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身边 | 覃锦瑶:北大粤协,坚守粤语情怀的“园地”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北大粤协:

  坚守粤语情怀的“园地”

  作者 | 覃锦瑶

  一、“粤”讲“粤”过瘾:共聚粤语的园地

  临近期末的一个傍晚,一鸣在繁杂的实验报告中抬头看了看时间,赶紧抽身而出,从医学部骑车来到本部二教410,投身于那片粤语的园地。

  “‘咁’是粤语中非常常见的词,如果只是记住‘这样,这么’的翻译,有许多句子我们都会无法理解。来看两种常见用法。课文里小明说的‘原来你咁犀利’,‘咁’放在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这句话就是说‘原来你这么厉害’。而小美的 ‘听落好似好好玩咁喎’,‘我同我细妹咁’,当它放在词和词组、又或者是句子的后面,表示指代前面内容的状态,所以这里说的是听起来好像很好玩‘那样’,我和我妹妹‘这样’……” 讲师正在解释课文里多次出现且用法丰富的词“咁”,一鸣边听边琢磨,他似乎一下子领悟了什么,不禁拍“案”而道,“原来是这个意思!”一鸣为班上的其他同学道出了同样的心声,大家都看向他笑了笑。

  这是一鸣第二次参加粤语班,在上学期系统学习过粤语基础班的知识后,他选择继续参加这次的粤语进阶班。一鸣连续坚持来上粤语课,是为了再续与粤语的“前缘”。二教410课室,为期两周的粤语进阶班里,一百多位同学“共聚一堂”,这当中有许多像一鸣这样的非粤语母语者,在继续书写他们与粤语相遇再相知的故事。

  一鸣向我分享道,高二时因为疫情,他被困在家中上网课,焦躁压抑的日子里偶然间刷到陈奕迅的粤语歌,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鸣来自北方官话区,自己的母语与粤语差异甚大,当时听到陈奕迅的歌其实完全听不懂,就像听外语歌曲一样。但是歌曲的旋律和音调却出奇地抓耳。他如今回忆起来还是带着欣悦的微笑,“很难解释具体为什么,反正就是一下子揪住了我的心。” 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一鸣开始循环播放陈奕迅的每一首歌,再是Beyond、张国荣、容祖儿……在那段密闭的日子里,抑扬顿挫的粤语音调仿佛让无聊郁闷的生活也有了些许变化,歌单里循环播放的粤语歌带他走出了牢笼,走向香港乐坛的“流金岁月”。

  一鸣着迷于粤语九声六调的韵味,慢慢地歌单里的歌曲全都变成了粤语歌。他很想用自己的声音将那些动人的歌曲唱出,他一点点模仿歌里的粤语发音,对着翻译理解特殊用词的含义,渐渐地也掌握了一些粤语常用说法。来到北大后,一鸣偶然间了解到粤协组织的粤语班,他在一阵惊喜之下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粤语班是北大粤协的招牌活动,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与一般的粤语课程泛泛介绍日常用法不同,北大粤协的粤语班注重系统教学,希望来上课的同学能掌握更精准的发音与粤语自主学习能力。粤协每年都开设基础班和进阶班,一位专业讲师负责系统地教授粤语音标、专题疑难用法、主题常用说法,并在具体的知识学习过程渗透粤语文化的讲解。班内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配备几名助教,帮助大家纠音。后来增设课后拓展环节,由讲师分享经典的或当下最新的粤语歌曲与影视作品。许多参加过粤语班的同学都评价道,粤协开设的粤语班兼具知识性、专业性、趣味性与互动性。每节课的讲义都制作得很精美,课后也会补充实用性很强的旅游指南、餐厅指南等等,大家纷纷表示要收藏下来,回去反复品味。

  粤协的粤语班为一鸣提供了系统学习的机会,让他一下子就领悟了很多以前不理解的问题。每节课都有许多顿悟的时刻,他总是忍不住“拍案”惊叹,粤语实在精妙。我和一鸣谈道,现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许多网络平台都有丰富的粤语教学视频,系统的音标学习也不在少数,而且容量肯定比短短几周的粤语班更大。一鸣连忙摇头,“我来上粤语班最主要的不只是为了学粤语。平时在身边很难找到说粤语的人,在粤语班可以和会说粤语的同学、学粤语的同学一起说粤语,这个机会太难得了。而且在这里也不仅仅只是学粤语,也是和一群懂粤语文化的人一起聊粤语歌、粤语电影,平时身边也很少有人聊这些,我身边的朋友都毫不了解。”

  粤语班每晚八点半下课,如果按时下课离开,一鸣本可以搭上回医学部的最后一班车,但他每次都会留到课后拓展环节的最后,结束再骑车回去,奔赴急迫的复习任务。短短几周的粤语班机会很宝贵,值得好好珍惜。每次粤语班结课后,他都会怀念许久,那是他心中精神园地般的存在。

