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被丢到沙漠三天两夜挫折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1-04-30
手机版

01?

在网上看到一个小女孩“控诉”爸爸的视频。?

小女孩说,爸爸有一点点缺点,就是老是让她不开心,并且要求爸爸改正这个缺点。?

但是爸爸却说:?

“这是为了你们好!如果不在家里锻炼锻炼,多碰到一些困难或者不开心的事情,你就没有抵抗力,以后离开爸爸妈妈就会完蛋的。所以现在要经常让你不开心,这样你才不会那么容易崩溃,有没有道理呀?”?

听完爸爸的这一番论调,小女孩直接翻了个白眼:“我才不认同!”?

“小孩子如果老是不开心,就会得一种不开心病,那就不会健康长大。”小女孩这样反驳。?

这位爸爸的话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很多父母都有着跟他一样的观点,觉得孩子小时候不遭受一点挫折,长大了会经不住风雨。?

于是,我们常常会听见:?

“这点小成绩不要太高兴,要记住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你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我又不能陪你一辈子!”?

“不打击你两下,你可能都飞上天了!”?

有人喜欢把这种对孩子的打击和否定,当作是一种挫折教育,但这种所谓的挫折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只是挫折。?

美国正面管教体系创始人简·尼尔森博士曾说:?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了如果想要孩子变得更好,就应该先让他感觉更糟?”

变了味的挫折教育,不仅不会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对抗挫折的勇气。?

02“挫折教育”不是“折磨教育”?

综艺节目《四大名助》中,有一位虎妈让我印象深刻。?

为了锻炼自己的女儿,这位虎妈从小就对女儿进行“挫折教育”,动不动就会动手打孩子,甚至一周要打三四次。?

甚至在女儿12岁的时候,虎妈就将她送去大沙漠里锻炼了“三天两夜”,在出发之前,虎妈还不忘嘱咐自己同行的弟弟:?“狠狠地虐她!”

虽然女儿从沙漠里平安回来了,但是内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妈妈大谈送她去沙漠的好处时,小女孩却说:?

“以后我遇到困难了,永远不会因为那三天两夜的痛苦变得坚强,我只会记得你是怎么虐待我的。”

显然,对于小女孩来说,这并不是“挫折教育”,而是“折磨”。?

如果一个孩子一直经历着这种持续不断的“挫折”,那么他内心的能量就会一点点地被偷走,最终会无力地躺在地上。?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经研究发现,当威胁降临的时候,人们的身体会以增加心率、血压和压力荷尔蒙的方式来应对。?

一个孩子在面对压力时,如果能够一直保持着和成年人的支持关系,那么这将能够激活孩子压力反应系统,增加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效应将会被缓冲并恢复到基线水平。?

但是如果压力反应一直持久保持在一个极端,并且孩子没有得到成年人的支持,那就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大脑结构受到损害,而这种损害将会带来终身的影响。?

简单点说就是:?如果一直只给孩子制造挫折,而不给与支持,孩子的挫折感持久而强烈,就会损伤大脑。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在《家为何会伤人》中说过:?“孩子的挫折教育不是不需要,而是不能额外和附加,否则就会演变成伤害。”

而这种伤害所带来的影响,很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03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关于“挫折教育”,一直存在三个误区:?

挫折教育=吃苦教育

挫折教育=批评教育

挫折教育=尽可能多的挫折机会

这些错误的认识,让很多父母刻意去给孩子“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挫折”机会。?

然而,真正的挫折教育,应该是以爱为主题的,是无论孩子遇到什么样的挫折,父母的爱都始终无条件地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

正如《教育的选择》中所说的:?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长制造挫折,而是能够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去年,吴尊曾分享过NeiNei前后两次参加芭蕾舞比赛的事情。?

第一次是去年4月的时候,NeiNei虽然是最小的参赛选手,但也非常想要赢得比赛。?

她从3岁开始学习芭蕾舞,为了这一次比赛更是没日没夜的苦练但最终她还是输了。?

输掉比赛之后,NeiNei哭得非常伤心,吴尊也心疼不已。?

年底的时候,NeiNei又参加了另一个芭蕾舞比赛,结果她又一次输掉了比赛,这一次她甚至都没能进入决赛。?

但是NeiNei的心态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再像第一次那样流下伤心的眼泪,而是在社交平台上留下了一句话:?

女儿能有这样的感悟,离不开吴尊在她面对挫折时的开导和陪伴。?

