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莲华街道学府社区:精准“把脉” 开好“良方”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温度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近年来,昆明市五华区莲华街道学府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在建强基层党组织上用力、在提升治理能力上用劲、在为民办事服务上用情,把精细化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下的基层善治之路。

  着力解决群众需求,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换新颜” 

  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好群众家门口的“关键小事”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民生大事”。

  坚持问需于民,聚合民情民意。建立由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党员楼栋长及党员中心户组成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围绕改造方案、改造范围、改造内容、改造方式等具体内容,当好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项目监督员、矛盾调解员,组织施工单位、小区业主代表、党员代表等召开“改造意愿征求会”“困难问题协调会”35次,收集居民意见建议300余条,现场答疑解惑500余人次,结合小区业主普遍关注的“难、痛、堵”问题,制定“一小区一策”改造方案,破解不同群体“方向不一、用力不均”难题。2021年至今,辖区24个小区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让1623户4068人居民享受“新生活”。

  坚持为民解忧,聚焦改造成效。学府社区坚持把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摆在第一位,针对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老旧、管线规划不合理、雨污不分流、下水道堵塞严重等问题,结合小区实际情况,联合小区热心居民、党员代表、设计公司、施工方开展实地调研,召开现场专题会、邀请业界专家分析原因,反复修改完善设计方案,以“一院一策”,分类施策,让多年“顽疾”得以根治。通过平整小区道路,重排电线电缆、加装LED路灯、粉刷楼道、新建垃圾房、新修小花园等方式,让老旧小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用管结合,聚力长效治理。社区突出“大党委”作用,聚合各方资源,积极发动居民,协商成立业主委员会、物业委员会,筑牢小区治理“主心骨”,探索“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三方共管的自治管理体系,解决“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确保改造成果得到巩固,社区治理得到提升。依托“双报告双报到”工作,引导在职党员参与小区治理,群策群力解决居民所需所求,通过“党组织覆盖+网格管理”模式,实现基层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型,党员群众参与模式从“客人”向“主人”转变。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绘就共同体意识“同心圆”

  社区党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积极打造民族团结基层社会治理新实践。

  在党建赋能上发力,营造共商共建氛围。社区将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融合”“双推进”,结合辖区云南民族大学北院教职工住宅小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小区的特点,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小区创建工作。联合云南民族大学工作人员及部分北院小区老教授,制定《关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特色小区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共商创建事宜。目前,已吸纳300余名“双报到”党员参与宣传动员30余次,通过以点带面,带动社区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工作。

  在文化阵地上发力,打造共事共学环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民族议事厅”为载体,举办民族团结大宣讲活动8场,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议好民族群众事情。在民族大学北院住宅小区打造长达70米的“时光隧道”围墙,以文化为纽带,推进社区、辖区单位力量在融合中共建、在共建中发展,架起促进民心相通、民族团结的桥梁。

  在团结互助上发力,引领共居共乐风尚。以莲花池公园统战文化主题广场为主阵地,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邀请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开展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汇演17次。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汇聚民族团结之力,共筑和谐社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建美好生活”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10余次,在丰富社区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增进邻里守望互助,深化情感认同。

  努力提高幸福指数,服务居民“零距离”

  社区立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用有“温度”的服务,用心用情托起民生“幸福梦”。

  “医养融合”助推“老有所养”。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助力、养老机构运营、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以“书记领办项目”为载体和契机,引进久久祥社区居家医养服务中心打造“党建引领+健康服务”健康小屋,通过建立老年人健康信息数据库、动态管理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开展爱心义诊、党员志愿者送学上门、建好“家门口的老年大学”等方式,为3800余名老年人提供服务,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

  “微网实格”做细“治有所效”。坚持把支部建在网格(小区)上,形成以居民小区党组织为核心,业主代表、党员代表、红色物业党支部紧密参与的组织管理框架,织密“社区—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中心户)”为主体的网格治理组织体系。建立“每月一集中,专项随时议,半年一评议”的协商议事运作机制,对网格内的党员以“定岗、定位、定责”网格服务模式,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关爱结对、治安防范等社区公益活动,推动资源向网格集中、服务向网格集聚、问题在网格解决。依托“智慧云社区服务平台”,建立7级网格树,推动社区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诉求“一键回应”、基层治理“一脑运行”。

  “点单服务”实现“居有所乐”。社区党委以服务居民群众为根本,群众满意为标准,探索形成“5512”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法,用“绣花功夫”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纽带作用,结合31家共建共驻单位特点,发挥1700名“双报到”党员以及1900余名志愿者的优势,组建“党建红、温馨黄、平安蓝、生态绿、文明橙”五色志愿服务队,按照“群众点单、社区党委派单、党员及共建单位接单、街道配单、居民群众评单”的“五单”服务新模式,采用“讲、评、帮、乐、助”等服务方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制定社会治理志愿服务清单10余项。社区党员干部当好网格员、信息员、办事员、组织员、指导员、安全员等12员,发现收集解决群众矛盾和诉求200余个,开展政策宣传、生态环保、关爱帮扶、医疗义诊、治安维稳、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1800余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705394小时,人均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过384小时。

  昆明市五华区莲华街道党工委供稿

上一篇:发展教育 助力“东强” 济南高新区又一所新校开学
下一篇:自考怎样打印考试准考证?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