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要成绩的学校,学生是没有前途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健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1-31
手机版

  

  不要成绩的学校,学校是没有前途的;而光要成绩的学校,学生是没有前途的!

  ——摘自第五届IEIC王健先生分享

  

  图 | 王健先生IEIC现场分享

  作为新时代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学校和家长对孩子关注和培养的一大重点。作为学校,在日常教学和育人中要如何激发孩子的创新潜质?

  第五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健先生带来了《如何激发孩子的创新潜质》的主题分享,对以上问题做了精彩论述,让我们共同回顾——

  今天我想从初中和大学深度合作的视角,谈谈交大附中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创新人才培养的期待;

  第二,三位一体培养的过往;

  第三,三位一体培养的实践;

  第四,三位一体培养的探索。

  

  图 |王健先生IEIC现场分享

  

  创新人才培养的期待

  第一,从社会方面来看,对我们创新人才培养的期待体现在哪里?

  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科技的进步,都需要创新人才进行推动。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家庭,因为孩子无论在初中、高中,还是高考过程中,都面临班级、学校、专业等的选择,其实这个选择的过程就体现了家庭对未来国家培养人才方面的期待。

  比如一个孩子高中毕业选择大学,他对于今后大学专业的方向,对于大学阶段自己所处的环境,对大学校园其实都是有期待的;又比如说孩子在选择专业方向的时候,往往会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学科优势,他可能会选择计算机、经济金融等。这个选择不仅仅体现了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同时,也与学生过去在这个专业领域的积淀有一定的关系,这些都跟创新人才的培养息息相关!

  

  三位一体培养的过往

  第二,三位一体培养的过往。

  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会涉及到不同的学段,主要是指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培养。同时,在联合培养创新人才过程当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初中和高中阶段,由于涉及到升学指标的限制培养,这个过程就容易存在一些问题。

  这里我把过往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做一些简单分享,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过往三位一体培养的情况。

  过去大学、高中甚至初中,在三位一体培养过程中,主要以课程和班级为载体。比如我们会为初中的学生提供高中甚至大学的课程,包括一些课程介绍与设置,主要希望初中生提前了解高中课程体系,同时也希望高中生提前了解大学的课程设置体系甚至了解课程特点,包括课程相关需要储备的前期基础知识。

  在培养过程中,主要靠班级实施课程,比如说在高中的班级设置人文班、科创班、理科班,可以有效促进因材施教和人才的全面发展。

  但实际上因为初中、高中和大学三个特点比较分明的学段,同时还涉及到跨区域、跨领域的情况,政策上在这三个学段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调是比较困难的。目前,国家在相关培养政策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调整,主要目的是希望为一体化的培养做好政策方面的支持。

  其实在三位一体培养的过程中存在很多资源的交互,比如说师资,还有课程的联合开发等。现在很多高中都会从大学引进不同的课程,包括教授到高中进行讲学,在讲学过程中不仅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多的是将大学培养人才方面的思路从高中学段就对孩子进行倾向性的引导。希望孩子在高中阶段就能了解到大学的课程及专业,这样他们在高考选择专业甚至在未来职业发展方面才不会盲目。

  第二部分,在过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需要努力改变的方向。

  因为在三位一体培养的过程中存在跨学段等客观方面的因素,包括课程设置及课程设计的难度和宽度不一致,造成评价机制的设立非常困难!各学段到底要如何培养,才能使初中培养的孩子更适合高中的发展、高中培养的孩子更适合大学的人才培养需求呢?

