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两宫之争——一场来自家庭教育欠缺的悲剧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孙权作为一个父母,实际上是不合格的。事实上这一点在三国时代的其他对手身上也有体现,在家庭教育这一块,三国时代的那些君主,往往在家庭教育上面很欠缺。

  

  刘禅影视剧照

  刘备他是戎马豪杰人物,其出色的人格魅力和极为果断的行事风格为不少后世的读者树立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偶像丰碑,他的奋斗历程也非常的励志,但是可能由于他起点过低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仓皇逃窜,没有一个固定的基业,因此在他的创业历程当中忽视了对子女的基础教育。这就使得他后来的子女,不管说是刘禅还是刘封(刘备在取名上面啊,都按照封禅这种大志向,野心也是没谁了),个人性格都有缺陷。

  

  刘备的影视剧照

  而曹操他也是一个豪杰人物,和刘备一样,他在戎马一生的过程当中,对自己的子女的教育也有所欠缺。而且和刘备不太一样的是,刘备,他是因为没有条件对子女进行基础教育,而曹操对子女的教育出现了偏差。这一点非常要命,表面上来看,曹操的子孙比刘备的子孙素质要高,不管是曹丕能文能武,还是曹植七步成诗,抑或是曹冲,素有神童之名,就连血统存疑的黄须儿曹彰,那也是一代猛将。

  

  睚眦必报的魏文帝曹丕

  孙权也不例外。东吴孙权作为三国当中寿命最长的君主,在熬死了曹操和刘备之后,甚至还熬死了司马懿,可以说他见证了整个前三国时代。按理来说有如此丰厚的经验教训,在前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都已凋零的情况下,他应该可以大展宏图。但是事实上,东吴此时却忙于内乱。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两宫之争,这场内乱对东吴的打击是非常大的,首先,本来东吴可以用于经略天下的人才,为之一空;其次,东吴的人力物力大量的内耗;最后这场内乱也使得,孙权最后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选择了隐患最多的一个继承人,就此开启了东吴主弱臣强的时代。

  那么这场著名的两宫之争,它的起点是什么?他又为何会愈演愈烈?在笔者看来,这与孙权的家庭教育关系很大。

  

  其实和曹刘儿女相比,孙权儿女生存的环境应该说是三国当中最好的了。优渥的生活条件使得他们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充实自己的基本素质。孙权有七个儿子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长子和次子早逝,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孙和信奉“以德治国”,反对严刑峻法,一直劝诫父亲“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但是孙权一直不喜欢孙和这种做派,他硬是要“作”——在已经有太子的情况下,非要再搞一个“鲁王”(孙权立了孙霸为鲁王,待遇与孙和无殊)与太子打擂台,这种不平衡且极为偏心的教育之下,想要不发生内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初,权既立和为太子,而封霸为鲁王,初拜犹同宫室,礼秩未分。群公之议,以为太子、国王上下有序,礼秩宜异,于是分宫别僚,而隙端开矣。”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说到底这一切还是孙权的教育问题,孙权对江东大族非常忌惮,生怕江东大族掌握大权,架空孙家。孙权并没有什么人情味,他的教育也充满了权力动物的特点——由他主导挑起的政治亲王内斗,即为所谓的太子党和鲁王党争权夺利。两宫之争虚耗国力,最后也没有赢家,太子和鲁王一废一死之后,年老昏聩的孙权居然将皇位给了最小的儿子孙亮,由此东吴进入君弱臣强的时代,不得不令人唏嘘不已。

上一篇:第十二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举行
下一篇:小学生考试“家长”签字,老师看后感动落泪?网友:太用心!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