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和她的14个孩子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1-04-20
手机版

陈芳莹,23岁,贵州遵义人,个头不高,俊俏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说起话来,眼神充满热情,坦诚而真挚。在阿克陶县塔尔乡,认识她的人都叫她“小陈”。

是什么让一个都市女孩不远万里,来到昆仑峡谷的塔尔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陈芳莹把来到塔尔乡归结为缘分。

2018年9月,就读贵州民族大学大四的她,来新疆旅游。当她来到塔尔乡,被眼前壮美的景色和淳朴的民风所吸引,深深爱上了这里,她决定留下来支教。当时她带的班有14个孩子,三个月的实习期完成后,她离开塔尔乡,回学校准备毕业事宜。

2019年5月,陈芳莹顺利毕业,她决定来到这里做一名小学教师。她说,她放不下这些孩子,梦里都是他们的笑脸。

村里的孩子只能在阿力米力克小学上到三年级,三年过后,这些孩子就要离开这个只有10名教师的学校,去县城继续完成学业。陈芳莹说服妈妈,她只把这一批孩子送走,三年后她才23岁,人生可以重新开始。

陈芳莹出生在军人世家,爸爸在新疆当兵,现在哥哥也在新疆服兵役。妈妈了解女儿的性格,临行前妈妈只交代了两句话,一句是自己要注意安全,一句是不能谈对象留在那里。

陈芳莹带着行囊,回到了阿力米力克小学,来兑现她的三年之约。

当她再次来到这里,学校的领导和同事都很不理解。因为这里条件很艰苦,县教育局的领导也多次找到她,希望给她调整工作,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如果为了安逸调换工作,那我就不从大都市来到大山里的乡村了,来这里是为了我那14个孩子。

阿力米力克小学现有学生41名,专职教师10名,全部为少数民族师生,作为第一个内地来的教师,语言障碍成为她教学中的难题。为了让孩子们尽快听懂普通话,陈芳莹一边坚持主动学习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一边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元化形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

在陈芳莹近三年的悉心教育下,现在这个班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成为了全校最好的班级,孩子们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不仅可以交流沟通,还成为父母接待游客的小翻译,这都让村民对陈芳莹赞不绝口。

在陈芳莹的记忆里,第一次来学校实习,村民和周边的人都对她很客气,那都是出于对她这个城里丫头的新鲜感。村民们真正接纳她,是她带的14个孩子成绩越来越好以后。

“大概是半年后,每天我宿舍门口都会有家长送来的牛奶、核桃、鸡蛋等食物。我理解这是乡亲们对我的接纳。”陈芳莹回忆起那时候的情景,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

家长记不住陈芳莹的全名,都叫她小陈,孩子们也叫她小陈,所以,陈芳莹成了大家的“小陈”。

山里的孩子,父母大多是护边员,能陪伴他们的时间有限。在这14个孩子眼里,小陈是他们的姐姐,也是妈妈。

达娜古丽·买买沙学习很好,但她经常迟到。陈芳莹找她谈心,这个漂亮的小姑娘,眸子里噙满了泪水。陈芳莹一把把她抱住,低声安慰她,“没事,老师不怪你,你告诉老师原因好吗?”

达娜古丽支支吾吾地说,她每天要走20公里山路上下学。陈芳莹震惊了,一个7岁的女孩子,每天要走这么长的路上学,当天下午,陈芳莹就陪着达娜古丽回了一趟家。

10公里的山路,沿路随时掉下的落石,越来越酸痛的双腿,这些陈芳莹都记得。印象最深刻是,达娜古丽一路上对她的歉意,她说是她让老师受这个罪,一路上都在说对不起。

在路上,陈芳莹抱着达娜古丽痛哭了一场,她摸着这个7岁大的小女孩,泪水止不住的往外流。达娜古丽哭着说,老师你别哭了,以后我再早起一个小时,我一定不会迟到了。

达娜古丽哪会懂,陈芳莹是心疼她,是心疼这个孩子为了学习每天行走20公里的辛苦。

陈芳莹说:“在这里,我也在成长。这些孩子给予我的,远远超过我的付出。”

学生木巴热克·哈那库力智力发育迟缓,只能达到两三岁的程度。刚开始,孩子们都不愿意和他玩,久而久之,他也就不愿意来学校了。陈芳莹来到木巴热克家,告诉他,同学们都想他了。木巴热克半天挤出来一个“好”字。

木巴热克重新回到学校,陈芳莹带他上厕所,陪他聊天,给他好吃的。孩子们看到陈芳莹这样做,也学着照顾木巴热克,陪他上厕所、给他打饭……

木巴热克说不了整句的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挤。现在他最爱说的就是“小....陈...好”。

陈芳莹来学校后,一位年长的前辈告诉她,“小陈,你是船,你是梯子。这里的孩子需要你的帮助,他们也将一辈子记得你。”

归期到了,陈芳莹却舍不得走。她像一束光,照亮了大山里这群孩子的梦想,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留下来,没有和家里任何人商量。她说,想送更多的孩子走过河,翻过山,去拥抱生活,去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我会留在这个小学,直到有一天这儿不需要小陈。”塔尔乡绽放的杏花下,陈芳莹眼神坚定。

上一篇:14名专家加盟!深圳福田成立学前教育专家委员会
下一篇:济南市天桥区教体局局长张萍:打造15个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