在女儿第一次失败的时候,吴尊没有打击她,也没有要求她更加努力地练习。?

而是在第一时间鼓励女儿:“她的表现是她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她值得爸爸骄傲。”?

并且还和女儿分享了自己少年时期代表文莱跟中国比赛,结果26-128惨败的事情。?

他想要让女儿明白,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抗挫力培养,就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04孩子面对挫折时,家长该做些什么??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挫折教育,重点应该是教育,是让孩子拥有面对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适当放手,积累“我可以”的习得性乐观

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他权衡利弊和调节情绪的能力远不如成年人,所以很多时候他需要父母的帮助。?

如果让一个孩子单独面对困难,他又不具备调节情绪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导致“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有一个“反义词”,叫“习得性乐观”:指的是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专注、积极、掌控感、自尊自信。拥有这种能力的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会积极想办法解决,而不会一蹶不振。?

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父母认同孩子的情绪,给出合理的帮助,能够让孩子摆脱“习得性无助”,而适当的放手,则能够让孩子积累“我可以”的习得性乐观。?

就像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鹬》中,怕水的小矶鹬每天都等着妈妈来喂食,但妈妈却把它推到了海边,放手让自己的孩子尝试觅食。?

虽然第一次尝试,小矶鹬就被海浪给冲回了岸上,不过它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之后,最终还是克服了对海水的恐惧。?

从日常的生活开始,不包办代办,让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他们才会明白,自己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当他们再次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会坚信“我可以”,而不是只会逃避。?

引导孩子正确归因

“归因”是由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F.海德在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首次提出的。?

在心理学上,归因是指推断事件或行为原因的过程。?

简单点理解就是,在失败之后,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这个过程就是归因的过程。?

有研究表明:?懂得正确归因的孩子,能更积极地对待挑战和压力,从而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孩子考试成绩差,这时你对他说:“考得不好,是你能力不行。”那么孩子就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能力问题,他将会失去再次尝试的勇气,认为自己就是失败的人。?

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你对他说:“宝宝别哭,看我怎么打这个桌子。”这种“嫁祸”于其他事物的归因方式,又会给孩子灌输一种推卸责任的意识。以后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就只会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每件事情的失败,都有着不同的原因,引导孩子学会积极归因,客观理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路径,这才能让他获得真正、永久的成长。?

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他认为人有两种思维方式,另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在面对挫折的时候,通常会束手无策,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或运气不足。?

而“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在遇到挑战时,会认为只要自己不断努力,一定能克服困难,因此越战越勇。

在对两种思维模式进行解释之后,我们很容易就明白了,成长型思维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挫折,能够让孩子从失败汲取养分。?

更重要的是,这种思维模式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掌握的。?

变赞美结果为鼓励过程?

我们赞扬孩子的时候,通常会用到这些口头禅:“你很聪明”、“你真棒”、“很好,继续努力”……?

这种泛泛的夸奖,除了让孩子觉得挺得意的,便没有其他“好处”了。?

但鼓励就不一样了,鼓励是对对方行为的认可。这样孩子就知道哪些是他通过努力做到的,哪些又是他在失败中总结出来的。鼓励能够让孩子在下次遇到挑战的时候,能够更加努力去取得成功。?

和孩子分享失败?

每个人都害怕失败,更害怕谈失败,但是如果一直回避失败,我们就没有办法发现问题,也没有办法修正错误。?

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妨像吴尊那样,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的失败。这其实是在告诉孩子,失败是人生中很常见的一件事情,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更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关键是要学会从错误中反思,从失败中进步。?

教孩子用更积极的方式思考问题?

遇到困难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沉浸在负面的情绪当中,教会他转换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能够让孩子更好地走出来。?

考试成绩不理想,引导孩子只看自己比过去进步多少,不和别人比较;?

搭积木太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就引导孩子多尝试几种没有试过的方法;?

孩子的抗压能力较弱,在遭受挫折之后,一定需要大人的鼓励和教导,才能避免造成自我评价低的问题。?

只有挫折而没有战胜挫折的体验,孩子是永远学不会“站起来”的,这也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功夫妈咪说:

挫折教育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我们曲解了挫折教育的真正含义。?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给孩子制造困难,而是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面对。单纯的挫折是没有意义的,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才是教育的意义。?

上一篇:未来10年,这5类房子将成为“新奢侈品”?内行人开始入手了!
下一篇:6岁儿子被13岁小孩杀害,孩子母亲没等来一句道歉,她复仇后被判13年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