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观影后遗症,搜索诺兰灵感书单的一定不只我一人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奥本海默》自上映以来在全球已经取得了8亿多美元的票房,烂番茄新鲜度94%,观众评分94%,豆瓣评分8.9,专业影评人评价它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影片”。

  电影聚焦“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一生,讲述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主导研制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过程。

  奥本海默的一生如同一部惊险的科幻小说,从年轻的科学天才到最终的悲惨结局,让人唏嘘。看完电影你或许意犹未尽、或许一知半解,但是都可以借助我们整理的这份《奥本海默》观影书单,去了解更多有关奥本海默、有关导演诺兰、有关演员墨菲的一切。

  《奥本海默》剧照

  《奥本海默》:

  辉煌与悲悯的个人史诗

  《奥本海默》影片参考奥本海默传记《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影片聚焦“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一生,讲述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主导研制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过程。

  罗伯特·奥本海默是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被称为“原子弹之父”,曾被三次提名诺贝尔奖,同时他也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在诺兰巧妙的非线性叙事手法之下,奥本海默的人生就像是一部前后映照、充满戏剧性冲突,并且夹杂着辉煌与悲悯的个人史诗。

  原子弹的创造者罗伯特·奥本海默

  在核政策问题上,他既不像部分科学家那样对核武器全盘否定——他决心造出原子弹,敢于按下实验按钮,也并未参与部分科学家反对广岛核爆的联名,而采取了沉默、默许的立场,可他也不站在积极筹备核武器竞赛的政府一边,被杜鲁门视作“Crying baby”,被刘易斯·斯特劳斯为首的反对势力挤出核武器研究决策圈层。

  奥本海默登上《TIME》杂志封面

  尽管诺兰曾说“不了解人物背景也可以观看电影”,但若想要真的看懂《奥本海默》,不妨在电影之外读一读这几本书,更好的了解那个时代的风起云涌与奥本海默的传奇一生。

  末日书单

  《奥本海默传》

  作者:凯·伯德(Kai Bird)&马丁·J.舍温(Martin J.Sherwin)

  这本书是导演诺兰的创作灵感来源,关于“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最为完整的一部传记,获普利策奖。长达 721 页的、详尽而令人振奋的传记《奥本海默传》原书名可直译为“美国普罗米修斯:J·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由美国作家凯·伯德(Kai Bird)和马丁·J.舍温(Martin J.Sherwin)撰写,追溯了奥本海默的一生,探究了奥本海默谜一般的个性。在长达25年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参考了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奥本海默自己留存的大量文件,以及联邦调查局在超过25年对奥本海默的监视活动中积累的数千页记录,作者还采访了奥本海默的近百名密友、亲人和同事。

  《薄伽梵歌》

  作者: [印度] 毗耶娑

  在20世纪30年代初,奥本海默一边巩固他的学术生涯,一边继续进行人文领域的阅读。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发现了印度教的经典,于是学习梵文以便阅读未翻译的《薄伽梵歌》——他后来引用的那句著名的“而今我成了死亡,成了一切世界的毁灭者”就来自这部经典。

  《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世传记,通过14个人类命运的变革者,描述了影响人类关键时刻的瞬间,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有时候,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就可能影响历史的走向。

  《广岛倒计时》

  作者: [英] 史蒂芬·沃克

  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日本时间),一颗名叫“小男孩”的炸弹在广岛上空爆炸并被写入了历史。第一颗被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当即造成7万人死亡,核辐射诱发的癌症以及其他并发症还将夺走超过20万人的生命。

  作者以冷静、克制的文笔描述了广岛原子弹爆炸前惊心动魄的21天以及爆炸后18个小时的一切:从美国在洛斯阿拉莫斯进行的原子弹核爆试验到“三巨头”之间的外交博弈;从原子弹概念的提出者反对使用这一“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到强硬派坚持无需警告就直接投弹;从轰炸机组“忍辱负重”苦练高难度的飞行动作到一名狂放的飞行员向日本皇宫投下炸弹;从一对广岛恋人在爆炸前度过的美好一夜到爆炸后目击者描述的那“地狱一瞥”……每翻过一页,你都能感受到时间在嘀嗒嘀嗒地流逝,感受到一场灾难正在越来越近。

  《爱因斯坦的怪兽》

  作者:马丁·艾米斯

  这是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作者想象了核灾难发生后的世界,描绘了一个即将到来的、并非不可想象的可怕未来。那里有暴力、时间症、恶龙一样的狗、永生不死的人,以及“爱因斯坦的怪兽”——那些因核武器而失去人性的人、因核辐射而畸变的幸存者。这是来自作者对核武器的强烈抗议,也是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有力重申。

  克里斯托弗·诺兰:

