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新:走近·走进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走近·走进——一则关于家校协同育人的真实叙事文/朱立新这是一个关于“走近家庭”和“走进心灵”的故事。2023年5月9日晨,当城市中的大多数人还在沉浸在睡梦中时,我已背上包,准备上班了。突然,电话响起,是小荷妈妈。我顿时心一沉——很少会这么早就有家长打电话给我。我屏住呼吸,接听了。“朱老师,怎么办?我和小荷昨晚因她玩手机而吵一架。她摔门进了房间,到现在都还没有出来,房门紧闭,敲门也没有回应。”电话那头,小荷妈妈哭诉着。我的脑海中马上梳理出小荷同学的家庭情况来:小荷是一位女生,长得亭亭玉立,性格也算阳光。她有手机上瘾症,与母亲水火不容。这个家庭中有三姐妹,她是老大,也是她母亲口中那个最要操心的孩子。她的母亲付出高额房租在长沙陪读,而父亲则带着两个妹妹在广东边上班边陪读。和很多陪读家庭一样,他们一家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家长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一时间,我不知该如何安抚这位几近绝望的母亲,只能反复告诉她:“有我在,你放心;你放心,有我在。”待她情绪稍平复,我告诉她:“继续敲门,如果不回应就破门,先确保人是安全的。”我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很是忐忑。好在十几分钟后,家长发来短信息:“老师,她安全。”那天上午,我对这件事特别挂心,心中惴惴不安。因手机上瘾而导致的家庭冲突是很不好解决的,家长和孩子往往各说各话,“瘾”,怎么能说断就断呢?中午我尝试着通过家长约小荷同学到校聊聊,她拒绝了。看来——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经过反复沟通,我终于和小荷约到离她家较近的地方了解情况。我说:“小荷啊,你受委屈了。”她的眼泪夺眶而出——也许是她的确委屈了,又或许她可能想过一千种老师开口询问她的方式,唯独没有想到我会这么说。她就像是一个被丢弃在荒岛上可怜的孩子,在此刻,重新被人找回来,重获新生。于是,她终于愿意向我倾诉她的故事了:因父母外出务工,她从小被寄养在舅舅家,她读书、生活全靠舅舅照顾。舅舅家又有和她同龄孩子,难免会有些偏心,小荷也难免会去比较。小荷就这样寄人篱下,过了三年:当别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的时候,她只能躲起来哭;当别的孩子被父母事无巨细地照顾时,她只能在夜深人静时望着明月,希望远在他乡的母亲也能想她。家是什么味道,爱是什么感觉,她似乎不曾知道。小学四年级,她又被安排住到了江西的姑姑家,开始了另一段寄人篱下的生活……到了初中,她似乎想明白了:既然父母忙,就干脆不给他们添麻烦了。她选择一个人在长沙读寄宿制的私立学校,初中三年,独立生活。小荷很争气,高中考到了长郡中学。这时候,她的父母发现她读书挺不错,就立马安排陪读,拉开了阵势,准备好好管教。而这样被父母重新安排的生活,让她无比抗拒……听着听着,我的眼睛湿润了。走近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啊!这些全是在这个我向来以为的“乖巧懂事又总是心事重重”的女孩身上,我所不知道的故事。我又想起了自己。我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虽然挣钱不多,但是每天都在我们两兄弟身边。而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像小荷一样的孩子被迫缺失了父母的陪伴。我想,换做是我,处于同样的处境,我没有自信做得比小荷更好。我试着安慰和开导她:“小荷,站在你父母的年代,她们外出打工也是不得已,家里姊妹多,不外出就养不活,那是特定时代产生的问题。”她认同地点点头。我又说:“当然,父母没有陪伴你,这是你的不幸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父母也没有享受大女儿绕膝的天伦之乐,对他们来说也是残忍的,你说是不是呢?”她若有所思。我停顿了一下才道:“还有,你是家中长女,又处于人生重要的上升阶段,父母自然就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你身上,正从高中走向成年的你,也可以为两个妹妹做表率了。”那天,我举了很多例子,想要开解她……小荷只是低下头默默听着,她没有反驳我。我想,她果然还是那个懂事知理的孩子。