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大三位教师荣获2023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的2023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中,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孙士聪教授荣获第十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马克思主义学院韩华教授和教育学院乔爱玲教授荣获第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三位老师自投入高等教育事业起,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教育奉献的轨迹上。他们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教师的崇高使命,努力成为“学高为师”的好老师、“身正为范”的大先生。他们以严谨的学识风范、高尚的师德魅力影响了无数学生。一、潜心从教守初心 求实求新育英才孙士聪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中宣部“马工程”教材专家、北京高校长城学者。他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每年为本科生主讲美学、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课程,并主持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京津冀藏美学虚拟教研室”。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参著)(2020),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重要来源作者”(2020),获首都师范大学“师德先进个人(教书育人)”(2017)、“优秀主讲教师”(2014)等荣誉称号。潜心从教,用专业引领学生发展他热爱教育事业,倾注了极大热情与心血,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融入育人全过程,培养了一大批文艺理论人才。他常说:“这辈子当老师,要当就当好老师”。美学属于理论类课程,他不知讲授了多少遍,但是每一次上课前,他都是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教材新形态、课程新形态,他的授课深入浅出,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并重,原本较为晦涩、学生畏难的理论课程受到学生欢迎,吸引了大批其他学科专业学生慕名旁听。他主讲的美学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敢于创新,探索“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为国家培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人才是孙士聪始终如一的梦想与追求,他结合自己的科研与“马工程”教材编写,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成果融入育人全过程,建构了“讲授党课+教学育人+学术指导育人+成长指导育人”的育人模式,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他积极契合互联网时代新趋势,大力推动实施教学改革,主持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一般项目3项。用心用情,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他谦逊低调、治学严谨、爱生如子,坚持与学生泡在一起,在读书会上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在课题研讨上激励学生大胆讨论,逐字逐句跟学生讨论小论文。培养拔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近40人(含在读),学生表现优异。他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师德先进个人”,主持的教学团队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学生眼中的孙士聪老师 /文学院21级文艺学专业研究生刘源琦孙士聪老师不仅自己刻苦钻研、精于学术,对自己的学生也严格要求、精心点拨、热情鼓励。即使再忙碌,他也会抽出时间参加讨论会,确保学生们得到正常的指导和帮助。当他事务繁忙时没有时间进餐,便从食堂拎两只包子赴同学们的答疑之约,在讨论中间休息时把吃饭问题解决掉。他从不拒绝任何同学在学术上的提问与讨论,反而希望同学们能多读书、多思考、多提出一些问题,推动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有更快和更大的进步。文学院22级文艺学专业研究生张芊芊孙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让人深感敬佩。尽管他的日常生活简单而忙碌,但他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和微笑面对工作和学生。他对学术的专业知识和深度造诣让人叹为观止,只需几句话,就能让人茅塞顿开。在面对我对文学可能消失的疑虑时,他的回答让我意识到文学作为“存在物”也会面临消失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的价值被否定,而是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二、躬耕教学 育人育才韩华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专长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与理论研究。先后荣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高校三全育人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入选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编写组主要成员、清华大学《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编委会主要成员、团中央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理论导师、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首批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北京高校优秀专业课(公共课)主讲教师、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矢志不渝秉初心,教育为本担使命韩华老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他始终是党的理论的学习者、研究者、践行者和传播者。他积极服务基础教育,秉承大学教学与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合作培养、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人才培养问题。主持的“本硕博贯通·大中小一体”的卓越思政课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进一步推进了大学与中小学基于协同育人的行动探索,优化了师范生教育实践人才培养的路径和经验。三尺讲台洒汗水,教学探微十余载韩华老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优势,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产出丰硕教育教学经验成果,探索构建专题教学为“主体”,“研究型+互动型”为“两翼”,在线学习、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为辅助的“一体两翼多维”的教学模式,获北京高校“三全育人”优秀成果一等奖。