  存在的主观本质vs客观存在的信念

  克里斯托弗·诺兰,当代最有号召力的全球商业大片导演,也是当今世界最受瞩目、最具话题性的电影导演之一。诺兰的标签无数:一个有点色盲的左撇子,一个让电影倒着讲故事的人,一位古典主义者,造梦爱好者,“游戏”设计者,电影匠人,影像魔术师,实拍狂魔,胶片死忠……“诺兰”的名字就是电影质量的保证:《记忆碎片》《致命魔术》《蝙蝠侠》三部曲、《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信条》……他的作品更是以“烧脑”“难懂”“门槛高”“后劲儿强”“像一场解谜游戏”著称,每次上映总能引发媒体争相报道、观众热情撰写上万字的解谜长文,围绕他本人的轶事也常为影迷津津乐道。

  在一个BBC的采访里,诺兰被问到如果他被困荒岛,只能携带一本书要带哪本?他毫不犹豫的说那一定要带上博尔赫斯,随便哪本。

  我们存在的主观本质与我们对客观现实存在的信念之间的紧张关系,诺兰认为这是“人类状况最基本的悖论之一”,这也正是博尔赫斯比其他任何作家都更让诺兰着迷的原因。

  导演书单

  《小径分岔的花园》

  作者:豪·路·博尔赫斯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侦探小说,讲述一桩罪行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过程。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谜语,或者说寓言,而谜底正是时间。

  《平面国》

  作者:埃德温·A. 艾勃特(Edwin A. Abbott)

  《平面国》是一部创作于19世纪的经典科幻小说,它借由小说形式阐释了维度概念,想象出一个二维空间的故事,同时对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和人性进行了深刻讽刺,是文学与科学、古典与科幻的绝妙结合。它是维度概念的先驱,可以说也是这本书直接影响了诺兰对于维度的理解。

  《时间箭》

  作者:马丁·艾米斯

  故事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纳粹战犯托德·弗兰德利的一生。他从行将死亡开始“倒带”自己的生活,到暮年看似体面的医生生活,再到青年时期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又到他生子、结婚、少年时期,最后是他回到母亲的子宫,并即将死亡。

  诺兰在《信条》里采用了“反向熵”的设定,时间变成了两只箭,一支向前,一支向后——电影里的逆向时间可以在《时间箭》这本小说中找到源头。

  《西线无战事》

  作者: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

  诺兰的《敦刻尔克》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它的战争强度和恐怖度从未被超越。书中讲述青年保罗·博伊默尔、钳工加登、始终随身带着课本的米勒、头脑最清醒的下士克罗普、挖煤工海尔·维斯胡斯、农民德特林,以及斯坦尼斯劳斯·卡钦斯基们,经过十周的军事训练后,被送往前线。1918年,这个班的最后一人也于前线阵亡,而军队指挥部战报上的记录仅有一句:西线无战事。

  《末日逼近》

  作者:斯蒂芬·金

  《末日逼近》,讲述的是一种流感病毒悄悄在世界上衍生,恐怖笼罩着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世界上大部份人口莫名其妙地死去,当最后仅存的一小群人挣扎着重建文明时,恶魔把他的魔掌伸向了美洲的幸存者们,一个个离奇的人物命运紧紧地攥着你的心……书里阴暗的故事精确地说明,我们对于重大事件的认知永远是从私人视角出发的。

  《捕蜂器》

  作者:伊恩·班克斯

  在英格兰一座荒凉的小岛上,只居住着16岁的少年弗兰克与他的父亲。然而,官方并没有弗兰克的身份记录。在封闭单调的环境中,在近乎偏执且绝对父权的父亲的管教下,弗兰克渐渐长成了乖张孤僻、性格阴郁的少年。《捕蜂器》讲述了一对父子在近乎隔绝的环境下生活的恐怖故事,但却异常感人。

  《时间的折皱》

  作者:马德琳·英格

  在一个暴风雨夜,梅格和弟弟查尔斯、同学凯文在三名神秘的外星朋友的指引下,踏上了惊险刺激的星际旅程。他们以五维空间的原则进行星际之旅,利用超时空挪移在星球间来回穿梭,路过独角兽居住的美丽星球,还差点被二维空间压成纸片人……书中提到多维空间、超正方体(tesseract)的概念正是《星际穿越》中库珀被困的地方。

  《狄兰托马斯诗选》

  作者:狄兰·托马斯

  狄兰·托马斯的诗歌围绕生、欲、死三大主题;诗风精犷而热烈,音韵充满活力而不失严谨;其肆意设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击,相互制约,表现自然的生长力和人性的律动。他的诗歌掀开了英美诗歌史上的新的篇章。这本诗选收有诗人各时期的力作88首。

  诗选中的《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贯穿《星际穿越》,诗全篇在讲人是怎么对抗死亡,怎么面对死亡。

  演员基里安·墨菲:

  我更感兴趣的是有冲突的人或者内心矛盾的人的生活

  同样瘦削矮小的身形,同样棱角分明的脸庞,同款锐利又温柔的一双蓝色眼睛——诺兰曾在采访中讲述选爱尔兰演员墨菲出演奥本海默的原因。“我所知道的演员里,唯有基里安有奥本海默那种强烈的目光。另外,我也知道他是同代演员里最好的之一。”诺兰如此评价墨菲。