在安抚好小荷之后,我马上约了小荷的妈妈进行沟通。孩子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在小荷的家里,母女之间缺乏最基本的理解和信任,母亲的任何管教都被小荷看作是束缚和折磨。我先让小荷的妈妈回忆:这个孩子曾经带给她的最温暖的瞬间,还有曾经最让她担心的时刻。她回忆说:小荷曾经走失过,她心急如焚,那是她最绝望的时候……看得出来,她是真的爱小荷。在我看来:就这件事而言,还是要“走近”家长,了解实情,“走进”家长的内心去引导家长真正反思和做出改变,才可能解决问题。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教育的前提还是感情基础。后来,我诚恳地给小荷妈妈提了几点建议:一是要改变之前过于强势的家长作风,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将孩子当做孩子来对待,先取得孩子的信任。二是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长大,不能一味按“老规矩”去“安排”孩子的人生。三是多安排一家人团聚的机会,多用一些家庭活动增进沟通,要把握“温柔而有边界”的原则,用书信、纸条等多种方式和孩子交流。家长接受了我的意见,下决心从“改变自己”开始。一周后,小荷主动将手机交给了我保管。——原来这个孩子玩手机只是表象,内心缺乏爱、缺乏安全感才是问题的根源。我庆幸自己没有只抓住她的手机上瘾的表面问题不放,而是真的走进她的内心去理解她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家庭矛盾。这也让我明白了:一百个手机上瘾的学生也许背后有一百种原因,这些原因或许都和“手机上瘾”这件事本身无关。作为教育者,我很多时候会惧怕和学生的家庭的过分亲近,怕因为感性投入太多而失去客观判断能力;但是有些问题又必须通过走近学生和他们的家庭,走进学生和家长的内心,才能发现症结所在。诚然,教育者保持一定的“距离感”确实有利于客观施教,而一味保持距离,又很难和受教育者共情——“走近”是一种教者姿态,它让人和人之间获得互相信任的可能;“走进”是一种教育理想,它是教育者所追求的教育至善之境。摆脱了虚拟世界后的小荷笑容更多了,眼睛有神了,朋友圈也扩大了,和家人关系更亲密了……期末,我收到了小荷的卡片,上面写着:“感谢老师开导我,让我转变观念,知道自己是有人爱的,是幸福的......”我会心一笑,感觉自己拯救了银河系——原来帮助学生,走进他们的心里,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人生困惑,真的能让自己更快乐。此后,我从小荷妈母亲那里得知:小荷彻底转变了,她会陪妈妈逛街,陪妈妈出差,还会关心妈妈身体了——以前的奢望都变成了现实,这位母亲感觉:独立的女儿似乎逐渐成了妈妈,而担忧焦虑的妈妈逐渐成了被呵护女儿。小荷同学的变化给了我很深的思考,也让我反思作为教育者的真正价值——不能只有分数的增长、努力的身影、激进的理想、自以为是的理解,更应有深入学生灵魂、改变其心灵的能量!“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转向哪里?转向爱,转向善、转向智慧。帮助学生建构一套支持未来幸福的价值体系是教育者的使命。”这才是我所追求的有价值的教育。如何“让心灵转向”?“走近和走进”是策略,是心灵转向的必要条件,是追求“理解”的教育的必由之路。小荷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她能在那些我们熟知的谆谆教诲中获得心灵的转向,又在心灵磨砺中反思成长——这是一个育人的故事,也是一个自育的过程。2023年8月14日,小荷因病住院手术。我捧着鲜花和她母亲一起在手术室门口等了两个小时。从手术室出来,她一看到我就哭了,她说:朱老师,谢谢您!2023年8月25日,我来到小荷家中,看望出院后的她。末了,她坚持要送我到楼下。阳光正好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我内心一片温暖,我和我的学生都会安好,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光”里啊。我想:这个关于“走近”的故事,让我学会了如何缩短和孩子们的距离;这个关于“走进”的故事,让我懂得了“理解”的真谛和“真诚”的力量。(作者系教育博士、长郡中学班主任、英语教师)举报/反馈

上一篇:今天蚂蚁庄园正确答案:以哪一项曾是古代学生开学交的学费?10条干肉还是文房四宝
下一篇:范继涛:潜心教书育人 精心培育人才 为抚远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