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杨烁挫折教育为何引争议?挫折教育可不可取,关键看这3点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挫折教育应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很长时间以来,挫折教育在家庭教育圈子里都是一个很流行的说法,不少父母甚至常把挫折教育挂在嘴边。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到底可取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客观看待。

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把又刷新了“挫折教育”这个话题,把“挫折教育”带入到了我们的视野。

01

前不久,在话剧《牛天赐》演出结束的时候,饰演牛天赐的郭麒麟正准备谢幕,其父亲郭德纲意外出现在舞台上,这让作为儿子的郭麒麟一时之间情难自禁,上前给了父亲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当场泪洒舞台,哭了好一会儿。

这里先不谈郭德纲和郭麒麟这对父子间在此时的情感细节,单说说郭德纲从小对孩子实施的挫折教育,当然,郭德纲对儿子郭麒麟的“挫折教育”,也一直备受争议。

郭麒麟曾经表示,“我从小到大接受的挫折教育偏多,爸爸很少表达对他的赞赏。然后确实让我有点自卑。我的自尊是通过我自身的努力挣回来的。”

还有一件事是杨烁在新一季的《爸爸去哪儿》中的教子方式,这里暂不去评判作为父亲的杨烁对孩子教育方式的对与错,但从节目中不难发现,父亲对孩子思想和行为的控制以及对孩子真实需求的无视不免让人捉急;仅仅七岁的小雨辰在镜头下的无助和惶恐也让作为一个局外人的我感到不安。

但你能说郭德纲和杨烁不爱自己的孩子吗?用郭德纲的话来说,自己的孩子哪有不心疼的,是没有办法。许多传统式的父亲,喜欢把爱深藏在心底,虽然这份爱好像没有当妈的对孩子爱的那么深,那么热烈,但实际上他们爱孩子爱得比谁都深。郭麒麟目前来看成长了,懂事了,除了他自身的努力和良师益友的鼎力相助之外,也得益于父亲郭德纲一贯采取的挫折教育,这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

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是,郭德纲先生教子成功的方法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因为真正靠挫折教育成人成才者并不多。曾有网友直言不讳,“就老郭那踩碎自尊碾成粉末的挫折教育法,换一般孩子早疯了。”

许多孩子并不一定能够接受这种教育方式,面对冷酷多于温情的严父形象,不少孩子只能小心翼翼地刻意保持着距离,想要他们放下拘谨主动和父亲来个亲密无间的拥抱和坦诚的沟通,似乎都很难做到。

而且不容忽视的是,在挫折教育下的孩子表面上看来似乎要比一般的孩子坚强,但穿透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时,你会发现那颗心很脆弱。所以郭麒麟在看到父亲到场的那一刻才会与父亲拥抱痛哭,因为他觉得终于被父亲认可了。就像那个小雨辰,我们即使不在现场,也能感受到他的那种对父亲既小心翼翼地躲闪又渴望被接纳的复杂心情。

可见,有些剑走偏锋的挫折教育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挫折教育也并不是一些人所想像的如洪水猛兽那般地可怕,所有来自于孩子对挫折教育的无言抗拒,大都是因为父母对挫折教育的误读误解所导致的,因此,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关键就是正确理解挫折教育。

何谓挫折教育?不少人望文生义,或是认为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多多地经受挫折和苦难,拘泥于苦难才能成人成才的古训;或是认为挫折教育就是要打压孩子,打掉孩子的锐气;或是认为要让孩子多多经受失败的痛苦,哪怕孩子取得成功也不给予肯定;当孩子表现出一些自发的行为,更是毫不客气进行批评。

很多父母想当然地以为这就是挫折教育,以为这就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殊不知,挫折教育的关键并不是一定要让孩子多去承受挫折,而是在于遇到挫折后如何提高应对能力。

上述方式在心理学上叫做“过度控制”,被过度控制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的人格独立性,他们的心理素质反而不如正常教育下的孩子,内心也比一般的孩子更加脆弱,只不过,这种缺乏自信和脆弱被所谓的“坚强”的外衣遮盖住了。

02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再开挂的人生都有可能遇到障碍,但只要积极的面对和解决,就有可能避免下一次挫折的出现。

父母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的出发点不可谓不好,但再好的事情和目的如果超出边界就可能走了样,有违我们的初衷,古人讲的“过犹不及”也是这个道理。产生上述问题的最大根源,就是不少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的方式上走了极端,曲解了挫折教育,把挫折当成要刻意给孩子吃大苦头,甚至人为给孩子“制造”挫折,以为这样做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但实际上,孩子得到正确的鼓励可能有着更好的成长状态。