  粤语班不仅吸引了一鸣这样的国内粤语爱好者,还吸引了许多留学生,有的留学生粤语水平已经很高,在课堂上的发音几乎与粤语母语者无差。还有许多人是即将到粤港澳地区升学或工作的,为提前做好语言准备而来上课。一鸣同组的小高今年下半年就要到深研院继续学习,而瑾仪已经申请香港的高才计划,明年毕业将到香港工作。两人都表示虽然现在粤港澳地区普通话已经较为普及,在香港掌握英语能力也可以满足日常交流需要,但是要融入本土文化,粤语始终是进入的第一关。这个小组的助教周懿听到小高和瑾仪与粤语的故事,开着玩笑向一鸣问道,是否有考虑以后到广东发展。一鸣却非常认真地回答,说他非常向往大家一起讲粤语的环境,所以也打算日后到广东发展,虽然未来的规划未明确,但心里已经将广东纳入理想发展地。并且相信广东发展机会多,是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地方。

  二、“粤”来“粤”远:粤语母语者的反思

  周懿正是一鸣所在小组的助教,她是第一次来粤语班当助教。她得知任务很简单,几个助教负责一个小组,帮助组员纠正读音,因此也没有太把这件事情放到心上。来到410课室,却发现一百多位同学当中有许多都提前来参加课前活动环节了,感到些许诧异。

  第一节课上,讲师介绍了“咁”的不同用法,周懿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原来如此。而当讲到“鸡啄唔断”这个说法的时候,周懿回忆了许久,感到既陌生又熟悉,她转头和另一位助教搭档方方讨论,方方也摇头表示自己不怎么说这个词,但印象里家里的长辈会说。大半节课下来,周懿和方方都感觉到对自己的母语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周懿向我分享道,“我虽然会讲粤语,但只是会读,很多说法其实是不知其所以然的。而且慢慢发现,很多粤语的说法我已经很陌生了,自己平时也不说了,只是听过家里老一辈的人在讲,或者是电视剧电影里面的。虽然是当助教帮同学们纠音,但我自己也在重新学习自己的母语。”

  每节课有许多跟读环节,当大家一起开口大声念时,周懿突然感到被拉回了某个熟悉的时空,她才意识到,除了平时和广东的家人朋友打电话,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在身边听到这么多人一起说粤语了。听着一阵阵粤语读书声,周懿仿佛回到了广东,是亲戚朋友齐聚一堂大聊特聊,是早晨热闹的茶楼里说笑声不断……她边跟着读边想“粤语还是那么好听!”

  课后,周懿本来有自己的安排,但她现在决定留下来听讲师的拓展分享。讲师分享了香港乐坛的最新发展,介绍了李幸倪、Dear Jane、张天赋等新一代歌手的风格特点,周懿发现自己对这些人名歌名完全不了解,而当讲师问道是否有人关注过这些歌手,好几个来上课的同学都开始滔滔不绝地分享起自己的看法,包括一鸣。周懿略带诧异和茫然地看向一鸣,一鸣向她分享,自己平时关注了好一些平台,时不时就会去听听,慢慢地对每个歌手的风格都有所了解了。周懿表示自己自己脑海中还是八九十年代的粤港音乐,她和近年的粤港音乐已经完全脱节了,也不太了解粤港电影目前的发展情况。一鸣略低沉地说道,“我感觉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之前在学校里也认识了一些广东同学,非常兴奋地想要和他们聊粤语歌,结果发现他们平时根本不听,也没有了解。”另一位助教方方也自嘲道,“虽然是广州人,会讲粤语,但我对粤语地区文化的了解其实还不如来上课的一部分朋友。”

  近些年来,粤语地区的新一代已经越来越少说粤语,甚至不愿意学粤语,他们对日韩欧美音乐与影视的热爱经常高于粤语歌曲影视。其实不仅是粤语,所有的方言都在面临着边缘与消亡的困境。当作为粤语母语者的周懿、方方,发现在粤语区以外还有这样一些人,对粤语和粤语文化抱着纯粹的热爱与如此热诚,始终关注这种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她们感到既欣喜又惭愧。在这里,她们重新发现了粤语和粤语文化的美,“一鸣”们的热忱与投入更是重新激发与坚定了那刻入自己灵魂的对母语与文化的热爱与认同。欣喜与欣慰之余,更多的还有反思。

  自2018年秋季学期首次执教,从2018-2019年的大班到2020-2021年的元培小班,2022年再次回到大班,灏洋已经担任了五年的粤语班讲师。五年里多次出国交换,每次回国后被粤协会长问道是否还继续任教,他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上课教授粤语已经成为一种本能,尽管隔的时间比较久,他发现自己也毫不需要温故讲义,上课的内容与节奏实在太熟悉了。粤语班对他来说早已不是协会每个学期的例行活动,更是把自己血脉相连的语言和文化,自己的生命经验和他人分享的机会与场合。

