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中国教授,为什么能让央视花16分钟介绍他?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1-01-06
手机版

2020年1月,一位老师的一系列法考视频突然在某网站爆火。

视频中,这位老师提出了这么几个问题,被广大网友传成了段子、做成了鬼畜视频:

“如果有只熊猫要咬死我,我能把熊猫打死吗?”

“拿着高倍望远镜天天看对面女生宿舍,这构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嫖-娼不给钱犯法吗?”

在大家眼中看起来门槛很高的刑法,在这样的几个“灵魂之问”下突然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因此,在他正式入驻网站后,短短几天粉丝数便迅速破100万,成就了网站“2020最速百万粉传说”。如今,他的粉丝数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这位讲“普法单口相声”的人是谁呢?

他就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老师罗翔。

而这一次,他走出法考视频,来到了一档节目——《十三邀》。

自2016年开播的《十三邀》,作为一档由作家许知远为主持的访谈节目,它已经办到第五季了。

5年5季,每一季的豆瓣都在8分以上,而最新的这一季更是因为罗翔的出现直接让评分飙到9.3分。

不少看过的网友都爱到不行:

“太精彩了,好像给思想洗了澡。”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访谈节目。”

罗翔,究竟有什么魅力呢?通过他与许知远的谈话,我们好像离他更近了一点。作为北京大学计算机微电子专业毕业的许知远,为报刊写过稿、出过书,更是单向街书店的创办人之一,秉持着“看世界带着偏见”的他,与作家白先勇、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演员俞飞鸿、主持人马东、地产大佬王石等不同领域的嘉宾都有过交流。

在第五季的新开头,仿若“漫游者”的许知远竟跳起了舞,舞伴有美丽的女郎、也有商场的售货员,略微凸显的小肚子之下,不变的依然是他的那一丝笨拙。

在第一期节目中,可能是头一个比许知远还高不少的嘉宾出现了——罗翔鼻梁上加着一副眼镜、穿着简单的衬衫西裤、头低下来能看到微微露出的头皮,就是我们印象中的一个朴素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毕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罗翔,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的他,自2008年以来便每年都入选“法大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教师”,在2018年还是“法大首届研究生心目中的优秀导师”。而上他的课的学生并不只限于法学专业,他的课也十分其他专业的同学的欢迎,常常出现一座难求、连过道都站满了学生的盛况。因此,在节目的一开始,便是许知远来到罗翔讲课的现场,听着他说“公安局局长收钱不办事,贪赃不枉法,定什么罪名?”的案例。(张三:罗翔一系列案例中的“犯罪者”)从上海松江大学城,到万圣书店、杨椒山祠、沈家本故居,两人边走边聊的这一路上,看起来漫无边际,咱们可以从3个方面来探悉罗翔的“秘密”:1. 被骂到退出微-博?9月8日,罗翔因为发了一条阅读分享,被不少网友认为是在影射某表彰大会而遭受巨大的质疑,在许多人的“口诛笔伐”之下,回应无果的罗翔选择暂停更博。

而这一期节目,就开始于罗翔的退博事件的7天后。面对许知远问到他如何看待这场事件,罗翔谈到他在事后偶然间遇到了好友,他提及了好友问他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好友问罗翔,别人对你那么多赞誉,你是否觉得这合适,罗翔说那肯定愧不敢当;

因此好友接着问第二个问题,那么别人对你的批评,你为什么就深信呢?“别人对你的表扬名不副实,你就很开心;别人对你的批评名不副实你就受不了,这不是典型的双标吗?”

人的天性总是爱赞美好过批评的,好友一番话突然让罗翔想通了。如今已47岁的他越来越明白,尽管自己有着千万粉丝,看起来好像是个能“呼风唤雨”的“网红教授”,但实际上,网络上的这些粉丝不过都是虚拟的。

罗翔觉得很多人看他的视频或因为段子、或图个热闹,看完视频好像学到了刑法知识,但得到的不过只是“片刻的感动”,他们手机一关又继续一如往常,也许一个观众都难以影响——你真正能影响的就是你身边所爱的那些人,去关注自己身边的现世生活吧!不论是引用苏格拉底的“对于你懂的东西,你才会真正的认同”,还是引用康德的每个人类都有原初设计如出厂设置一般,罗翔对自己网络的爆红简直是“人间大明白”:“我的一些理论迎合了这些出厂设置,说出了老百姓想说但表达不出来的话。”

2. 刑辩律师吃不饱饭?比起一个案子几万块要做四、五个月的刑辩律师来说,案子少又容易遭到报复,赚得更多的民事律师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尽管罗翔课上的同学很享受刑辩带来的乐趣,但正如他们感叹如果连饭都吃不饱,谈什么理想那样,很多时候在理想主义之下,真正在现实中去做才知道有多难做。

面对“人类没有意义和目的”的虚无主义和“没有绝对的对错”的相对主义的盛行,身为刑法老师的罗翔,尽管一直警惕人性的幽暗,但内心却始终秉持着的那一份追求真善美及公平与正义的信念。“我们无法追求到绝对的美,但不能推导出这个世界没有美,人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其实,学生时代的罗翔沉醉于技术主义的法律,常把“你管得着吗”挂在嘴边,妥妥的年少轻狂。