  《美国普罗米修斯:奥本海默》封面上的奥本海默与墨菲扮相

  墨菲说自己喜欢用身体演戏。在拍摄《浴血黑帮》期间为角色汤米·谢尔比使用蛋白质增肌(墨菲本人是素食主义者)。在拍摄《奥本海默》期间,他想演出奥本海默独特的身体语言和轮廓,又为角色瘦身:为了在身材上更接近严重依赖烟草和酒精的奥本海默,达到那种忘却食物却精力旺盛的病态的瘦。

  墨菲的功能更像是一个窗口,吸引观众进入诺兰标签式的时间脱序、空间跳转的光影世界。他时常只需要抬一下眉毛,或长时间凝视,就已经将人物的内心变化传达到位了。墨菲的事业会因为《奥本海默》达到怎样的高度都不为过,但这个迟来的最佳角色想必不会改变他只想做好演员,无意做明星的态度。

  不管是主演还是配角,墨菲都能交出满意的答案。他在接受参访时说:“我对好人的生活不感兴趣,我更感兴趣的是有冲突的人或者内心矛盾的人的生活。”

  墨菲书单

  《姜饼人》

  作者:J. P. 唐利维

  《姜饼人》反映战后一代青年迷惘与痛苦。书本讲述一个爱尔兰裔美国人,操着伦敦上流社会口音,靠着美国退伍军人奖学金,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读法律,有永远也写不完的毕业论文,有家室,却见不得油腻腻的盘子和脏兮兮的小孩屁股。他精神上是唐璜式的倜傥和波希米亚式的文艺,肉身却上演着一幕幕荒唐透顶、狼狈不堪,甚至有悖常理的黑色闹剧。这本书写得很调皮、很幽默,但又充满了对在这个世界上努力寻找目标的局外人的同情。

  《兔子四部曲》

  作者:厄普代克

  故事讲述年轻的主人公“兔子”哈利因不满平庸的工作和家庭而离家出走、不断逃跑的经历。“兔子四部曲”历时三十年写就,四部小说紧密贯通,似一气呵成,每一部又可单独成篇,共塑造了约一百五十个大小不等的鲜活人物,成为全面展示美国中产阶级生活图景、深刻探索美国中产阶级灵魂现状和救赎的史诗性巨著。

  《杰夫在威尼斯,死亡在瓦拉纳西》

  作者:杰夫·戴尔Geoff Dyer

  故事讲述一个普通人与两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间的故事。在威尼斯,一个四十多岁的记者,应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在一个派对上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两人一见钟情。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三天完美而又糜烂的生活,却又因为各自的生活轨迹不同分别了。当一切都已经落空的时候,在威尼斯,爱是一种救赎。在瓦拉纳西,一个应《电报》之邀写一篇旅游文章的记者,感染恶疾,在拒绝服药的同时,被印度独特的文化所吸引,开始冥想死亡与人生。在毒品所带给他的幻觉中,他看到自己爬到了一只大袋鼠的口袋里。

  《悲伤长了翅膀》

  作者:麦克斯·波特

  《悲伤长了翅膀》是近年英国文坛公认的诡奇炫目、让人依恋不已的小说之一。作者麦克斯·波特 Max Porter自称这是一部“众生的寓言……在散文、诗、剧本、童话、小品文之间恣意游走的小书”。这部小说的成就在于将黑色喜剧与沉痛伤怀巧妙融合为一体,成功勾勒出哀戚、单亲爸爸温柔之心,以及文学如何帮助我们面对生活。

  《老人与海》

  作者: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一位老人孤身在海上捕鱼,八十四天一无所获,等终于钓到大鱼,用了两天两夜才将其刺死。返航途中突遭鲨鱼袭击,经过一天一夜的缠斗,大鱼仅存骨架。但老人并未失去希望和信心,休整之后,准备再次出海……

  《相约萨马拉》

  作者:约翰·奥哈拉

  这是一部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的小说,故事在短短36个多小时内展开。这是一本关于性、酒精、阶级和梦想家的书。1930年圣诞节前夕,吉布斯维勒的社交圈里充斥着舞会和派对,音乐通达旦,美酒开怀畅饮,光环的中心站着朱利安和卡罗琳·英格里斯夫妇——无论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对他们有着同样的嫉羡。但是,突如其来的一杯冰水威士忌打破了这一切。朱利安·英格里斯从此告别了上流社会,势不可挡地走向了自我毁灭。

  编辑 — Emin

  图片 — 网络

  (部分资料参考 :https://radicalreads.com/cillian-murphy-favorite-books/)

  原标题:《《奥本海默》观影后遗症,搜索诺兰灵感书单的一定不只我一人!》

  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上一篇:网传长沙江湾集团“诈捐”湖南师大法学院1000万?法学院工作人员回应
下一篇:雅思听力中日期答案怎么写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