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交给孩子,让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连结……论坛上,教育大咖共话如何用爱让教育发光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1-06-30
手机版

后疫情时代,在面对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的时候,未来人才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如何把传统中国文化进行创新,从而融入孩子的课堂?教师又应当如何为孩子打造一个自由探索、自主思考的课堂?

TIDE2021第三届国际教师发展大会于6月26日-27日在沪举行,本届大会以“从心出发,共筑未来”为主题,聚焦国际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提升,探讨新国际形势下教师发展的新趋势。

与传统文化的连结从一张桌子开始……

在芒种节气收割麦子,在霜降节气品尝香甜的炒栗子……北京赫德双语学校里,孩子们在教室里围着一张小小的“节气桌”,桌上摆放着月季花、杏子、梅子,意味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就是小满节气。

义格集团总督学、《当代教育家》杂志总编辑李振村先生在论坛上分享了如何从二十四节气来看中国文化课程的国际化。

义格集团总督学、《当代教育家》杂志总编辑李振村先生

李振村先生说:“在国内谈到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总会看到孩子们穿着汉服、背古书、习古礼等,那这些孩子学习的这些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用呢?而当他学习的素养没有用的时候,又为何要学呢?”

北京赫德双语学校的“二十四节气”课程,在传统文化的探索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从一张小小的节气桌开始,大自然节气的变化与孩子们之间产生了联系。

在特定时节,学校在体育馆旁边开辟一块地,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种麦子,观察每一个节气麦子的变化。到了小满时节,正值麦穗灌浆,学校的老师和食堂阿姨采集了麦穗,搓出来给每个班的孩子一小碟,让他们品尝青麦的味道,因为,这也是大地的味道、庄稼的味道、自然的味道……

在芒种节气,老师和工人们把手割下来的麦子扎成一捆一捆放在食堂里,供孩子们欣赏、观察。李振村说,这不是一件简单的工艺品,而是孩子们见证了生命成长的全过程,见证一粒种子到麦穗到麦粒再到白面,米、面、大地与节气之间的关系就这样关联在了一起。

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发了“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立冬时节,用白菜和胡萝卜这两种常见蔬菜,做一一道名为“橙红橘绿”的菜肴。

据李振村介绍,还有小雪节气的红泥暮雪、大雪节气的苍山夜雪、冬至节气的长夜将息、小寒节气的暗香凌寒等,这些全部来自于节气诗中的诗句,孩子们吃的不是一道普通的菜肴,是诗意,更是文化……

李振村认为,在国际教育的体系和背景下我们应当立足当下看经典,而不是立足经典看当下。我们应该让经典活在当下,而不是让当下回到经典。

在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学校通过“中国文化周”来发展全人教育。总校长吴子健说:“我校的英语读本和中文读本采取的都是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从初中到高三都是如此,其中,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必读必考的科目。”

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总校长吴子健

吴子健校长分享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女孩进校时候没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但是学校图书馆每学期都会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来作报告,女孩的英语成绩提升很快。

有一次,澳大利亚的简·拉达在讲座中讲了关于动物方面有趣的故事,她回国后就收到了这位孩子的邮件,想要把她近4万字的专著翻译成汉语推荐给中国小读者,但是简·拉达不同意,她觉得一个中国女孩不可能把一本全英语的、具有学术性与科普性的书翻成中文。

但是,经过近一年多的沟通,这位作家通过邮件沟往来发现她的英语基础不错,同意了出版的要求,并为这本书写了后记。

后来了解到,家长和学校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兴趣,从她懂事开始,她的父母经常带她到动物园,因此她对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吴子健校长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大家的是语言的背后就是文化。学校也设有人文课程,让孩子去思考、去创作,探究曹雪芹写下《红楼梦》的背后的故事,了解李白、杜甫的诗作和他们人生经历的关系………

不打扰、没有碎碎念……把课堂交给孩子

在一个可容纳2000人的体育场馆内,8分钟的安静阅读时间里,全场鸦雀无声,仿佛进入了一个无人之境。这是福建融侨赛德伯学校总校长林莘在论坛上和大家描述的自己在2014年某堂语文课上的场景。

福建融侨赛德伯学校总校长林莘

林莘认为这样静悄悄的场景让学生回归到了深度学习的状态。谈及为何会想到要改变课堂模式,她说:“曾经,我一天听了5节课,观察到每一节课老师的提问次数达到七八十次,课上的百问百答,秒问秒答,学生如何来进行自主学习、深度学习?”

