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企业崛起的有力保障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革,独角兽企业逐渐成为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全球独角兽榜》,在全球1361家独角兽企业中,中国便占据316家,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因此,近年来,从国务院到地方省市,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政策,着力于孵化、培育更多高质高量的独角兽企业。其中,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11部门于2023年9月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和服务独角兽企业的若干措施》,以政策为导向,全过程、多方位地助力北京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良性发展。一、北京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状况与独特作用(一)何为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概念最早由投资家Aileen Lee提出,一般是指创立10年以内但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的非上市创业公司。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业界、学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不论是胡润百富、《华尔街日报》等知名研究机构发布的各式榜单,还是日益丰富的学术论著,无疑都将“独角兽企业”摆放在了聚光灯下。而落于实践,独角兽企业则也名副其实地引领了国家乃至全球的创新发展,日渐成为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开拓者。(二)独角兽企业在北京2021年10月,《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中便已提出,要“建立独角兽企业行业管家制度,引导独角兽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促进独角兽企业在市域内合理布局”,支持独角兽企业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截至2022年,北京共有独角兽企业102家,分布于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22个行业,估值总计约2760.2亿美元,数量和估值均位居全国城市首位。政策支持以外,北京自身便具有诸多助力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发展壮大的先天优势。一方面,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以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汇集着大量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为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奠定了器物基础。另一方面,从坐拥众多顶尖教育、科研机构到聚集来自于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人才,从创办各种高新企业孵化器到开拓各式众创空间,北京深厚的文化资本积淀与包容开放的创业氛围为高新企业提供了丰沃的社会土壤,在文化上激励了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出现与成长。(三)北京独角兽企业的独特作用可以说,北京的资源禀赋滋养了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而反过来,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的蓬勃发展则又有利于促使北京社会维持高水平的良性运作,在以新兴技术促进生产、带动消费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北京整体产业的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与商业创新。此外,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依托其先天的技术优势,能够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及时地推出新兴的产品与服务,从而实现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与产品品质的持续提升,满足北京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北京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这个意义上,北京凭借金融、人才、文化等资源优势与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的互惠共赢关系,一同推动了北京社会的良性高效运作,为居民带来了更高质量的生活体验。二、北京独角兽企业的发展问题与相应政策(一)北京独角兽企业发展的难点与痛点值得注意的是,固然北京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方兴未艾,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问题。据统计,2022年海淀区、朝阳区共有78家独角兽企业,占总数超过70%;此外,北京市排名前十的独角兽企业占总估值的近四成,而45%的企业估值刚达到10亿美元的门槛。这意味着,北京市独角兽企业的发展不仅呈现空间上的分布不均,还存在着个体间的发展不平。而相关企业扶持政策往往针对头部或中小微企业,中等规模独角兽企业“两头不靠”,享受到的优惠政策较为有限。此外,独角兽企业又往往处于事业的拓展时期,资金需求量巨大,假若现有的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其发展需要,便会导致新产品与新技术较难落地,从而不利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出台相应政策、进一步激发独角兽企业发展潜力自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二)《若干措施》的相应对策在此背景下,《若干措施》充分考虑了企业在融资、人才和创新等方面的迫切问题,将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工作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对于独角兽企业的战略支持。一方面,《若干措施》具有一定的引导性质,为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若干措施》指出,要强化独角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符合条件的独角兽企业承担国家和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并给予最高1亿元的资金补贴。这一措施在进一步强化对独角兽企业创新支持的同时,引导性地将独角兽企业纳入国家创新的范畴,从而在提高独角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助力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国家科技总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若干措施》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更为独角兽企业带来了实质性的利好。不论是通过促使独角兽企业与国企相互对接、建立市领导牵头的投资统筹机制等手段进一步破解独角兽企业的发展难题,还是通过破除人才落户、过度监管等制度壁垒来进一步优化独角兽企业的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将惠企政策落于实处,从制度上缓解了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前提阻碍与后顾之忧。可以说,《若干措施》具有突破性的政策意味。它不仅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明确了北京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发展道路,还扩宽了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空间。从支持独角兽加快登陆国内外资本市场,到保障独角兽企业空间需求,再到支持独角兽企业融入国际创新网络,《若干措施》着眼全球,最大限度地释放了政策红利。政策的制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政策的成效也并非当即显现,而是需要久久为功。但在北京深厚文化底蕴与丰富要素资源的涵养下,我们可以相信,独角兽企业及潜在的独角兽企业将会快速成长壮大。而这不仅会推动北京经济的转型升级,还将会为整个中国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而十足的动力。(王鹏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举报/反馈

上一篇:加查县以人居环境整治助推乡风文明新风尚——让乡风更文明乡村更美丽
下一篇:四川最新水质、空气质量排名出炉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