问躲到了好友张仲之家暂时住下来。

  此时,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仍拥有相当强大的势力,唐室旧臣张仲之、王同皎等人欲密谋除掉武三思以绝后患。

  这个可怕而绝密的计划,却被宋之问偷听到了!很快,唐代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血腥上演。

  包括皇子在内的朋友一干人等因为阴谋败露被处死,而宋之问却因为告密有功,顺利升官,所以“天下丑其行”。

  比起依附于武则天,这就是诗人一生中的最大污点:告密和出卖朋友,尤其是出卖有大恩于己的朋友,是无法也不可原谅的!

  

  “烂人”却写得一首好诗

  就宋之问而言,政治上趋炎附势、设陷取幸的嘴脸被很多人看见并记录下来,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什么好名声,但这个“烂人”偏偏却写得一首好诗。

  公元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冒险逃回洛阳,途径汉江时,他写下了一首后来被广为传唱的思乡诗——《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前两句回忆被贬谪岭南时的情况。

  遥远的蛮荒之地,家乡音讯全无,在这种情况下度过了漫长的时间,甚是怀念家乡,渴望得到家乡的消息。

  后两句写得诚挚恳切,是家喻户晓的名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笔锋突转,在贬逃的路上,渡过汉江,家乡就在眼前,多么想知道家乡的情况,多么想与家人团聚啊,但是因为害怕曾经担心的事情真的变为残酷的现实,反而不敢询问路上熟悉的人。

  这个打动过无数异乡人的“怯”字之中,一定包含着宋之问个人难以言喻的思念和羞愧。

  即使是一个罪人也是有感情的,也会怀乡也会难过。

  何况,宋之问只是生错了时代,他施展抱负的时代正是武则天一手遮天的时代,他没得选。

  

  古往今来,怀念故乡的诗歌数也数不清,名篇佳什数也数不过来。

  纵然有李白的月光照耀、杜甫的白露轻滴,崔颢的烟波迷漫,但谁也不会忍心,不会狠心忽略宋之问的这二十个电影盒子字。

  它是那么的朴素,那么的不事雕琢,那么的浑然一体。

  在渴望和担忧之间,在眷恋和害怕之间,诗人小心细致地调整着行进的姿态、脚步和呼吸,一头失去家园的幼兽,努力搜索着从前的爪痕和气味。

  甚至有人认为,这首五绝一定影响了几十年之后贺知章那首著名的《回乡偶书》。

  宋之问纵有各种不是各种不好,只因为有了这二十个字,千载之下的人们是不是可以释怀了?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他只活了27岁,却让我们怀念了千年

  “万古之良相”李德裕,临终写下一首登高诗,英雄末路的苍凉情怀

  作者,清风,书墨丹青,诗意江湖。

  举报/反馈

上一篇:“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新楹联新年画评选结果公示
下一篇:关于2021年国庆节福利彩票市场休市的公告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