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囧妈》为例,探析“家庭三角化”对亲子关系影响及教育意义!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由于今年有些特殊,《囧妈》改成了大年初一在线上免费放映。此举不仅解决了电影票的问题,还能够让家里以一种更加温馨的方式来欣赏观看这部影片。

  可以说,这是一部家庭伦理片,在一家人欢乐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思考一些问题。

  这部电影讲的是主人公小老板伊万由于一些纠纷,意外地与自己的母亲坐上了开往俄罗斯的火车。在这趟旅途中,主人公伊万与自己的母亲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还要与对手斗智斗勇。

  虽然途中出现了很多矛盾冲突,但是伊万与母亲和解,一起共度难关,最终解决了家庭中一直存在、却被他们逃避的问题。

  儿子都已经40多岁了,妈妈还是不肯放手。她在吃水果、喝各种养生汤的时候,不管孩子吃不吃,影片中的妈妈都会塞到孩子的嘴巴里。囧妈用着强大的控制欲对待儿子。

  然而,这样过度的母爱却然那个主人公感到痛苦。虽然,主人公伊万试图反抗,试图改变亲子的局面,却因此爆发了更多亲子之间的矛盾。

  这样看,妈妈似乎很讨厌。但是,当她看到主人公伊万被恶熊追赶,却毫不犹豫地从树上跳下来,张开双臂去保护自己的孩子。

  事实上,电影中的母子在生活中也是常见的。妈妈对儿子的强控制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源于家庭的三角化关系。

  

  今天,我们就从亲子教育的家庭三角化角度来探究父母对孩子高强控制欲的形成缘由,电影可以为我们带来以下三个探究角度:

  1、 夫妻之间:婚姻失败,夫妻双方沟通不畅,妻子常受家暴,但为了儿子忍受不幸的婚姻,最终夫妻双方渐行渐远。

  2、 父子之间:父子之间交流互动过少,孩子从小缺少父爱,缺乏安全感。

  3、 母子之间:单亲母亲独自一人抚养孩子,压力很大,自身安全感不足。孩子成为母亲的精神寄托。

  夫妻之间:婚姻失败,夫妻双方沟通不畅,妻子常受家暴,但为了儿子忍受不幸的婚姻,最终夫妻双方渐行渐远。

  在影片的后半段,伊万和妈妈一起坐在冰面上,这时,妈妈聊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爱情。

  卢小花(妈妈)与伊万的爸爸是在电影院上认识的,当时卢小花迟到了,等到她到场时,电影已经放映结束了。这时,身为电影播放员的伊万爸爸又为她重新播放了一遍电影。

  就这样,卢小花心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关系越来越好,于是,他们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但是,现实中的婚姻生活和想象中的忽隐生活是不一样的。由于双方文化背景和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两人总是吵架。而且,伊万爸爸总是爱喝酒,卢小花虽然时常劝说他,伊万的爸爸还是没有任何改变。

  

  卢小花也有想过要离婚,但是为了年幼的孩子,她还是忍了下来。打破这一局面的是,伊万爸爸在喝酒之后,总会不受控制地做一些过激的暴力行为。

  有一回,伊万回到家里,发现家里一片狼藉。他询问卢小花,卢小花撒谎说,这是因为家里面进了盗贼。其实,这是因为伊万爸爸喝酒之后,打翻了家里的东西,还打了卢小花。但是卢小花不希望伊万看到这样的现象,于是就撒谎了。

  良好和谐的夫妻关系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只有夫妻双方和谐相处,才能够齐心协力地教育孩子,一起商量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

  所以,我们会看到,大部分拥有良好家教的孩子身后几乎都有一对恩爱的父母。

  电影中的卢小花不能处理好夫妻之间出现的问题,并且在面对伊万父亲的表现时便已经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再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自然也就没有那么精力,最普通的爱也很有可能就变质了。

  这也为卢小花对孩子倾注了过多感情和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父子之间:父子之间交流互动过少,孩子从小缺少父爱,缺乏安全感。

  影片中对伊万爸爸的描写很少,毫无疑问,伊万的成长过程是绝对缺乏父爱的。

  在火车上,卢小花看到伊万与一个俄罗斯美女喝酒,她就突然变得很生气。原因是伊万父亲是在喝酒之后脑溢血而死的,所以,她对酒也就有了不一样的心理。在抚养孩子成年的过程,卢小花是既当妈,又当爸。

