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古代教育演变,从结绳记字到教育大国,这其中经历了什么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1-07-10
手机版

引言
教育可以说是贯穿整个历史,无论是从茹毛饮血的语文是社会人们采用结绳记字的方式,还是到现如今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传播知识手段,这其中的一系列行为都离不开教育。无论是生产落后时期人们相互传授生存经验,还是如今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始终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我国古代教育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起源于演变,我们一探究竟。

一、三皇五帝时期
三皇五帝时期多半还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在周礼当中有记载,在五帝时期已经出现了大学的概念,并且将其称为“成均”,曾经更多的指代当时进行宗教事宜或者进行公众集会时用于演奏的场地,同时也能够施行礼乐教化的作用。这个时期成均内部进行了教育活动多半是独立于生产劳动之外的教学内容,因此也可以将其认定为是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

古书当中还对另一种教学机构“庠”进行了阐述,《礼记》当中“庠”指的是由老者看管的氏族中储存公粮的场所,同时也是用来养老的地方。当时的氏族公社教育下一代青年的任务主要由老人负责,所以这个场所也兼具了教育职能。虽然在当时来说成均和庠并不是正式确立的学校机构,但是就他们的职能属性来说,也为后世确立正式的教学机构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二、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教育的主要特色是学在官府。这个时期,由于人们将教育机构下设在府衙之中,由官府把控学术和教育传播,因此在这个时候的教育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教学主要是针对统治阶级的子女,不会兼顾到平常百姓,当官的和老师的合而为一,政治和教育合而为一,成为了当时主要的教育特色。
就学校教育来说,按照其分配的地域以及主办方可以分为国学和乡学两大主要类型,国学主要是为了贵族子弟进行设立的教学机构,并且将其所授课的学生根据年龄和教育程度以及阶级分为大学和小学两个不同的阶段。也只有部分贵族子弟及少数能够经受层层筛选推荐的平民子弟才能够拥有大学教育,在当时的大学教育当中,主要学习诗书礼乐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一些相关的宗族祭祀事宜。

国学当中的小学机构则主要设置在当时王宫的东南面,由王宫的守卫长官师氏和保氏作为授课老师,主要负责讲授德、行、艺、仪几个方面的知识,为的是更好规范贵族的道德行为和训练他们的基本生存技能,所有能够进入小学和大学的贵族子弟,首先应经过家庭教育才能到学校进行学习。当时的女子也能够接受女的教育,但是仅限于家庭内部而不是学堂之中。周朝时期的地方学校一般是为普通贵族和小部分的平民子弟所设立,有基层学校的性质,同时根据不同的等级划分学校,并且主要教授德、行、艺方面的知识。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教育制度
在经历了奴隶社会以后,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进入了奴隶社会娃向封建社会形成的过渡阶段。在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原本在官府当中所收藏的一些礼乐器及相关的典籍流传到了民间,这一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兴起,也为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在百家争鸣之后,儒学文化、墨家文化相继繁盛起来,这一时期的百家争鸣也催生了教育的不断发展。

秦统一六国与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并且以法学思想作为治国方针,严禁私学。这一时期则在郡县当中设置官学机构学室,其学生被称为弟子。而这部分学生则主要是史官的后代,为的是帮助秦朝更好的记录历史,而这一学期时期的教育内容则主要是针对文化学习和名字的书写。西汉时期董仲舒推行大学,并且以五经博士作为老师广招博士弟子,推动私学的恢复和发展。
到了隋唐时期时,由于社会相对开放,因此对于私学的要求也更加放松。当时的教师来源更为广泛,包括有一定学识的文人以及官员和退休官员都能作为老师,并且催生了书院这种较为现代的教育组织形式,直到五代末期基本形成了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机构。

到了宋代时期,主要承袭了隋朝时设立的国子间将其设为最高学府。并且在宋仁宗时开设太学广招师生。还设立了武术、法律、算术、书法、绘画、医学等专职学校。此时也产生了大批的私人书院,并且推动了一定时期的四学发展。到了南宋时期,由于程朱理学成为了大统,书院当中主要教受理学思维,而后来书院被官府继承用于管控当时的人才选拔。
元朝时期,由于游牧民族占领中原地区形成了元朝的统治,为了能够学习中原一带先进的农耕文明,元世祖下令广设书院为的是更好传播文化知识,并且将其分为宫廷教育和地方蒙古官学两大部分。虽然书院还是在政府的把控之下,但是也将前朝时期自由讲学的风气保存了下来,对当时的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明朝时期主要推行程朱理学,他们的书院也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侧重于授课和考试,另一类则侧重于学术研究。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明朝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波折,自由讲学的学术研究形式的书院遭到了破坏,直到万历七年以后,书院重新开始流行。但后来由于魏忠贤从中作梗,书院被大量烧毁,直至崇祯帝即位之后,才慢慢恢复了书院制度。
到了清朝时期,由于统治这比较推崇儒学经典,因次通过书院去确立儒学的地位,并在中央官学内部设立国子监中学等机构。直至光绪31年才设立京师大学堂,至此教育才进入了近现代化接轨的阶段,书院的正式废止于1901年,当时光绪下令章书院改为学堂,而这也意味着书院制度的陨落。

结语
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经过不断的演变而形成了今天这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自由学术氛围。对于教育机构的演变来说,从一开始的毫无章法到中央的集体把控,再到后来的私学盛行也经历了一个时期的波折。这也反映出了我国在不同时期教育制度的演变发展,也体现了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未来教育也将成为每个人的终身事业,通过学习丰富我们的技能,开拓我们的眼界,推进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简编》
《中国教育通史》

上一篇:华为发布“未来种子2.0”计划,未来五年投入1.5亿美元用于人才培养
下一篇:未来5-10年,“买房”和“不买房”有多大区别?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