于是,林莘开始了学教反转的教学模式的尝试,这样的课堂是包容、悦纳的,可以看到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在伙伴的帮助下回到课堂,询问同伴有关海底世界的课文中,“游”字怎么写,当他学会的时候,脸上洋溢出开心的笑容,还会用手指摸着伙伴的耳朵感谢他们让他重新回归课堂。

林莘认为教师应当使用平和的语言和态度;减少心心念、碎碎念;不鼓励狂热的发表;不提倡举手和起立发言;提供学生轻声细语交谈的氛围。

此外,教师的心智也应当做出改变,在课堂上减少讲话;从教师提问过渡到让学生来抛出问题;从排排坐变为U型或4人小组;减少教学环节,让核心问题从学生中来。

课堂上如何设定高水准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挑战高质量的学习?林莘主要的策略是倾听、串联与回归。

倾听:每一个孩子在听的过程中不插话、认真思考,课堂上组织学生和文本对话、和物质世界对话、和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就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三大法宝。

串联: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通过对课程的统整将教材与教材、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材与社会,将实现课程的融合。

回归: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回到前一次讨论的内容。

林莘说:“实现教学翻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除了语文学科,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上也是如此,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赵建华表示学习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是探究人类如何学习、为什么学习、学习在什么情境下产生,以及人们如何决定学习发生源头等问题的重要研究领域。

他建议,要为学习者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避免按图索骥或死记硬背。可采用提问式或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也可采用独立学习和合作式学习。通过设计来改变学习方式对于学习科学特别重要。

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赵建华

在不断变换的时代,未来教师还应当具备哪些品质?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贺楠认为,教师应当要让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具备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和固定思维的出发点基本相同,但最后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程贺楠说:“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我们的思维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挑战,看待面临的困难,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待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我希望教师能够不断丰富自己、成就自己,并把这些美好品质传递给学生。”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贺楠

“空心病”少年,需要被爱,也需要为自己而活

随着国家三孩政策的开放,多孩家庭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

论坛上,西交利物浦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硕士项目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闫嵘先生表示,生育政策的变化之后,会引发传统家庭结构、成员数量,包括家庭观、教养方式以及教养理念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反映在孩子身上。

西交利物浦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硕士项目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闫嵘先生

有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要特别重视家庭、学校和社区共育,重视起中国家庭结构与家长养育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闫嵘认为,对于多胎家庭的孩子,应该特别重视以下四种关系:

第一种是亲子关系:不良的亲子关系会导致儿童产生孤独感,如果没有安全感谈何学习?

第二种关系是同伴和兄弟姊妹关系:这类关系非常重要,只有把这类关系处理好孩子们才会愿意去学校,才会懂得如何与人交往。

第三种关系是师生关系:这类关系有皮格马利翁效应,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孩子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爱上这门课,好的任课教师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第四种关系是孩子与网络世界的关系:如果以上三种关系处理好了,与网络世界的关系也可以处理好,否则就会出现网瘾问题。

网瘾问题在青少年中出现的概率非常高,现在患“空心病”的青少年数量也在增加。

何为“空心病”,职业精神科医师,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干预专家,徕希心理联合创始人&大儒心理书院创始人徐凯文教授在论坛上说:“‘空心病’指的是一个家庭环境优渥、成长环境优渥的孩子突然少了很多重要的东西,以至于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生命失去了热忱和希望。”

精神科职业医师,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干预专家,徕希心理联合创始人&大儒心理书院创始人徐凯文教授

徐凯文介绍说,在一线城市的儿童、青少年极端事件发生率大约是往年的三到四倍。

所以,心灵的升级显得更为重要,要让孩子成为更加高尚和美好的人。

孩子只有在做自己认为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的时候,才会肯定自我,并且真正感受到幸福。

本次大会期间,四场分论坛围绕身心健康、课程设计、评价改革、教师发展展开深入探讨;此外,还有“TIDE晚宴:神奇教师颁奖典礼”、12个主题工作坊和三场优秀教师公开课。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作为麦当娜的女儿 也非寻常之辈 23岁的她比母亲更大胆出色
下一篇:87岁老人当裸模20年,和24岁女孩同住,8个子女嫌丢人断来往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