  

  但是,一个母亲又怎能完完全全地替代一个父亲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承担的几乎是不同的责任。父亲主要是给予孩子在精神上的鼓励,他能够鼓励孩子成长为一个勇敢、自信、大胆的人。

  而母亲给予孩子的是如流水般的爱,母亲会更加注重孩子的生活起居方面,比如最简单的,关注孩子穿暖了吗?吃得饱吗?孩子很容易感受到母亲温暖、细腻的爱。

  面对父亲,孩子一般是会表现地敬畏和崇拜,父亲在孩子的眼中一直都是一个较为高大、容易隐藏自己爱意的角色。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够缺少父亲这样一个角色的存在。

  缺少父亲的孩子,虽然心里极度缺乏安全感,但是他们会在童年时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坚强和自律。而那些看似超乎常人的自律和坚强的童年,都是以压抑孩童正常情绪与需求为代价。

  童年缺乏爱和安全感,会像一道阴影一样一直跟随着孩子。

  母子之间:单亲母亲独自一人抚养孩子,压力很大,自身安全感不足。孩子成为母亲的精神寄托。

  因为丈夫的去世,卢小花几乎把自身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卢小花的生活重心就是儿子。即使儿子到了不惑之年,在卢小花眼中,他也还只是一个孩子。

  

  她为了陪伴儿子,放弃了几个小时的飞机,而是选择了六天六夜的火车。因为伊万不愿意与自己乘坐火车,她感觉到很失望。当伊万决定帮助自己完全自己的梦想时,她的脸上全是喜悦。

  在火车上,她不停的为孩子煲各种养生汤,什么绿豆汤、红豆汤、薏米汤等等,一有好吃的东西,就会主动分享给孩子。为了让伊万放下工作,能够全心全意地陪伴自己,她故意将伊万的手机丢到水里。

  卢小花把自己生活的重心全部都放在儿子身上,却忘了自己年少时的梦想。影片中让人感动的一幕便是她带着歌唱的姐妹团,最终鼓起勇气一起唱了一首老歌——《红梅儿花开》。

  终于,在过去那么多年里,第一次,卢小花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她活出了她自己。

  一个女人辛辛苦苦培养一个孩子长大成人,这其中有多少心酸我们又怎能真正体会到。中国式家长总是这样,将自己浓浓的爱意化作对孩子严格的控制。

  《囧妈》这部电影,带来什么样的教育意义?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很多,也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而这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母亲的强控制欲正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母亲的真实写照。至于如何改变父母对孩子的强控制欲、家庭三角化的现状,这里有几点建议:

  1、 工具:沟通为"王道",走出自身的"舒适区"

  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强控制欲以及家庭三角化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沟通。因为缺少沟通,父母和孩子很难了解到对方的真实想法,由此很容易引发一些误会。

  

  夫妻之间缺少沟通,那么呈现在孩子面前的就是经常吵架的父母。看到父母这样一副不和谐的模样,孩子很容易产生无力感和感受不到安全感。

  亲子之间缺少沟通,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容易出现一道隔阂。在这一方面,父母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父母不应该过度放大自身的话语权,偶尔也要给予孩子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

  这样一来,父母不仅能够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还能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父母之间也要相互沟通,相互谅解。毕竟,教育孩子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仅靠双方中的一人是很难完成这样一项大工程的。

  只有父母双方相处好了,才能发挥各自的能力一起去照顾好孩子。

  2、 手段:恰当的"放手",给予孩子更多成长锻炼的机会

  在孩子小的时候,一些高控制欲的父母便开始规划孩子未来的人生。这本是

  好事,但是,如果父母没有询问过孩子的意见,就私自帮孩子安排好了,孩子很有可能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过度依赖父母,更多的是父母离不开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要慢慢地断开与孩子之间的联系,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去探索这个世界。

  很多事情,只有孩子自己去做了,自己真正地去经历了,孩子才会真正地成长起来。

  

  所以,不如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勇敢自由地翱翔在属于他们的天空之下。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俞敏洪: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你也可以学会
下一篇:三代人教育方式大揭秘,看看你有没有中枪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