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竞争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0-03-06
手机版

袁劲松 逻辑头脑力

前言

科学已经证明,智力的核心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有无决定了人与兽的区别,逻辑思维的高与低决定了天才与常人的差距。所以,智力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卓越的逻辑思维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邀请全球500多位教育家,请他们列出心目中最重要的教育目标,结果“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居16项教育目标的第2位。

遗憾的是,逻辑思维如此重要,但国内中小学校却没有将《逻辑思维》课列为一门必修课,甚至连选修课都很少考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战略性的教育失误。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传统教育对逻辑思维的认识度不够,因此导致重视度不足。

1、中小学开设《逻辑思维》课的必要性

在传统教育目标的序列中,智力教育与知识教育是不分家的,它们被统称为“智育”。而在实际操作中,学校一般会把90%的时间放在知识教育上,而对智力教育基本无视,长期以来被社会各界诟病的“填鸭灌输”的教学模式,“高分低能”的教育结果就鲜明反映了这一倾向。

传统教育把学生的头脑当成“知识仓库”来塑造,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海量的知识输入存储到学生的头脑中,当学生们从学校毕业时,一个个被塑造成“两脚书橱”型人才。如果把教育体制比作一条生产线,显然这种以知识教育为主的体制是一种“脑残式”的教育生产线,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低智能的。

当人类跨入21世纪,社会形态已经由信息时代上升到智能时代,知识信息的大爆炸,互联网的无所不通,导致知识的获得变得极其简单和廉价,在以前只有进入到高等学府才能享受到的优质教育内容和教学资源,今天通过互联网瞬间即可唾手而得,而且新知识、新技能在互联网中的传播速度,更新速度更是远远超过了正规学校。往往是大学生们从学校刚毕业,就发现所学知识已经贬值了一半……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知识教育模式与现代社会真实需求之间越来越脱节。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劳厄曾这样评价教育:“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

为了在“动态知识环境”中以不变应万变,现代教育目标序列开始将知识教育的价值大大降低,转而大幅度提升智力教育的价值。目前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智力”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建立起以“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基础知识”学习为辅的新型教育模式。简单来讲,就是把头脑力作为“刀”,把知识作为“磨刀石”,教育的主要目标是磨砺头脑力,例如提高学习者自学知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想象创新能力、信息搜集整理能力等,而积累知识、继承知识则退居为次要目标。

显而易见,智能时代的教育竞争、人才竞争将是“思维能力”优劣的竞争,而非“知识存量”多少的竞争。

那么,为什么必须尽快在中小学开设《逻辑思维》课呢?

1)知识与逻辑思维

从知识学习的角度来看,任何知识都是专家学者们“高逻辑力”的智慧结晶,因此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专业度”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这些知识。中小学生无论是掌握语文概念,还是学习数学公式,都需要具备较高的抽象思辨素质,才能真正认知理解,否则就只能是死记硬背知识点。如果学生从未接受过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就直接去学习知识,这显然如同让一帮新兵未接受任何战术训练就上战场一样,其“死伤率”必然惨重。

2)智力与逻辑思维

从智力培养的角度来看,教知识是授人以“鱼”,培养智力是授人以“渔”。众所周知,聪明的头脑是高效率学习的基础,同样的学习任务,如果天才用1天就能完成的,常人需要用1周时间,而头脑愚钝的人可能需要1个月。因此,先培养提升中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其智力成长先于知识积累,才是真正高效的智育模式。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可是,在实际教育活动中,人们却反其道而行之,采用了最低效的教育模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苦涩的反讽。

3)人才与逻辑思维

古人云:天变,道亦变。当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型,人才的评价标准就会随之发生变革,同样今天当社会由信息时代发展到更高层次的智能时代,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自然也会更高。按照“技能降维”理论来预测,在农业时代的作为权贵才配拥有的“读书识字”高级技能,在工业时代则成为每个小学生的基本技能。而工业时代作为脑力工作者具备的“电脑操作” 高级技能,在信息时代则变成了每一个普通人的基本技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信息时代,专家学者们所拥有的分析力、思考力、创造力等高级脑力技能,在智能时代将成为每一个职业人的基本技能,而逻辑思维作为分析力、思考力、创造力的基础,也必然,必须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专业课程,否则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只能培养出“知识型”人才,不可能培养出今天社会所急需的“智能型”人才。

2、国内中小学逻辑思维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从学生智力成长发育,还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升级来讲,把《逻辑思维》课进入教育目标序列,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迫切。那么现实中,国内中小学在逻辑思维教育方面又做得如何呢?