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用最生动朴实的话语带领学生们走进专业课堂,用思政课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笔耕不辍做学问,杏坛育才为示范在教育教学和学术科研的路上,韩华老师从未停止过脚步。只要有时间,韩老师就会静下心来学习、阅读和写作,他的手边经常放着的就是党的重要文献。韩华老师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参与实践性活动,努力构建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他指导的本科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新中国立德树人课程化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北京高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爱国主义教育更好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研究”。/ 学生眼中的韩华老师 /2021级博士研究生朱程睿从本科时第一次上韩老师的课就感觉到老师对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反复和我们强调要有学科意识,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韩老师的办公室也是最忙的,总有同学们来找老师交流探讨,为此老师还常常放弃了午休时间。老师对教学严谨认真的态度让我十分感动,对我们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引领。2022级博士研究生陈思如韩华老师经常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科研进展、心得体会和研究方法,鼓励同学们每天进行阅读写作。一次我去找老师探讨问题,看到老师为了探究一个论证环节,桌子上放了7到8个相关领域的专业著作来阅读。老师还告诉我们要眼要勤,手要勤,一定要多看多写,每一次与老师的交流分享都让我深受启发。三、创新教育 造就英才乔爱玲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国家级一流专业)专业负责人。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十六年,任教学院长九年,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全国游戏专委会副理事长等。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人文社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主讲课程《教育技术学概论》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入选北京市优秀教材课件,其本人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所在团队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奉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乔爱玲老师的课程立足师德培养,紧扣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构建“思政融入、学生中心、线上线下结合、全程评价”四维一体的教学框架。将理想道德信念、教师职业道德、岗位创新意识等思政要素融入课程教学,依托案例教学、基于项目研讨等具体学习任务,打造基于慕课平台的“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信息技术创新教学人才的培养。 不断追求学术卓越,探索教育新前沿乔爱玲老师关注专业发展以及教育新前沿的热点问题:作为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负责人,积极申报并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协助论证智能教育交叉学科博士点工作并通过教育部备案后顺利招生。乔爱玲老师在专著《翻转课堂教学》中,详细阐述了翻转课堂的理论和实践,其中包含如何设计并实施翻转课堂、如何利用技术工具和资源支持翻转课堂等方面内容,为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提供了详细的实施步骤和具体的实施策略,有助于教师转变角色、推动教学创新和实施个性化学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塑造优秀人才教育教学中,乔老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定期与学生一对一谈话交流,结合不同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发展策略。持续将人文关怀思想有机的融入在日常教学和思政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其全面发展。乔爱玲老师作为一位科研导师,她总是耐心倾听学生的研究想法和问题,尊重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思维。她通过与学生密切的交流,帮助他们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确立研究课题,并及时指导学生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基本功。/ 学生眼中的乔爱玲老师 /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2020级本科生顾浩文乔老师在教学中循循善诱,激发我们主动思考学习问题。在乔老师所讲授的《学科教学法》的课程中,老师创新组织了各类教学活动以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中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接收者’,而是知识的‘探究者’,使我学会了自己围绕选题寻找、组织、总结学习材料。正是这些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很好地锻炼了我团队合作、协作交流等各项能力。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党晨曦乔老师悉心关照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大三面临着未来毕业后的人生道路选择问题,乔老师在我处于迷茫之时为我指点迷津,对现今就业环境、读研形势等作了详细的分析并鼓励我继续深造,激励我在学术道路上勇于尝试、不断前进。正是乔老师的鼓励,大三暑期我报名并参加了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后成功获得了优秀营员称号,衷心感谢乔老师的帮助。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旨在表彰师德师风高尚、长期坚持教学一线,教学水平与教改成效、教学团队建设和贡献、科研水平与学术支撑教学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截至目前,首都师范大学共有30位教师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13位教师荣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奖。(作者:哈婧琦;编辑:高思蕊;责任编辑:赵璟卓、于芊雨;审核:郭圆圆、窦玥)举报/反馈

上一篇:“博士学堂”首次在新疆落地挂牌
下一篇:请您关注!临沂这些公交线路有变动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