  粤语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受到的限制和挑战,灏洋早已有所关注。他对社会产生大量对粤文化的误解或偏见,比如把粤文化局限在某个时代,以及对当代广东-香港歌影视的忽略这些问题感到痛心与担忧,但是粤语班却给了他许多安慰与希望。他回忆道,2019年春季一位在课堂展示中呈现出母语使用者般熟练使全场震惊的韩国留学生,2021年春季一组四人很投入地学习互相提点最后还在课堂展示表演了精彩的《无间道》和刘醒vs梁非凡的同学,他至今难忘。他们的热爱对希望传承粤语的母语者来说是非常大的感动和激励。

  “这两年因各种情况,广东地区的新一代重新开始了对传承和推广粤语的重视,而香港新生代的出现也带来广东歌影视的再次兴盛。在这种时候着力于教粤语班,或许也是一种回应这个时代试图磨削粤语和粤文化存在的对抗性行为。”灏洋扬起嘴角微笑,“甚至可以略带骄傲地想,早在广东地区再次点燃心火之前,我们就已经在做这件事,并且一直得到非广东地区的同学的支持和回应。诸位同学的热诚证明了,粤语和粤文化的价值是不可能被取消的,不单在自己的地方要被保留,在广东以外也有很多人依然喜爱和期待着它。”

  三、“文明能压碎,情怀不衰,

  无论枯干山水”

  在北大丰富的社团文化当中,地方性社团并不少,但地方性社团普遍面临着难以保持持久活跃的问题。粤协是地方性社团当中较为成功的。粤协现任会长泳榆表示,粤协其实是依靠粤语凝聚起来的庞大“共同体”。

  泳榆讲到,刚接手粤协时,这个社团其实不大活跃,面临地方性社团共同的难题。地方性社团要能持续发展,需要策划具有持续性的特色活动,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而参与的人多了,活动自然能一直办下去。泳榆和其他社团核心成员努力打破僵局,在招新时极力宣传粤语IP,招来了大批朋友。他们当中有的本就是粤语爱好者,但之前一直没有了解到粤协这个平台;有的本身对粤语并不大了解,看到颇有意思的社团宣传,也打算试着加入一下。粤协核心费尽脑筋策划各种有特色的活动,包括“粤光宝盒”清北粤歌赛、早茶、夜奔等等,终于迎来了社团发展的良性循环。目前,粤协成员已超过五百人,核心也由原来的十几人扩充到七十多人,当中也有许多为非粤语母语者,抱着对粤语的渴慕“为爱发电”。

  这学期的两场早茶活动“竞争”都十分激烈,不到半小时报名人数就超出了限定名额的三倍。一直被耽搁的粤语歌夜奔也终于成功举办,根据实时人流量统计,当晚有超过四千人参加。而粤歌赛虽然在学校各种歌唱比赛中知名度较小,但也有许多非粤语母语者报名参加,最后进入决赛的大多都是粤语母语者,还有选手特地从深研院赶来参加决赛。粤语区之外活跃着那么多“粤语小金库”,给粤协工作人员和比赛现场的观众都带了不小的震撼。

  “入学那年的百团大战,刚好路过粤协,就顺手加入了。后来阴差阳错接手了这个社团,在办粤协的时候,自己也越来越热爱粤语文化了。希望能一直做大做强吧。”回忆起粤协一路以来的发展,泳榆感到十分欣慰。

  即将到来的暑假,粤协正在策划到佛山地去的社会实践,“岭南水乡·佛韵悠扬—非遗佛山探索旅程”。希望带领更多粤语爱好者,真正走进当地,感受真切的粤语文化。

  自普通话推广以来,粤语一直面临着传承的困境,甚至于部分本土粤语人都不再认同自己的母语。但粤语那九声六调的独特魅力永久存在,依旧会吸引无数个“一鸣”,不需解释的理由,便能“俘获”他们的心。近年来“三点几啦,饮茶先啦”等许多网络热梗,都恰恰说明粤语文化正以不同的传播形式走进更多人的视野,粤语能凭借自身魅力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走向更远处。无数个“一鸣”与粤语相遇的故事,在北大粤协这个平台得以分享出去,如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激起层层涟漪,触动着那些或已“忘记”自己母语的粤语人。故事带来的感动,在粤语母语者与非母语者之间翻涌流动。北大粤协汇聚着多样的粤语故事,凝聚起粤语人的小“共同体”,不论粤语如何流变,北大粤协始终坚守纯粹的粤语情怀。

  或许正如陈奕迅在《七百年后》所唱,“文明能压碎,情怀不衰,无论枯干山水。”

  本文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年《专题片及纪录片创作》课程作业,获得“新青年非虚构写作集市”优秀作品。

  原标题:《重拾身边 | 覃锦瑶:北大粤协:坚守粤语情怀的“园地”》

  阅读原文

上一篇:西南交大新校区要来了!西南石大也有好消息→
下一篇:肇庆自考有哪些最新开考专业?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