1)逻辑思维教育之“空”

从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中小学校尚未意识到要将《逻辑思维》课设为必修课,甚至连选修课也很少考虑。因为按照传统教育思想,逻辑思维的培养是通过数理化知识学习建立起来的,没必要设置专门的课程。遗憾的是,传统的数理化教育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效率极其低下,这就像我们的英语教育让学生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但最后却连正常的与外国人语言交流能力都不具备,不仅口语能力差,写作能力更差。而与此类似,哪怕一个学生完成了从加减乘除,到微积分的所有数学课程,他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可能还是停留在初入门的阶段,甚至根本没有入门。不仅学生如此,许多教师教了一辈子数理化课程也可能对如何用知识学习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一无所知。

如果《逻辑思维》课在教育目标序列中一直处于缺席状态的话,那么在中小学生阶段,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培养只能是空白状态。9年时间的教育缺失,足以让任何头脑思维退化萎缩到“僵死”,而错过了这一黄金智力培养窗口,到大学阶段无论怎样补课都已经于事无补了,因为这种思维萎缩所导致的智力缺陷将是永久性的硬伤。

2)逻辑思维教育之“散”

从本质来讲,任何科学知识都是专家学者们卓越逻辑思维力的“成果”。所以,对任何知识的学习也必然无法回避逻辑思维这一“成因”。因此,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会或多或少介绍一些逻辑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不过由于这种逻辑教育是为学习知识服务的,它往往被“淹没”在海量的知识记忆、解题练习之中,最后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都是支离破碎,零零散散的印象,或者是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本能逻辑反应力。它距离那种专业化的逻辑思维技能还相差“十万八千里”。一旦学生毕业,进入到社会,面对复杂的情境问题,需要独立分析、独立操作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发现自己的逻辑思维一塌糊涂,连一个可供参照的标准逻辑思维范式都没有。

零散的逻辑思维教育导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教师们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在教逻辑思维,教什么、教多少、怎么教、教不教往往都是视教师个人心情而定的,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显然是极其不科学的。

3)逻辑思维教育之“难”

如果一味苛求国内中小学校不关注逻辑思维教育,这显然也是不公平。因为在传统的教育序列目标中,专门学习逻辑思维课程是大学阶段的事情,《逻辑学》是大学理科生的必修课,而文科生可选修,因为它太难太深奥,许多文科大学生感觉它比数学更枯燥乏味。为什么逻辑思维课要放在大学,而不是放到中学呢?这是因为作为一门专门研究抽象思维规律的学问,如果学习者的“智力成熟度”不够,是很难理解掌握无形的逻辑思维原理和方法的。

《形式逻辑学》是目前全球教育界公认的逻辑思维教育入门教材,不过作为一门由两千年前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创建的逻辑学说,它显然过于老旧落伍,很难适应今天人们学习逻辑思维的需求。相对于中小学生的“智力成熟度”而言,传统的《形式逻辑学》课既难学,又难教。这就需要思维科学研究有重大的突破,诞生一门更先进的、更简洁的逻辑思维学体系来适应今天教育发展的需求。

据说,在中世纪,一个成人要想学会百万位的除法,必须要到意大利弗罗伦萨高等学府深造,终其一生钻研才能掌握这项计算技巧,但今天一个小学生花几堂课的时间就可以学会百万位的除法。可见,任何学科都在不断进化之中,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用更少的时间掌握更高端的知识和技能。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想让逻辑思维教育中小学化,就必须要打破旧的窠臼,另辟新径。只有这样,才能使逻辑思维教育快速普及推广化。

3、“逻辑思维7级”让逻辑力培养标准化

按照现代词典解释: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抽象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显然,按照上述定义,“逻辑思维”给一般人的印象是抽象难懂的。而且在真正开始学习逻辑思维时,绝大多数人都会被那些生涩枯燥的概念和原理搞得头晕眼花,不知所谓。那么,有没有一个更简洁的逻辑思维训练体系,可以帮助人们标准化地掌握逻辑思维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逻辑思维7级”理论的诞生就恰恰解决了这个难题。

1)逻辑思维 “是什么”的标准化

在“逻辑思维7级”理论中,把逻辑思维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7种基本思维模块:

