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过程中 让孩子不要过于依赖 做事不能粗心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父母想的和做的有时候似乎背道而驰。父母希望孩子不要依赖,做法却是“只要学习好,不需要做任何家务。”只要考上大学,父母可以代劳一切的事情,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至于有大学生不会或不愿洗衣服,而把衣服打包寄回家;有中学生吃鸡蛋而不会剥壳。

  当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够独立成长,在生活自理、学业深造上进入自己的方式,不需要依赖父母,但常常会忘记独立代表的是完整的经验,而这种经验是从生活中、学习中历练后的结果。

  父母“无条件”的爱看似成全了孩子,让他们拥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学业上的事情,却不会想到这种爱是父母自我束缚,张开双手告诉孩子,父母可以依赖;对孩子来说,当父母承担了一切责任后,他们自然而然地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人生的成长过程,需要做的事,本应该有孩子自己面对、解决的,通通都交给了父母。也许等到某一天,父母在抱怨一代不如一代,孩子无法独立自主的生活时,才会反思自己“无条件的爱”。

  

  孩子的事情需要自己解决,他们遭到困难、挫折、失败,学会自己去应付,去体会其中的滋味,慢慢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人生经验往往是失败、挫折的历练。而父母给予的是指导与支持,不是替代,这也许是最好的爱。

  孩子做作业或测试,经常会发生懂得题目、会做得题目出错的事情,当老师改了发下来后,立刻就意识到自己错了。这种情况在数学科目上尤为明显。特别看着错误出现在相对简单的题目,总是比较恼火,问孩子得到的回答,大多是“不注意”,“懂的,马虎、大意了!”父母也只能说“要细心,不要马马虎虎。” 除此之外,也好像没有更好的办法。

  

  每每想到这些,总想如何能让孩子重视粗心造成的错误。粗心看起来其原因是没有养成良的好习惯,做题目前没有仔细审查要求,做完没有花时间检查,或者是家长本身没有重视,没有经常叮嘱孩子,帮助孩子把关、监督,完成作业就结束了。

  粗心其对应的是细心,是注重细节,再深入一点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它不光是一种素质,还是一种成功、幸福的生活态度。

  就孩子的作业来说,也许由于粗心造成的失误对整体而言比重不大,特别是总体成绩还不错的时候,但如果忽略或没有足够的重视,长此以往累积的效应会越来越大,足以影响学习效果。就像总想着做大事,想着成绩总分数,不注意卷面作业的干净,整洁,以为那是很小的事情,不会有什么影响,这样的思维,往往带来粗心的后果。

  

  父母一心想着孩子的成绩为大事,认为马虎大意等小事不重要,就像参加工作后,日常工作多、机会多,不用为细节劳神操心就能做出不错的成绩,总急功近利,投机专营而往往不注重细节,一旦出现问题,恐怕就难以解决了。

  在细节的处理上精益求精,做到极致,成果是相当显著。可以看看德国人注重细节的培养,做事高标准,从日常生活起居开始,时间规划,做事井井有条,穿衣、叠被,摆放鞋子,约会守时,工作按照流程、标准,严格要求一系列的行为动作,从中养成注重细节的情景。

  也许对于孩子的粗心,仅仅从书本作业上纠正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从日常细节的方向上加以重视,培养关注细节,把小事做好的习惯,更有利于孩子养成严谨、细致、认真的生活、学习习惯。

上一篇:亲子教育 | 100个可能造成童年心理阴影的事件
下一篇:“爱育未来”公益项目启动 面向3岁以下儿童家庭教育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