但直到有一次他在路边遇见一位老婆婆问路,在给想要上诉的她指完路后,老婆婆竟然扑通一声跪下道谢,罗翔突然开始觉得虚幻的理想主义都是矫情,不过是在逞口舌之快。此后,当上了老师的罗翔不仅与另一个老师一起开了门名为“法律诊所”的课,筛选一些对刑法有兴趣的学生,以免费辩护的法律实践为主,同时为了影响更多的学生,他还成了法考培训的老师。

正如节目中罗翔对许知远谈到自己年轻时爱读激情爽快的尼采的著作,但现在却不由得感叹到:

“这些哲学家都不过正常人的日子。”

对于自己千里迢迢从湖南来北京看病的亲戚,却苦于抢不到号,只能去找“号贩子”的罗翔,言语间透露出一丝无奈。

尽管如此,人到中年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的罗翔仍始终坚信:“所有的法律人为什么要追求公平、正义,因为正义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断地挑动着我们的心弦,让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3. 道德凌驾于法律之上?在爆发一些公众事件时,网络上的道德谴责的声浪总是一波还比一波响,而一切以道德为标准,那么它与法律的界限又在哪里呢?正如大家都听过的那句,法律是对人最低的要求,在罗翔看来,对于个人来说,他觉得道德只能用以自律,不能要求别人,否则就是伪善了;

而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来看,他觉得法律和道德实际上是一体的,比起以道德作为惩罚正当化的“积极道德主义”,罗翔更倾向于“消极道德主义”:“道德上是值得谴责的,那它不一定是犯罪,在道德上是被鼓励的,那它就不应该受到惩罚。”

正如金庸小说中的一众大侠那样,我们似乎总是对行侠仗义有一种憧憬,而这种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正义,某方面也可能会导致像冤冤相报的非正义的产生。

“不能过度放纵自己的激情和正义感,因为我们都并非完全理智的存在。”

不由得又想起罗翔所说的“自由不受限制,就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也许并不完美的程序正义才能达到一种可见的正义。

从上而下与从下而上,法治也许从来都是双向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罗翔宣布停止更博之后,央视几天之后便发布了一个长达16分钟的专访纪录片来介绍他,片中肯定了他用短视频的形式创造的新的普法方式。那么,他凭什么能得到央视了认可?看到这里,也许你的心里已经有模糊的答案了。实际上,不仅是因为他的专业、幽默、自省、谦逊、坦然,更因为他有着身为教师的那一份责任感。

在罗翔看来“知识是枯燥的,让人在使命中对抗枯燥的学习”,因此他在课堂上总是提出许多脑洞清奇、角度刁钻的问题让你猛然思考,从“法外狂徒张三”到《隐秘的角落》 《沉默的真相》等刑法角度的分析,他的课听来总是有趣抓人。从假口罩的罪与罚、拐卖“阴阳人”,到“多人运动”、“果聊”勒索案,总是以积极的方式介入当下的罗翔不止是在讲刑法,更是在讲三观。正如他在谈到韩国N号房案件所谈到的对女性的不尊重:

“在当前的社会,虽然法律极力倡导男女平等,但不得不承认,女性很多时候依然处于弱势,所以法律应该给予女性更多关爱。男女交往中,一个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互相尊重。”在如今倚重专业教育的当下,老师似乎成了知识搬运工,好像没人教我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怎样获取更多生活的智慧,而罗翔的存在更像是通识教育中的一盏明灯。当光鲜亮丽的明星被万千宠爱、搞笑博主成为流量大咖,却已经太久没有讨论严肃、深刻问题的学者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了。

不由得想起整期节目中,最刺痛人的一句话莫过于,经历过八九十年代理想主义的许知远所说的:

“原来我们相信的东西是这么边缘的东西。”

什么时候我们耻于谈理想与信念了呢?

可以说,谈诗与美、聊文学与历史、探讨个人与时代等一系列形而上问题的《十三邀》,在实用与功利成主流的当下,多少显得有那么些“不合时宜”。但也正是这些逆主流而行的人或物告诉了我们生命中的另一种可能性,也许我们都被所谓的“最优解”禁锢了太久。

当然,我们总是习惯于“造神”,又习惯于“毁神”,有人把罗翔崇拜成了“大师”,而又有人说罗翔不过在传播鸡汤——不管怎么说,不要听风就是雨,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吧。

总的来说,你也许不完全认同罗翔对于法律的观点、对于中国古代刑法等的看法,但你不能否认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老师:“真正的知识一定要走出书斋,要影响每一个愿意思考的心灵,愿你做法治之光。”自嘲自己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罗翔,这朵花已经开了一年多了,被问到将来也许会“过气”的问题,他平静到地说到:

“有一天别人说,够了,你下去,那我就下去。”

青石电影编辑部 | 晨晨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上一篇:投融资周报:作业帮获超16亿美元融资;丁香园完成5亿美元融资
下一篇:16球10助!昔日留洋第一星正式“变身”,巅峰值1584万酝酿再旅欧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