1、定性思考——能把事物是什么说清楚的本领。(逻辑思维1级 定义)

2、定量思考——对事物做精确量化认知的本领。(逻辑思维2级 划分)

3、本质思考——通过表象直接洞察本源的本领。(逻辑思维3级 概括)

4、比较思考——对两个事物做正确评估的本领。(逻辑思维4级 判断)

5、因果思考——发现因果之间无形关系的本领。(逻辑思维5级 推理)

6、想象思考——超越现实束缚凭空假想的本领。(逻辑思维6级 假说)

7、整体思考——将散乱无序的事物整合的本领。(逻辑思维7级 体系)

2)逻辑思维“怎么学”的标准化

在“逻辑思维7级” 理论中,学习逻辑思维是从初级思维模块开始,一级级提升思维难度,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不仅每个模块所涉及的问题逻辑难度在不断加大,所需要的逻辑技能也相应提升。学习者通过标准化的晋级训练体系,可以明确测评自己的逻辑思维素质水平,知道自己要培养逻辑思维该学什么,以及怎样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范例:学习

定义——什么是学习?

划分——学习分哪几个层次?

概括——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判断——学习知识与学习技能有什么区别?

推理——如何学习才能进入班级成绩前十名?

假说——假如知识贬值了,我们该主要学什么?

体系——怎样制定一个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案?

4、“逻辑思维7级”让逻辑力培养实用化

传统的逻辑思维学习是建立在《形式逻辑学》基础上的,一般人在学习时会感觉到逻辑思维与大量语法知识内容纠缠在一起,无论是对概念下定义,还是对命题做判断,或者是推理论证结论,80%的内容都好像是在学习如何把一套语言体系正确化、规范化,这使得人们在学逻辑的时候仿佛钻进了一座迷宫,不知道怎么绕才能找到正确的通道,也不知道学了这些内容有什么用。就以最著名的“三段论”推理法为例,基本上没有人会在现实中用这种方式去推理证明某个结论,它的作用更多体现在结论出来后,用这个方法来证明结论的“程序合理性”。

“逻辑思维7级” 理论把逻辑思维的实用性分为狭义与广义两大类,逻辑力在学习中的应用被称为狭义的实用性,在生活或未来工作中的应用被称为广义的实用性。通过学习《逻辑思维7级》课程,中小学生不仅可以用它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用来应对生活的问题。

1)逻辑思维7级的“狭义”实用化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定义、划分、概括、判断、推理、想象、体系是7个基本思维动作,比如知识点归类、段落划分、利害分析,需要用到划分技能;而作文写作、数学题解答、政治题阐述,则需要用到推理技能。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反复训练的结果,它不同于知识学习,只要明白记住即可。如果说知识学习追求的是多多益善,那能力学习追求的是精益求精。这就像不是你会跑步,就能获得长跑冠军一样,大家比拼的是谁的能力更快、更高、更强。

“逻辑思维7级” 理论把逻辑学习的终极目标定位为卓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对于每一个思维模块的学习都是以能力强化训练为主,当中小学生的7项逻辑思维技能有了大幅度提升后,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自然也就有了明显的增长,这是真正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2)逻辑思维7级的“广义”实用化

从一个人才智成长的全周期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初级是学习知识阶段,中级是运用知识阶段,高级是创新知识阶段。传统教育模式只能完成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对运用知识能力与创新知识能力培养严重不足,因为这两个阶段不是以知识积累为主了,而传统教育所擅长的恰恰是知识传授,如果在课堂上不教任何知识, 90%的教师将茫然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

而“逻辑思维7级” 理论的教学方式正好相反弥补了这一空缺,它不教任何新知识,只讲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创新知识,把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作为“磨刀石”,反复磨砺头脑逻辑思维能力这把“刀”,培养学习者卓越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而这两项能力才是更高级的才智,是让一个人受益终生的真正“财富”。

5、逻辑思维教育五年来的培训推广体会

“逻辑思维7级”课程自2011年开始试讲,2012年汇总成书出版,到今年已经有5个年头,在此期间受教育的学员既有五六岁的学龄前儿童,也有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他们都能从这门实用的逻辑思维课程中获益。在教学推广过程中,笔者有三个比较深的感触在此与大家分享交流。

