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教之城”留不住人才?南京缺了什么
“最想留住的幸运”,南京究竟该如何留住?
人口规模是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目前常住人口超过900万的南京来说,距离“未来5年内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不过,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说,拥有长三角最多本专科在校生的“高教之城”南京,似乎并没有太多“存在感”。
“慢半拍”的南京
根据江苏各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南京以75.7万名本专科在校生,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八,在长三角地区排名第一。作为“高教之城”,南京对高层次人才向来青睐有加。
近日,南京为26.3万名在宁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江苏大剧院举办了独一无二的毕业盛典。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再一次出席致辞,寄语全体毕业生:“你们是南京最想留住的幸运”。
放眼“十四五”期间,南京更计划吸引100个顶尖人才(团队),超过8万名海归人才。
不过,在一众城市纷纷上场的“抢人大战”中,南京的反应并不算快。近年,苏州数次升级人才引进新政,推出“人才红利”,杭州、广州等城市也不断加码,南京的人才政策变化却并不大,甚至被不少人吐槽“不痛不痒、几乎没有存在感”。
“高校的确是南京的名片,但高校是‘生产’人才的地方,能不能留住人才,则是另一回事。”南京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长江产经智库区域经济首席专家吴福象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10年前,我曾给南京做过人才与就业的规划,当时,南京市政府预期和期待的人口规模比我测算的多了200万。现在看来,我此前的预测与当前情况是相当吻合的。”
“未来,南京人口增长是可预期的。此前,产业基础较好、外向度较高的城市对人口或人才最有吸引力,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南京的经济韧性正逐渐显现潜在优势。”吴福象表示,但要想真正留住人才,真正用好资源,还得遵循高校资源本身的特性,搞好外围环境。
“从某种意义讲,当年以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代表的老校区周边,正在沦为城市‘摊大饼式’扩张的‘城中村’,周边挤满了小吃店和烧烤店,成了南京高校资源的‘减分项’、设点科教资源的‘负资产’。”吴福象举例说。
“总体来说,南京高校的引才能力还未释放出来。”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南京是中国高教重镇,双一流大学有近10所,高校众多、质量较高,这在客观上形成为“同城消化”效应,即城市存量人才就地转化就业增量人才。而南京高校要形成集聚增量人才的“磁场效应”,还应该有能力、有余力吸引更多外来人才。
“要达成这一目标,离不开南京城市宜居环境,特别是子女教育、基础教育等条件持续改善,也离不开高校本身的引才、聚才的创新环境。”胡小武进一步指出,此外,南京目前持续高涨的学区房价格,也对南京的引才造成一定冲击。
留才再放“大招 ”
为了留住人才,南京承诺了三个“如果”:如果你留在南京,落户、租房、购房等一系列政策,将最大限度免除大家的后顾之忧;如果你在南京就业,面试补贴、见习培训等支持措施,将助你事半功倍;如果你在南京创业,将享受到最便捷的准入、最低廉的成本、最完备的配套、最贴心的服务。
同时,今年3月底,南京在原有“宁聚计划”基础上,升级推出“紫金山英才宁聚计划”,重点支持一批引领支撑行业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具体来看,南京将建立高峰、先锋、宁聚、菁英计划体系,共14个人才项目。对主导产业、“卡脖子”技术、国家重大科创平台等产业科技领域,引进培育的顶尖专家(团队),给予500万元至1000万元支持,综合资助最高1亿元。对高层次创业人才,资助额度从最高150万元提高到350万元。
此外,南京还推出紫金山英才卡,作为人才在南京的身份标识和权益凭证。七个类别覆盖各层次各领域人才群体,服务内容包括市区两级十八类共60项,涵盖了落户安居、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紫金山英才智慧云平台同步推出,可实现人才评价评估、人才服务直达、计划项目申报、政策资讯推送、人才环境研判等功能。
“要真正让大学生融入当地,成为新南京市民,关键还是与城市宜居性,以及高校‘适才、容才、助才’有直接关系。”胡小武说,“建议推动更开放的学校人才计划,让外来人才到南京各大高校有归属感,有事业的成长性。”
在吴福象看来,南京要想打好高校人才资源牌,首先要对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百年老校区的周围环境进行整治,充分彰显南京高校资源的文化底蕴。同时,应多建一些人才公寓,解决留南京人才的后顾之忧。“前者打造的是赏心悦目的科研环境,后者解决的是新生代人才的生存权问题。”吴福象说。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