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千人校长大会(北京站)圆满落幕 众嘉宾讨论未来教育模式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2019年11月23-24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中国教育智库网、未来学校研究院、庄严智库共同承办的“成为改变的力量——第四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北京站)”(又称“校长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指出:“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而此次会议正是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背景,探索在新的智能化、数字化时代,学校形态变革趋势和未来学校构建模式,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这也是深入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宏观战略部署的重要环节。

  此次研讨会以 “未来学校:变革、创新与融合”为主题,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千余位校长参会,多项未来学校主题活动在此次研讨会上举行。

  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是教育变革的基础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为本次大会致辞并以“新技术革命与学校形态变革”为题做了精彩报告。

  未来教育要为更好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的追求,更好实现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坚实基础。

  我们今天正处在工业化向数字化时代转型过程中,这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也是几百年来从未面对过的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同样会面对教育形态和学校形态的变革。

  而驱动未来学校形态变革的三大最基本力量源泉:对更加美好和理想教育的追求;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新技术的集群突破。

  当我们想要进行形态变革,就要重新回归对学校本质的讨论。课程、测量和评价,正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与基础。

  课程是学校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变革的核心动力就是学习方式变革。今天,推动新技术的发展也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学习方式。如果新技术只是用来更好地服务应试教育,则没有意义。

  例如,技术应该增强学习者的自主性、强化学习方式的互动性、创新性,体现人才培养的融合性。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违背了这些原则时,它也就无法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测量与评价作为学校的另外两大要素,其变革也至关重要。在测量和评价技术发展中间,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是变革基础,它可以对于高互动学习方式、创新性的学习方式能够进行更加可靠和精准的评价,从而支撑课程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面对未来学校的建设,当前还有很多痛点、忧虑、压力、负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负重前行寻找创新和突破方向,真正做一件对中华民族未来、中国教育未来有意义的事情。未来学校不是任何人规划出来的,而是靠成千上万实践者走出来的。

  面向未来5大未来学校主题活动隆重举行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至今已发布两年,本次大会共有5项围绕未来学校的主题活动举行。

  未来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实验研究课题结项结果名单公布

  两年来,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累计立项147项研究课题,回收416个《未来学校指南》条目,课题单位覆盖全国27个省份。此次会议上,中心公布了第一、二批未来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实验研究课题结项结果,共有102项课题顺利结项,部分课题单位接受了由中心颁发的结项证明。

  未来学校探索案例和创新成果(第一批)入库发布

  为深入推进未来学校研究实验计划,探索未来学校新型模式和基础框架,汇聚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典型性推广价值未来学校探索案例及创新成果。中心联合光明网、中国教育智库网学习强国等单位和媒体,于今年8月5日面向全国启动未来学校探索案例和创新成果征集工作。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

  本次会议上,宣布了入库的15项未来学校探索案例及4项未来学校创新成果。

  未来校长之家APP2.0 发布

  新一年的未来学校校长培育项目以及相关平台——未来校长之家APP2.0在本次会议上发布。

  未来学校校长培育项目是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重要研究部分,而“未来校长之家”APP是维持该项目的重要工具。作为未来教育先行者之地的“未来校长之家”APP2.0,它不仅以服务构建学习者为中心,驱动和激励自主学习的线下培育理论,还将为校长打造终身学习、灵巧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

  新型家庭教育(区域)指导服务体系解决方案发布会

  为了支持各地创新家庭教育模式,提升家庭教育质量,规建中心汇集创新要素,以面向未来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机制,研究推出了针对家庭教育的解决方案——《新型家庭教育(区域)指导服务体系解决方案》。

  新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以市区县为单元,构建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新型家庭教育区域指导服务体系。

  广东省佛山市与沈阳市沈河区成为首批新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合作建设区域。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千校万剧”活动倡议

  2018年,规建中心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中,“百校百剧”作为入选课题研究,在借鉴“百校百剧”安全教育创新模式和其他附属经验基础上,中心倡议发起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千校万剧”活动,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实践探索。

  11月29日,“百校百剧”将在北京一零一中学举行第四赛季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届时将正式启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千校万剧”活动。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作为“百校百剧”活动推动者,教委主任王方以“从‘百校百剧’和‘千校万剧’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模式探索”为题在大会上做了该项目的主题分享。

  智慧共享,多位专家共话未来教育

  在当下不断强调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史家小学校长王欢以“聚焦成长拥抱未来——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育人形态变革探索”为题,从学校智能化等角度分享了学校的探索案例及实践经验。她提到,智能化的育人之义要求目标、路径不能偏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要在多要素、长链条、全方位教育实践中让学生有能力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徐新燕围绕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探究与实践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表示,如今高中教育要满足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同时,要更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差异,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具有差异性不同成长通道,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教育资源整合就是为了实现最优化配置,使其最大化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服务于学生发展指导工作。

  广州市加拿大外籍子女学校校长陈秀群在讲到如何打造创新融合的国际学校中说到,教育是一个能够用来改变世界、且容量最大的工具,不应辜负社会和教育职业的期待。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些时候我们代表个人,有时候却不仅仅代表个人,还代表这个行业,代表着民族的思想,代表着民族的优秀,期待中国教育人能够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育人故事。

  谈到信息时代下的人才培养,原清华大学云计算委员会指导教师、国家软件出口中心首席IT教育专家王洋讲述了信息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举例探讨何为创新能力。在他看来,我们如今所教的知识是学习的基础而不是目的,获取知识的过程才是真正要关心的东西,过程之中尝试推动生命研究来帮助生命成长,希望教育是以成就感驱动内在驱动力,而不是由外界逼迫,希望孩子发自内心渴望研究并投入思考,能够把一个东西真正掌握、真正地做好。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一所怎样的学校?我们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我们所需要的教育?如何让孩子赢得未来?针对上述问题,华夏幸福教育事业部总顾问、总督学,原人大附中副校长肖远骑做出了分析和阐述。他表示,未来教育将在三个方面发生巨大变革,分别是:学习空间的再造、课程体系的重构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并总结到,我们应把学校打开、把课程打开、把课堂打开。

  最后一位分享嘉宾是岳阳市平江县三阳明德学校校长李杰,从乡村美育的角度探讨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并提出互联网美术支教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应积极构建网络联校,带动全县美育发展。

  《白丁会客厅》也在本次会议上再次亮相,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作为主持人,邀请了北京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深圳市南山区赤湾学校校长王小洪、庄严智库理事长严介和四位嘉宾一同探讨未来学校的深层次问题,展望教育的未来。

  访谈中,马骏校长分享了学校PDC项目与未来学校的建设理念和经验,她认为未来学校探索的关键在于一种新型模式的探索,同时需要尝试如何将当前的学校和未来学校做对接。

  朱建民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十大国家级共建实验室与生涯发展教育,他认为,教育的转型不仅仅依靠技术,更靠思想观念的引领和变革。

  王小洪校长在介绍学校无边界课堂时说道,校园学习是交流中心,世界才是学习的大舞台。

  同时,庄严智库理事长严介和在访谈与接下来的主题演讲中充分肯定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表示要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投身教育事业,并从企业家的角度发表了他对教育创新的一些个人体会。

  会议第二天,四大分会场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4G会议室、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以及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分别举行。围绕着教育的传承、艺术教育、编程教育、新高考改革展开了深入探讨。(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上一篇:武清受邀参加GES2019未来教育大会
下一篇:李培根:未来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技术说“不”的能力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