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77岁老教师坚守山村教育58年,教出100多名大学生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分数相加,分母相同,只加分子,分母不同,要先通分。”近日,走进偏远的大方县鼎新乡长田小学,今年77岁的退休老教师姜武远声音仍然洪亮。

坚守三尺讲台58年,先后教出100多名大学生,3名研究生。从青丝到白发,他用一生坚守,只为让深山里的娃走出去。年近耄耋仍不愿走下讲台。

姜武远正在给学生们上课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的爷爷就在长丰村开始办私塾,1943年,父亲接过了爷爷肩上的担子;后来我接过了父亲肩上的担子。”回忆起一家几代人的教书生涯,姜武远掷地有声地说。

1961年,姜武远从坡脚中学毕业,年近花甲的老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姜武远说:“孩子,我也老了,身体又不好,教不动了。你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为了山里的这些孩子,你还是回来教书吧。”从那以后,19岁的姜武远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教鞭,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

“说到教书育人,最困难的就是1963年,那时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有179名学生,我既是校长又是老师。”姜武远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那是常有的事。

那是一段艰难的岁月,全国各地都在闹饥荒,边远的长丰村也不例外。有些孩子为了吃饱肚子,便辍学去劳动挣工分去了。姜武远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做思想工作,把辍学的孩子纷纷劝回学校。

答疑解惑

“那时教书待遇低,家里的事基本上全靠妻子一个人忙,妻子去干活抢公分,我就背着孩子上课。”姜武远说,当自己觉得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想想父亲曾经的嘱托,于是咬着牙挺了过来。

“我们这个地方山多坡陡,土地贫瘠,又是偏远山区,交通十分不便。这里的娃娃如果不读书,他们怎么走出大山?怎么改变命运?”姜武远说,这是他坚守讲台的动力。

2003年,姜武远到了退休年龄,5个儿子中有三个继承了父辈的事业,家里的生活状况也好了很多。教了一辈子书的姜武远原本可以退下来,享享清福了,可谁知道他却选择了退而不休,要求在长田小学当校长的大儿子姜徳芳给自己安排课程,他要继续上课。“一开始是不答应他上课的,但就是不听。”姜徳芳说。因为扭不过父亲,姜徳芳只好作罢。

新学期开始,原本已经退休的姜武远又精神抖擞地重新站上了讲台。“你说我咋能回家享清福嘛?”姜武远说,“由于长田小学地处偏远,分来的老师一拔一拔来了又走了,学校一直都缺老师,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2008年,因破烂的长田小学获得外界资助修新学校,需要征地,当时许多群众不愿意拿出土地,姜武远却主动找到乡领导,愿意将自家的1400多平方米土地免费让出来修学校。“修学校的那段时间,父亲白天上课,晚上就守在工地,搬砖、运沙……学校一砖一瓦放在什么地方他比谁都清楚。”儿子姜徳芳说,“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休息,可他就是不听。”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鼎新乡长丰村长田小学

终于,一座新学校拔地而起,百余名学生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学校有了医务室、图书室、食堂……

近年来,由于政府不断招考特岗教师,偏远的长田小学也来了不少年轻教师。当校长的儿子姜徳芳无数次劝父亲:“您看学校不缺老师了,就安安心心享清福去吧。”姜武远不置可否,第二天又继续拿着教科书走进了教室。

“直至现在,父亲一直都舍不得离开学校里的孩子,教书育人已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大儿子姜徳芳说。

满头白发的姜武远走在教学楼里

今年,已是姜武远在学校上课的第58个年头。年迈的姜武远尽管早已两鬓斑白,依然深情地守护着山里的娃。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孜孜不倦的传授学生知识。

“教书育人早已融入到我的生命里了,我这一生都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山里的娃娃。我要一直教下去,直到教不动为止。”虽年近耄耋,姜武远仍话语铿锵。

原标题:《77岁的大方老教师姜武远,坚守讲台58年不休,先后教出100多名大学生》

上一篇:率性改号收获578万大奖 想为乡亲做点事
下一篇:IBM推出量子计算教育服务,未来能否普及?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