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家庭教育的七个注意事项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一)缓解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现今社会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较多,最多两个,很少有三个或者是三个以上的。

  但是孩子少了,但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却不能更好的处理,孩子经常会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而发脾气或闹别扭,从而几天不理父母,有的甚至离家出走。

  其实孩子是非常的需要父母呵护的理解的,但是父母都不能理解孩子们真正想要的,而且会反对他们的看法,造成矛盾加深。

  如果他们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去陪陪他们的孩子,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沟通可以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可以增进家庭成员的亲密程度,也可以更近一步的了解孩子的世界。

  (二)鼓励孩子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现在的家长大多为70后、80后,非常重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乐、自信的与别人交往,拥有许多朋友。那么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是培养孩子社会情感和交往能力的最直接途径。

  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去,或参加旅游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多接触社会,从实践中知道社会是各阶层人群的组合,需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一个人离开了社会就无法生存。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他们会去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他们内心渴望得到父母、朋友的喜欢、赞美和支持。父母要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让他们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早日适应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和交往能力。

  (三)要加强家校联系,多与班主任、同学沟通。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因此要努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家庭教育,它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所以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教育者,特别是农村地区,面对的大多是爷爷奶奶,他们一味的把教育推向老师,对孩子只管吃好、穿好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实践证明: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实行家校联系,相互配合,促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四)家庭教育要有适当分工

  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都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只是在教育的时候有分工,有区别,教育男孩子,母亲只要尽到管理好孩子的生活,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就完成了任务了,而父亲则负责教育孩子分辨善恶是非,教成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孩子坚毅果敢的男人性格,一个男孩子教育不好,责任完全在父亲,而不能埋怨母亲更多。如果家庭的孩子是女孩子,母亲的责任就是基本上的全部,父亲的任务就是挣钱养家。

  (五)父母要要用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

  家庭教育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是潜移默化,真正的家教,不只是教知识或技能,它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无形地影响和自然地流露。也就是说,生活即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不应该用说教来进行,而应该融于家庭活动和沟通中。这样的沟通可以有很多,比如家庭成员一起吃饭时的聊天和讨论也算。其次,家长在家里的言行举止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小孩子上学之前,家庭教育更重要。从孩子开始有视力、听力的时候,家长对孩子说话声音的大小,语言表达方式是否文明,对孩子都会产生影响。孩子所具备的真正素养不是可以教出来的,而应该是在家庭和生活环境当中熏陶和感染而来。

  (六)必须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心灵的成长需要宣泄。

  “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善于倾听也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从沟通的角度而言,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学会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

  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孩子倾诉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由环境和气氛来培养。当父母能以平等的心态倾听孩子诉说的时候,那么,孩子就会从父母这里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沟通就会变得顺畅。

  可真正将孩子作为有人格尊严的人看待的父母却并不多。孩子学习和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或者疑惑,在向父母诉说时,很多家长稍不如意,就会打断孩子的话,不让孩子把话说完,轻则斥责,重则打骂。事实证明,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如果父母能多扮演一下倾听者的角色,孩子一定会对父母说出他埋藏在心底深处的话。

  (七)要相信孩子,给予孩子自信心。

  没有人喜欢被别人说的一无是处,孩子自然也不例外,然而中国的一些父母们似乎总是不自知,在家庭教育中有形与无形之间打击着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遭遇失败或孩子行为有过失时,不能对孩子全盘否定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更不能盛怒之下对孩子拳脚相加,这种做法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心灵上留下创伤。

  纵观古今成才之士,无一例外与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引导有很大关系,教子成功的父母都注意到:在教育子女方面,应该引导他们的性情;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才能;树立他们的志向;鼓励他们的斗志;纠正他们的过失。

上一篇:高途课堂:5个孩子4个考入清华北大!这对父母怎么做到的呢?
下一篇:朋友圈最全科学育儿方法都藏在这里!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