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访】:听一本书背后的故事,了解一段鲜为人知的尼日利亚华侨华人史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6-27
手机版

  原标题:【作者专访】:听一本书背后的故事,了解一段鲜为人知的尼日利亚华侨华人史

  前不久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本有关尼日利亚华侨华人史的专著-The History of Chinese Presence in Nigeria (1950s–2010s):Factories, Commodities, and Entrepreneur 《工厂、商品与企业家:尼日利亚华侨华人史(1950s-2010s)》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聊一聊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刘少楠,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本科和硕士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学基地班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此后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非洲史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洲史、中非关系史、非洲华侨华人史和大西洋奴隶贸易。

  Q1:起初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要决定出版这样一本专著,您的动力是什么?

  刘少楠:

  主要两个原因。第一是十年学习和科研生涯的成果。第二是以发表专著为结果的导向。 关于第一点,2012年从出国读博到2022年这本书最终出版,有十年的时间。六年多的读书时间,这其中包含将近3年的课业,资格考试,非洲一年多田野调查,再加后续一年多的写作,最后在2019年回国任教。在后续三年多的工作时间里,逐渐把之前的博士论文通过整理和修改最终形成了目前的这本专著。 具体为什么做这个方向的研究呢,其实最初联系导师的时候确定的研究方向是非洲奴隶贸易,但是中国人研究奴隶贸易有一定的困难度。我的导师提到,不管去非洲的哪一个国家,发现中国人都特别多,他产生了想研究一下中国人在这些非洲国家的历史的想法,但是他不懂中文也没有相关的资源,这个研究方向彷佛为我量身定制一般。最初选择的研究地区是加纳,但后来发现加纳华人没有那么多就转向了尼日利亚,当时加纳的华人总共有四五万人,但是尼日利亚的华人大概有十到二十万人,并且它的历史很长。 为了使研究更顺利,我还学习了3种当地语言,加纳的特维语,尼日利亚的伊博语以及尼日利亚北部的豪萨语,我发现会一些当地的语言无论是平时生活还是做研究真的有非常大的帮助。 在调研中,我还发现了很多以前未曾了解到的有意思的事,比如我们小时候用作牙缸、脸盆、痰盂这些搪瓷制品,在调研中我发现尼日利亚人把搪瓷作为嫁妆,搪瓷在当地属于经济保值产品,当地几乎所有的搪瓷工厂都是中国人创办的,甚至他们在年会使用的官方语言竟然是上海话,等等这些都极大激发了我的兴趣。 第二点,我的导师曾说过,博士论文应该成为你的第一本书。对于年轻的学者来说,尤其在人文社科领域,如果想要在学术界站稳脚跟,无论找工作或者评职称等,都会有出书的要求。所以当时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我就是以把它出版成一本书来进行设计的。 Q2:您认为这本书主要有哪些特点?它的贡献主要在于哪些方面?

  刘少楠:

  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在非洲史领域的意义。在非洲史领域来讲,关于中国人在非洲的历史属于现在比较前沿的领域,本书是国内外学界第一本关于中国人在尼日利亚的历史的著作,填补了西非地区华侨华人史的空白。这本书主要考察到尼日利亚的这些中国人,他们和尼日利亚的政府、媒体、商人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书中涉及经济史,社会史和文化史各方面的融合。 另外一个层面是对于中非关系研究的贡献。目前,中非关系研究十分火热,研究的人员也非常的多,但是一般研究中非关系或者研究非洲的中国人的时候都会假定,从两千年开始中国人在非洲就有很多,但是其实在两千年之前,中国人就在那里。这些中国人,他们之前在那里的历史,他们为什么来,什么时候来这,为什么没有离开,这其中有很多问题并没有被解决,可以说这本书对于中非关系,中非关系史领域奉献了宝贵的历史的视角。 Q3:从最初策划到最终出版,您觉得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或障碍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

  刘少楠:

  挑战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去非洲做田野调查中的困难。从最初的买机票,签证到当地去,在非洲的衣食住行,生活学习和调研,整个过程都是十分艰苦的。除了基本生活上的困难,为论文去找材料的时候,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你未必可以顺利在当地找到你所想象的材料。初到尼日利亚的前两三个月,都未找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当时一直处于一个极度焦虑的状态。比如我想在拉各斯找曾为中国工厂工作的老工人做口述史,但拉各斯流动性很大,你找不到60-70年代的老工人;后来我又到了中北部城市卡杜纳,一开始也找不到人,后来就到处跟人聊天,最后是通过我住的那个地方的一个中国公司的尼日利亚保安,聊着聊着发现,这个黑人保安的爸爸,当年就在中资纺织厂工作,而且告诉我,他们那一大片都是老纺织工人。非常幸运的是,不但找到了那位保安的爸爸,还发现他住的地方正是当时那批工人们所分配的房屋的聚集地,研究才得以继续下去,获得了相当多的一手资料。 第二个方面是写作当中的困难。由于汇集的资料十分多,两百多位采访人员转录下来的文字就高达一百多万字,同时还有档案馆里的资料,在此情况下反倒无法下笔。我决定逼自己,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会议有明确的时间要求,所以我最终是在会议要求的时间之前下笔写了将近30页的会议论文。真正写作的时候,永远是不完美的状态。要敢去开始,然后再进一步去修改,后来第一章写完写第二章,后面每一个章节基本上都是遵循着同样的策略,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当然也要有整体的规划。 Q4:分享一下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对您有什么样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您认为我们还有什么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刘少楠:

  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帮助我快速的将这本专著发表出来。我觉得Taylor & Francis对我帮助很大,整个沟通交流的过程非常顺畅。从最初跟孙老师这边确定选题,提交proposal,然后发送外审,再修改提交;再到撰写书稿,最后提交书稿。我个人感觉就是很顺利,基本没有什么波折,孙老师和其他编辑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最突出的优点是高效的审稿效率,和编辑之间的沟通总能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使得整本书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从编纂到最终出版的全过程。 另一个是Routledge的品牌角度,Routledge品牌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很高。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人文社科领域,出版过很多精彩的书籍。作者选择哪一个出版社出书,对这本书的认可度以及后续的销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对别的出版社不太清楚的情况下,Routledge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个人觉得出版的过程 十分顺利和高效,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改进的地方。 Q5:您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是怎么样的?

  刘少楠:

  目前两年做的比较多的是非洲史学史,数字史学,区域国别研究史的梳理和总结这类纯文本的研究。所以 下一步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中非关系史方面,比如中国人的非洲观念的演进,这个方面更依托于文本比较多,中文的资料会更多一点,但是外国人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所以从英文出版的角度会比较便利。 另外一个方面希望继续专注于尼日利亚,专注于西非,去做一些比较扎实的基于田野的当地的研究,比如和搪瓷相关的,尼日利亚从殖民统治的中后期到独立后这几十年中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希望未来有机会可以再去尼日利亚,再次回到非洲。 责任编辑:

上一篇:今天来分享一些关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小知识
下一篇:贵州“新世界名片”投资20亿元,将刷新超级大桥纪录!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