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渊:谈谈家庭教育的误区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网上热传着一则“十八得了”当妈新标准,令不少年轻妈妈自愧不如、望而生畏。要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当父母的就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吗?超级妈妈真能带出神童儿女吗?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着哪些误区?

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可以理解,但是不是每个母亲都要成为“超级妈妈”才能教育好小孩呢?有家长就明确表示,如果为了孩子而失去自我,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而且自己成了“超级妈妈”也未必可以教育好孩子,只能让自己沦为“孩奴”。所以,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已经进入误区。

家庭教育应该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 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孩子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作用。

在我们国家,古人也是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三字经》里便有“子不教、父之过”之说。曾国藩也曾说过:行不得则皆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改正;做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严格地要求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时应尽量和缓宽厚。所以,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自我管理和成长,而不是对孩子的约束和惩罚。由此可见,现在的家庭教育误区在于家长把对孩子的约束及惩罚当做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这是一种教育行为的错位。

一般来说,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孩子做人,主要是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指引。一个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才有好的品行,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有些家长也显得有些急于求成,一切以成绩为衡量标准,所以才逼着孩子学这个、学那个,结果不仅把孩子逼得很累,甚至对学习都失去了兴趣,而且家长也很累,完全就因孩子而失去了自我。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孩子有一个“超级妈妈”,是值得庆幸的事情。毕竟这样可以从妈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但是,并非每个妈妈都要成为“超级妈妈”,家庭教育是基础,但并非是教育的全部。所以,父母不能把自己的目标强加给孩子,如果让孩子不堪负重,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会对抗,这样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的。

最后,我在此呼吁家庭、学校、社会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努力解决家庭教育缺位或者错位问题,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在家庭主要是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学会做事与做人,具体的知识学习,应该是通过学校学习来完成的。家长还要改变教育理念,改变家教方式,要放手让孩子学会规划自己、管理自己,要在家庭中创造让孩子劳动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努力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关爱,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

上一篇:积极家庭教育中如何做一位“好父亲”?
下一篇:再次获得诺贝尔奖!19年拿了19个诺贝尔奖,日本到底做了什么?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