正如知乎上的一位网友说的那样,“我考了99分,如果在当时父亲不是给我打击,而是给我鼓励和肯定,我现在的人生发展状态只会更好……”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曲解,使得另外一些父母出于心疼孩子,害怕挫折教育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走上了另一种极端,对孩子百般溺爱,当真的挫折来临的时候,不是和孩子一起坦诚面对,而是百般回避。可躲得过初一,还能躲得过十五吗?孩子在未来终究是要面对挫折的,没有谁能保证孩子一生是顺风顺水的。以上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育方式。

知名亲子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曾经说过:“……人为制造挫折绝不是给孩子“授渔”,而是残忍游戏和变态演习,它让孩子变得无情或消沉。”

尹建莉老师还进一步说明,“挫折教育是伪概念,挫折和挫折教育不是一回事,前者是没办法的,遇到了就得面对,可以成为经验;后者是人为的,只是挫折,不是教育,只能给孩子打击,不能形成成长动力。自然的是美好的,爱是一切答案。”

正如尹建莉老师所言,挫折和挫折教育并不是一回事,“挫折教育”这四字的关键在于后面两个字——“教育”,即挫折教育的关键在教育。如果父母只给孩子挫折却不跟上任何形式的教育,为了挫折而挫折,那这样的所谓挫折教育已经失去了教育的本质,只不过是在折腾甚至是施虐孩子。

再进一步说,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父母人为地给孩子制造挫折,不是父母刻意去让孩子吃苦,不是父母有意给孩子制造人生失败,不是父母无情迫使孩子去体验痛苦,最终却让孩子陷入到一个人战斗的黑暗与无助的可怕环境。

而是要让孩子明白,当不可避免遇到挫折来临的时候,他不是孤单的,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情感上的支持,是父母给予孩子的鼓励和接纳,是父母一起分担孩子经受挫折打击的痛苦,是父母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去面对挑战和困难,让他在面对人生的挫折中获得成长,享受历经生活磨难后的成功喜悦。

03

很多人想象的挫折是大灾大难和困苦,其实不然,在生活中处处皆有可能遇到挫折,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对特定的人群来说就可能是挫折,比如家庭作业布置的比较多,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需要克服的挫折。

而正确的挫折教育,就是在面对诸如作业多这样的挫折的时候,家长要教孩子学会如何去面对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如果孩子能够努力想办法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这本身就表明抗挫折能力得到了锻炼。反之,如果是家长看到孩子做不完作业,就越殂代疱,帮孩子一起做作业,看起来是在帮孩子,其实就是一个不恰当的挫折教育。

当我们的孩子能够从容面对挫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不轻易在挫折面前倒下,这才是我们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的本心,这才是我们为人父母者在面对挫折教育时应秉持的真正态度。

如果还不好理解或是找不到共鸣之处的话,我们可以拿成年人的经历打个比方,当我们在工作上或人生中遇到重大挫折时,此时最希望的肯定不是自己一个人独自去面对,而是希望得到领导大力的支持、同事无私的分忧、家人充分的理解,当这么多人的温暖力量汇聚在一起,就一定能成为帮助我们跨过挫折障碍的力量,否则,领导、同事和家人都不给你任何的支持,只是冷眼看待,袖手旁观,与其说是要提高你的抗挫折能力,还不如说是看你一个人在苦苦挣扎的笑话。相信,你此时的心情一定是跌入了深渊,不好受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这一点上,孩子和我们是感同身受的。

所以,在我看来,认为挫折教育就是给孩子“创造”挫折,一味打击孩子的观念肯定是错的,当然,拒挫折教育于千里之外也是不合适的。此外,良好健康的挫折教育一定是建立在一个平等沟通的机制上,失去这个大前提,只能让孩子丧失了最基本的安全感。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不管是什么方式的教育都要适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如果有一些挫折超出了孩子的正常处置能力,就需要家长帮孩子承担和化解。比如孩子被严重霸凌、被性侵等等。

挫折教育到底可取还是不可取,相信你读完本文,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这里做一个总结来收尾,挫折教育到底可不可取,归根到底是要看以下这三点:

一是看孩子在这个挫折教育中,是否能勇于面对问题或困难,而不是害怕问题或困难;

二是看孩子在这个挫折教育中,是否能保持积极应对问题火困难的心态;

二是看孩子在这个挫折教育中,是否从挫折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如果这三点目标都能实现,这样的挫折教育是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当然也是可取的,反之,就没有任何的可取之处,需要对我们的挫折教育进行反思。

上一篇:斯坦福大学AI机器人与未来教育中心主任:AI时代,未来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下一篇:中国未来15个最具潜力的城市(名单)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