  这里就存在我们各个学段对接过程中的衔接问题,毕竟大学、高中、初中属于不同体制的管辖范围。

  同时三位一体的培养也存在一些功利性的问题,比如大学和高中都希望通过这种培养方式去吸引更好的生源;同样家长和学生,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提前进入自己的理想学校,这里坊间的一句话就形容得比较形象:不要成绩的学校,学校是没有前途的;但光要成绩的学校,学生是没有前途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到一个着力点,不仅仅能够解决功利化的因素,同时也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比如,在高中开设一门针对初中人才培养的课程,或者在大学开设一门针对高中培养人才的课程,这两种课程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不一样的,但是课程的共同目标在哪里?这个边界比较模糊,所以很难在课程设置、班级设置,包括资源的供给方面形成合力。

  

  图 | 王健先生 IEIC线上分享

  

  三位一体培养的实践

  第三,三位一体培养的实践。

  三位一体培养的诸多尝试中,我们在课程、衔接、生涯和一体化方面做了很多思考。

  课程方面,大学已经开始在高中设立了部分的先修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可以通过这些课程提前了解大学。包括现在初中和高中为了助力国家强基计划,对于一些学科会进行专业的竞赛指导,有数学、化学、信息、物理、生物等。这个指导过程也加快了学校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节奏,所以在未来三位一体的实践过程中做好各学段衔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那么我们在三位一体的生涯方面是如何去思考的呢?其实我们希望学生在初中、高中这个学段就能充分了解大学,知道怎么样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学校非常重视在三位一体的培养过程中建立一体化的机制。高中和初中包括大学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未来可以做更多的实践,通过这些实践让我们的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方向更加清晰!

  

  三位一体培养的探索

  最后来讲一下关于三位一体培养过程当中可以进行的探索,从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师资。

  其实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师资并不是按照学段进行清晰的划分,比如高中师资是可以对初中学生进行非常好的指导,同样大学师资能够对高中甚至初中学段进行很好的指导。这个指导不仅仅是学科方面的指导,还有一些逐步探索建立的导师制。这种培养能够利用上一个学段的师资团队,对下一个学段的学生进行引领,促进学生树立更高的心气!

  在师资培养方面,希望各学段共同建立一个优势联动。前两天在报告上看到,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的报名人数超过一千一百万人,但是其中有八百多万人是属于非师范类专业的考生。这个问题不难看出,其实在师资培养过程当中有很多共同为创新人才进行衔接甚至联动的地方。比如我们交大附中也是每年都会引进各个大学,甚至包括一些科研院所的院士,学科领域的带头人到高中课堂,为孩子们讲各个领域的前沿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

  第二方面,联动。

  不仅仅是初中、高中和大学,还包括学校的上级教育主管机构、政府部门等能够进行一个由上而下的带动,促成教育间联动。

  第三方面,统筹。

  各个学段关于创新人才支持的政策方面需要统筹。实际上高中有针对高中发展的一系列的政策,初中也有针对初中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尤其是目前处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改革的过程中还是期待国家或政府层面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

  第四方面,改革。

  近些年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改革确实比较频繁,但是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希望通过改革进行调整并不断地优化,真正促进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的完善。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政策不断的进行自我改革、自我调整,比如高中还有初中,都需要调整自己的培养模式来顺应政府对各方面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的需求。

  所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三位一体培养模式需要不断优化,也希望未来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同时在培养过程当中不能忽视来自学生和家长自身的期待,甚至是对培养的一些有效建议。我们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的完善,满足社会国家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和期待!

  

  图 | 第五届IEIC现场盛况

  第五届IEIC以“坚守教育理想,拥抱时代变革”为主题,由上海市教育学会指导,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远播教育集团联合主办,汇聚了政界领导、海内外教育专家、教育学者、跨界大咖等100多位重磅嘉宾,全国各地的150多所国际化学校,直击当下教育痛难点,激辩教育创新与变革,共创有深度、广度、高度、温度的高端教育盛会。

  更多活动盛况、采访报道、嘉宾深度分享

  将陆续共享给教育路上的伙伴们

  请大家持续关注

  如何唤醒孩子学习内驱力?| 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

  2022新课程和新教材“新”在哪里?新高考给学生和学校带来了哪些困惑?

上一篇: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成绩公布 ,温州41人,杭州36人!网友:学数学还得看温州人
下一篇:从小学到中学,期末考试试卷从来都不发给学生,试卷去哪里呢?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