1)中国人在逻辑思维教育方面缺课太多

在培训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即使是一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管理者,也会频频犯一些低级的逻辑思维错误,尽管他们的心智成熟度很高,知识经验丰富,但是每当遇到陌生问题时,都会陷入到“思维迷雾”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既没有明确的分析思路,也没有标准的方法论作指导,完全是靠最原始的试错方式,一一测试结论的对错,其实许多问题只要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不难快速在头脑通过思维“虚拟推演”,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结论。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绝大多数人在学校期间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逻辑思维教育,甚至连一些基本的逻辑常识概念都没有听说过,其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碰壁,慢慢磨练出来的。因此,许多时候他们的思考既不得法,又不知道理。

这种靠自我领悟修炼出来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成熟周期漫长,而且要走很长弯路,会养成许多不良的思维习惯。除非能得到系统的逻辑思维进修机会,否则终其一生人们的头脑力都会卡在某个无形的“瓶颈”上,永远停滞在较低的逻辑思维水平。

2)中小学生缺失逻辑思维训练是最大的教育失误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们就逐渐进入到抽象知识学习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复杂深难,无数博学睿智之士穷奇一生钻研出来的知识成果,可能会被浓缩成几堂课,甚至几个知识点就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这滋味绝度不好受。你可以想象,把一吨糖水浓缩为一粒糖豆吃到嘴里的滋味是何等苦涩,就知道中小学生在学习消化一粒粒浓缩“知识糖豆”时的感觉了。

超负荷的知识学习如果没有超常的智力来支撑,最后的学习结果一定是“崩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走向了“应试教育”的邪路,原因无他,要想搞真正的“知识教育”,一方面老师没有足够的教学时间,让学生们“细嚼慢咽”,消化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学生们也没有足够的“逻辑专业度”,像真正的科学家、文学家一样去独立思考分析。那么,在这种两难的局面下,如何才能考高分呢?学校就只能在考试技巧上下功夫了。最后大家比拼的教育结果不是“人才”素养水平优劣,而是“人材”考试水平高低。

在这一场不可能有真正赢家的教育竞赛中,更为悲惨的是那些逻辑思维能力先天就比较差的孩子们,他们小小年纪就一个个倒在了快速传输的“教育生产线”上了,跟不上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只能被作为“残次废品”剔除,失去了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早早被打上失败者的烙印。

也许,无论教育如何改革,都免不了激烈的竞争,但是对某些孩子来讲,他们的命运其实是可以被改变的,只要接受短暂的逻辑思维专业训练,其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笔者曾辅导过少数中考生、高考生,明显可以感觉到这种变化。当然,把逻辑思维教育当做一种考试技巧来训练,是笔者极不赞成的。另外,从根本来讲,这种“速成”也是需要有潜力基础的,假如一个学生的逻辑思维毫无底蕴积累,即使想让逻辑力“速成”也无潜力可挖。

3)社会各界对逻辑思维教育的认知尚处于启蒙阶段

尽管有少数先知先觉的家长比较重视对孩子逻辑思维的培养,一些重点中学、大学也开始将逻辑力测评作为自招的重要指标。但是,相对于国内整体教育状况而言,这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的“变异”。绝大多数家长和学校还继续走在传统的知识教育道路上,他们并没有觉察到时代的风向标已经转变了,如果仍然按照旧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辛辛苦苦地学,让教师辛辛苦苦地教,十多年后的结果,可能是跑错了方向。在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不远的未来,今天你我他的工作都将被机器人取代,那时候人们唯有培养出更高级的脑力技能,才能有资格继续从事脑力工作。但让人无奈的是,这些更高级的脑力技能,显然不在目前传统教育目标序列之中。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先生在《思考的技术》一书中这样写道:新时代是个会因思考力差异而造成极大差距的时代。换句话说,新时代是个“思考力差距化”的时代,这个思考力就是“逻辑思考”。21世纪,是中小学生 “逻辑思维力”的竞争时代,只有觉悟到这一点,我们的家长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成才,中国的教育改革才能明确未来的方向。这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测想象,而是一场已经来临的大变革,今天它如初升旭日一般缓缓登场,明天必将绽放耀眼光芒,照亮一个新纪元。

面对智能化革命的浪潮,我们的教育准备好了吗?我们的学生准备好了吗?

上一篇:深度解析:未来5年教育发展动向——六项主要趋势+六个关键挑战
下一篇:化“危”为“机”,把网络学习的实验场变成未来教育的现实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